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有人向周总理敬酒,周总理连干三杯换来3亿斤粮食

香巧说过去 2023-12-23 07:36:11

1961年,正值我国三年困难时期的最后一年,当时北方持续性爆发的特大旱灾蔓延至黄河、淮河和整个长江流域,令本来粮食产量比较富余的江南地区也遭遇了粮食紧缺的问题。

在此期间忧国忧民的周总理一直统筹全局,对全国的粮食进行调配,虽然把全国的粮食进行了合理分配,但是受灾严重的省份依然非常缺粮。

为此,周总理特意前往江西,并且用三杯酒换来了三亿斤粮食。

一、困难时期,周总理为解决粮食问题呕心沥血

1958年,我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干旱气候,24个省的2236万公顷农田受灾,严重影响粮食的播种与生长。

1959年初春,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15个省发生春荒,其中河北、山东等5省严重缺粮。

到1960年,灾情更加严重,全国的受灾农田达到了9亿多亩,占全国16亿亩耕地面积一半以上。

1960年秋,粮食部对全国粮食总产量的预计只有2800多亿斤,缺粮问题极其严重,大量人民处于饥饿当中。

为了克服难关、度过灾荒,中央决定让周总理来专门负责统筹全国的粮食调配,被称为“粮食调度的总指挥”。

这是一项非常繁杂的工作,不光要弄清楚各个地区的粮食产量,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各地粮食的购、销、调指标。

由于粮食不断告急,各地求粮的报告也不断送到周总理的办公桌上。

在那段时期,周总理几乎每天都要听取粮食部门工作人员的报告,而且他对粮食的产量、缺口等数字非常重视,决不允许含糊不清,一旦报告中用到了“大概”、“也许”等词,工作人员就会遭至周总理非常严厉的批评!

周总理在听取报告的时候,都会仔细地用笔记录下数字,一笔一笔地算账,对于粮食的库存、销量、增产量、减产量、可调量等等都做到了然于胸。

由于周总理日理万机,平常还需要处理外交、军事、经济等事务,因此周总理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对他的身体造成了极大的负荷。

在周总理的呕心沥血下,1960年的粮食问题终于有所缓解。就当大家都在盼望着来年能有个好气候时,老天爷却没有开眼。

1961年初,旱情开始向南方地区蔓延,南方各地区的粮食也纷纷减产,粮食调度遭遇严重困难。

为此,周总理多次出京调查粮食情况,精心计算粮食产量,以求尽快解决粮食的调度问题。

当时,江西是华东数省中早稻种植面积最多的,而人口在各省中却排倒数第二。

江西省在前两年分别向外调运了13亿斤和15.5亿斤粮食,可以说是劳苦功高。

然而到1961年时,江西省的粮食产量也出现了明显的降低,再加上这两年涌入的外来人口,令时任江西省委书记的刘俊秀倍感压力,于是他打算把这一年的粮食外调任务下调至12亿斤。

同年9月17日,周总理在北京开完关于粮食调配的会议之后,便带着谭震林、罗瑞卿等人,马不停蹄地赶往了江西南昌视察。

二、三杯酒换来三亿斤粮食

这一路上,周总理精神很好,他不禁跟身边的工作人员感叹道:“从八一起义到现在,已经整整34年了,早就想到南昌看看,就是腾不出时间。这次给了我旧地重游的机会,我要住几天,好好看看这座城市的变化。”

在抵达南昌的第二天晚上,江西省委负责人杨尚奎、刘俊秀与周总理一行人共进晚餐。席间,他们谈到了粮食的问题。

周总理想起这一路上看到的广袤农田,他不禁称赞道:“你们不是有个《江西是个好地方》的歌子吗?这个歌儿不错,江西确实是个好地方,三面环山,还有鄱阳湖,既是鱼米之乡,又是革命老根据地。这些年,你们工作抓得不错,粮食也比较多嘛!”

听到周总理如此盛赞,杨尚奎谦虚地回答:“总理,我们工作做得还很不够。”

这时,主要负责农业的刘俊秀举起酒杯向周总理敬酒,他说:“南昌是总理领导八一起义的英雄城,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总理离开南昌34年了,今天到南昌视察工作,我们心里格外高兴,为总理的健康敬一杯酒!”

刘俊秀话音刚落,在座的各位都齐声叫好,气氛一时非常热烈。

但是周总理并没有拿起酒杯,而是将双手环叉在胸前,站起身来。

大家立刻都意识到了周总理这一不同往常的做法,全部安静了下来,等待着周总理的批评。

周总理这次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微微一笑说:“江西对国家的贡献是大的,特别是这几年困难时期,又多支援了国家粮食,应该受到人民的表扬。”

接着,周总理转身面向刘俊秀,继续说道:“俊秀同志,你要敬我酒可以,但是我有一个要求。”

一听周总理有要求,刘俊秀立刻就紧张了起来,他试探着问道:“什么要求?”

周总理端起自己的酒杯,举到刘俊秀面前说:“我干一杯酒,你们今年外调的粮食就增加1亿斤,我干3杯酒,就增加3亿斤!”

刘俊秀一听,顿时面露难色,他愁眉苦脸地对周总理说:“总理啊,不是我们江西不想为国家出力,只是今年的粮食产量确实有点困难呐~”

这时,周总理身边的谭震林说话了,他对刘俊秀鼓励道:“老刘啊,总理很多年没有来江西了,这趟过来,看到你们江西形势好,心里高兴。既然是你自己敬的酒,那三杯就三杯,三亿斤就三亿斤!”

罗瑞卿也笑着过来凑热闹,他说:“老刘,你死脑筋,先喝了再说!”

面对两位的鼓励,刘俊秀面上的表情舒缓了不少,但是他还是直摇头。

看着一直摇头的刘俊秀,周总理说道:“俊秀同志,我知道你们江西也有难处。但是,我来时都调查过了,你们江西的粮食产量比较高,手上还有储备粮,比严重缺粮的晋、鲁、豫好多了。虽然增加3亿斤不是小数目,但是对于你们来说还是拿得出来的!”

刘俊秀也是个明白人,他知道周总理要统筹全国的粮食分配,肩上的担子千斤重,如果不是没有办法了,周总理也不会用这种方法来向自己要粮食。

于是,刘俊秀重重地点了点头,然后把酒杯举到面前,说:“好,就按总理的意见办。总理的心情我们理解,国家有困难我们应该大力支援,三亿斤就三亿斤!”

随着刘俊秀做出承诺,周总理的酒杯与他的酒杯重重地碰在一起,在座的各位也同时碰杯,大家共同连干三杯。

当放下酒杯之后,周总理满意地笑了,一旁的杨尚奎扳看手指数了起来,嘴中还喃喃自语道:“12又加3,今年又是15亿斤粮食哟!”

也许有很多人会有疑问,既然周总理知道江西还能拿出来三亿斤粮食,为什么不直接对刘俊秀下命令呢?

其实,这是周总理与人交往的风格使然,他是最不喜欢用官威来压人的。一道冷冰冰的命令虽然能让刘俊秀立刻执行,但是也会令他感到难堪,毕竟三亿斤也不是小数目,他的压力也很大。

因此,周总理通过刘俊秀给他敬酒的契机,巧妙地把这三亿斤的要求说出来。这是周总理故意放低自己的姿态,把自己和刘俊秀放到了同一张酒桌上,平等地交谈。如此一来,刘俊秀就会主动承担起这三亿斤的责任,非但没有让他难堪,还让他成为了英雄。

就这样,周总理用三杯酒换来三亿斤粮食,但是这件事也只不是他在处理粮食问题当中的一个小插曲而已。

在三年困难时期,周总理废寝忘食、呕心沥血,一直坚持在粮食调度的第一线。在他尽心竭力地指挥下,我国终于在1962年底渡过了难关。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粮食充裕的时代,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忘记那段困难的时期,时时刻刻谨记周总理的教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继续奋斗!

0 阅读:6
香巧说过去

香巧说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