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一点,并不是张爱玲的书迷,也没有原著可以作对比。单纯从一个电影观众的角度来说说,《第一炉香》观影后的巨大落差或许出自对许鞍华导演的过高期待。
很久以前,当第一次看到《第一炉香》海报的时候,就被繁复精美的海报吸引住了。虽然没有读过原著,但这种带着艳丽和暧昧气氛的女人戏份,很容易就把观众带入一种接近《色戒》《花样年华》氛围的、那个穿旗袍的华丽时代。
作为一个发生在香港的故事,《第一炉香》里处处都在强调着女主角葛薇龙试图融入——抗拒挣扎——试图逃离——最终沉沦于社交圈的起伏蜕变,而这个故事核心背景,姑妈梁太太嫁入的香港豪门(传说中的山顶的小白楼)就成了女主角所有人物设定、情感行动变化的核心。这就是《第一炉香》最令观众难以代入的地方,从头至尾,观众都不相信这是一个发生在香港的故事。这也太不香港了。
这也是观众对导演许鞍华最失望的第一点,一个香港导演拍出来的故事,一点也不“香港”。
《岁月神偷》再粗糙简陋的棚屋,也能滋养出最绵长的相守,也是孩子永远可以避风的港湾。
《得闲炒饭》高楼大厦间,再小的狭缝也能逆风生长出野草般的爱情。
《桃姐》一口锅煲,一碗汤,养活了全家人,也种下了一世因缘。
《天水围的日与夜》请不起菲佣,自己洗完挂着的衣衫反而没褶皱。平常人的平常生活,中秋节剥个柚子吃顿饭,也能在平淡中彼此汲取暖意。
这些是香港,这些是许鞍华导演这些年在大银幕上为观众讲述的既朴实、又温暖的香港故事,这些细碎的人情世故拼凑起来,加上高楼林立间既压抑逼仄、又冷淡疏离的距离感,就营造出了富有层次感的香港映像。
在《第一炉香》,观众会感叹庭院风景很美、建筑和陈设很复古,但是一点也不香港。
如果加上logo,说这一幕是彭于晏为《时尚Bazaar》拍摄的最新写真也会有人信。
有很多人吐槽演员选角不当,与其说是演员的外形令人出戏,不如说是演员的表演+声音表演更让人跳脱。
范伟老师就算是点上雪茄,用法式吃法优雅地吸着生蚝,也很难让观众信服这是一位香港富贵生意人。
相反,就算是梁朝伟和张曼玉两个人一句话不讲,背对背皱着眉抽着烟,观众依然觉得,这很香港。
更为遗憾的是,擅长讲述市井小人物故事的许鞍华导演,在讲一个华丽风月场的故事时,容许所有主要角色的演员都用力过猛。姑妈可以同时拥有心机和美貌,葛薇龙也可以为爱冲昏头脑,乔琪乔也可以是一个直白的软饭男,但是大家的表演太过外露和浮夸,欲望和不屑都清清楚楚地写在眼睛的凶光里,这样的人物呈现方式,就很不许鞍华。
相比之下,《第一炉香》里看得最舒服的角色,也是观众最容易信服和代入的角色依然是那些背景里的配角人物——犯了错但是心地纯良的女佣睨儿,看透人间百态的吉捷,野心勃勃想上位的女佣睇睇,还有看透一切世故仍在稳坐江山幕后把控一切的乔诚爵士。
当目录凶光(野心)的姑妈,和眼神里尽是克制的乔诚爵士同坐在饭桌时,老演员秦沛那种若有似无的表演不着痕迹,却更贴合人物那种稳、狠的设定。
而这种不加克制的表演方式,也更加放大了演员与角色不够贴合的地方。你越是张扬地斜下方瞟45度角+嘟着嘴唇,想表现出葛薇龙未经世事的天真、单纯、懵懂,观众就觉得她在“不嫩装嫩”。紧紧包裹着身体的高叉旗袍,加上厚切齐刘海,都不能为马思纯扮演葛薇龙加分。
王佳芝从眸子里闪着光的校园学生,到不施粉黛、穿着粗布棉裙走在战火纷飞街头的革命学生,汤唯脸上的冷冽已经说明了一切。
观众心目中的女学生,眼中的真挚和青涩,变成了《第一炉香》里葛薇龙脸上的嘟嘟嘴,这样的认知错位,就很难让观众代入到葛薇龙身上去感受女主角那些撕心裂肺的疼痛与成长。
当观众觉得“天真”变成“装天真”,葛薇龙与肌肉版软饭男乔琪乔的互动就显得更加出戏和可笑。
“你盯着我看什么,难道我是你的眼中钉吗?”
如果说,不恰当的演员表演让观众觉得有一点出戏,那么不洽当的演员表演+脱离时代的突兀对白就让观众完全出戏了。
我不能答应你,结婚;
我不能答应你,爱;
我能答应你,快乐。
话音未落,乔琪乔就钻进了葛薇龙的被窝,还不忘call back——头枕在葛薇龙的酥胸上,仍不忘提醒女主角,我能让你快乐。
观众:???
葛薇龙失贞后的愤怒和悲伤,也就变成了观众眼中的笑点。
还记得《色戒》当中王佳芝对着易先生唱着“小妹妹似线,郎似针,郎呀串在一起不离分。”别说易先生听得扎心,观众的心也被狠狠扎透,这一刻大银幕上流动的情爱不需要再用任何言语描述。一幕一幕真情实感的累积,才有了易先生夺门而出一刻,观众心上被割了一下的心疼和遗憾。
超越时代的台词,过于外露夸张的表演,再加上不甚恰当的演员选角,累积起来就是对许鞍华导演《第一炉香》期待的巨大落差。
片中最精彩的一幕,两个女佣各自带着心事趁着女主人不在家偷偷说着体己话。没有具体台词,远远望去,摇着蒲扇的人物就立在那里了。或许,这才是许鞍华导演最擅长捕捉的小人物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