他绣了一幅美女图,图中美女后来成为他的新娘,还帮他打造出价值十亿元的刺绣品牌

醒着先生 2023-03-02 20:26:08

沈德龙在刺绣

2003年初夏的一天,绣郎沈德龙正在苏州十全街的工作室里埋头刺绣。突然,门口一暗,他抬起头,看到一幅令他震惊终生的情景:门口走进来的这位女子,太像了!

刚进门的女子感受到一股热烈的眼光,抬起头,看见沈德龙正呆呆地盯着自己,不由双脸一红,低下头,快步走进店内。当她站在一幅名为《贵妇人》的刺绣作品前时,也瞪大了双眼,嘴中喃喃地说道:太像了,确实太像了。

沈德龙怎么也想不到,这个世界上竟然有一位女子与自己的刺绣作品中的人物长得一模一样;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一年之后,这位女子竟然成为自己的新娘,而且和他一起把自己的苏绣打造成市值十亿元的品牌!

沈德龙自绣像

与苏绣结缘

沈德龙出生于苏州刺绣之乡镇湖街道。

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家家从事刺绣,至今仍有8000多名绣娘每天在穿针引线。小时候,沈德龙最大的愿望就是走出这个太湖边的村镇,去外面广阔的天地里闯荡。但是,1990年,当他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院毕业后,却仍然与刺绣结缘了。

那一年,沈德龙被分配到苏州刺绣研究所,从事苏绣的花样设计。当时,苏绣最顶级的人才都汇聚在苏州刺绣研究所。跟着大师们学习使沈德龙很快掌握了刺绣的实践技艺。不久,他就开始对着镜子绣“自画像”。在苏绣历史上,从来就没有人不打底稿就刺绣的,何况他绣的又是难度最大的人物肖像画,研究所里的人都觉得沈德龙“疯”了。但凭着自己优异的油画功底,最终作品绣成后,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认为沈德龙必成大器。后来,有人出价500万收藏沈德龙的这幅自画像,他坚决拒绝了。

1993年,沈德龙离开刺绣研究所,回到镇湖创立“沈氏绣坊”。凭着扎实的功底和超强的原创设计,沈氏绣坊很快成为业内翘楚。为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2000年,沈德龙在当时苏州最繁华的十全街开设了一家绣品店。

贵妇人刺绣像。

因刺绣结缘

十全街是当时苏州最具东方情调的街道,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红灯串挂,因此,境内外游客长年不断。

有一天,一家三口法国人走进了沈德龙的绣店。看到沈德龙的作品,一家人惊叹不已,一下子购买了2万元的刺绣。法国姑娘索菲,也因惊奇于东方刺绣的精美,而对沈德龙一见钟情。回到法国后,姑娘每天向沈德龙发来一封Email,整整持续了一年。而沈德龙因为忙于创作,很少回复法国姑娘的来信。一年之后,索菲知难而退了。

2003年的初春,沈德龙的长期客户、台商廖碧珠女士来到沈德龙的工作室。当她看到墙上新挂着的作品《贵女人》时,吃惊地张大了嘴巴。平静下来之后,廖女士立即拨通了丈夫的电话,让他立即赶来。接到电话,丈夫马上来到店里,当他看到《贵妇人》时,也像受到惊吓一样,对着廖女士喃喃自语道:太像了,实在太像了。

转眼到了2003年的初夏,一位漂亮得耀眼的女子走进了沈德龙的绣品店。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沈德龙看见姑娘这种神态,想起春天时台商廖碧珠和丈夫的表现,突然心底一动。他主动向女子介绍了绣品店和自己的情况,又问女子的姓名和职业。女子告诉他,自己名叫苏嘉莉,家住台湾,是一名英语老师,这次是趁假期来苏州看望父母的。一番交谈后,苏嘉莉告辞离去,沈德龙怅然若失,却又知道,人海茫茫,再见无期。

因为事业发展迅速,第二年,沈德龙又在北京开设了一家专卖店,有一段时间,他成天呆在新店里埋头刺绣,到饭点了才出去吃饭。有一天,沈德龙出门吃饭,边走边想,迎面差点儿撞到一个人怀里。抬眼看时,对方和他同时惊叫起来:你怎么在这儿?!

沈德龙差点撞到的人就是苏嘉莉。听说苏嘉莉也是正好要找地方吃饭,沈德龙怕她飞了似的,一把抓住她的手腕,把她拉到自己常吃饭的饭店。

坐定之后,沈德龙才问苏嘉莉:“你怎么到北京来了”。苏嘉莉说:“我想到北京来发展,先请假来找找机会。”沈德龙吃惊地问:“当英语教师不是挺好吗,为什么要来北京?”苏嘉莉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我妈从小就给我算了一个命,说我将来的真命天子在西边,我到现在还没有男朋友,所以想来北京看看。”

听说苏嘉莉还没有男朋友,沈德龙内心一阵大喜,他立即问她:“我这边新开了一家店,请你当店长,愿意吗?” 苏嘉莉毫不迟疑地答道:“好啊。”

半年之后,苏嘉莉成了沈德龙的新娘。后来,苏嘉莉告诉沈德龙,她第一次去十全街店里看《贵妇人》,就是母亲廖碧珠特意让她去的。当她第一眼看到那幅刺绣作品时,心里就隐隐感觉到与这辈子沈德龙有一种缘分。

沈德龙与苏嘉莉

十亿绣郎

结婚后,苏嘉莉辞掉了英语教师的工作,一心一意帮助沈德龙发展刺绣事业。

他们知道,中国刺绣影响巨大,却也人才辈出,想要在这个行业获得大发展,必须找准定位,打出品牌。经过分析,他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聘请职业经理人管理公司,以现代企业制度代替作坊式家族小店,同时探索刺绣产品的标准化。对于刺绣行业来说,这是一种破天荒的举动,当时就遭到来自理论界和业界的嘲笑。大家认为,刺绣是工艺品,既然是一种艺术,就不可能标准化。

在妻子的坚决支持下,执拗的沈德龙根据自己从业20多年的经验,开始了刺绣标准化的探索。这一改革,使他公司的刺绣作品保持了高度统一的质量,获得市场高度追捧。沈德龙也逐渐把公司高等品质的作品定位为高档奢侈品牌,并在全国20多个城市最高档的商场里设置专卖店,所有店面全部设置在全球奢侈品牌店面区域。

2020年3月,国家相关机构发布了苏绣国家标准,这一标准的起草机构,正是沈德龙的古吴绣皇公司。

数年前,沈德龙曾经设定一个目标,要把古吴绣皇公司的年产值做到10亿元。2020年突起的疫情,给沈德龙的刺绣事业带来了空前的挑战。2023年,随着疫情的结束,沈德龙和夫人又鼓了干劲,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沉稳前进。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