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吴昌硕梅图,叹二位大师技艺高超,各具自家面目。

孤丝阅览生活 2025-02-21 16:43:03

夫画道之深,自古为文人墨客所钟情。梅花,凌寒独放,傲骨铮铮,尤为画家所钟爱。于近代画坛,齐白石与吴昌硕,两位巨匠,各领风骚,以梅为媒,抒怀寄情,技艺之高超,令人叹为观止。今略陈所见,以骈文形式,赏鉴二师之梅图,兼叹其艺术造诣之深。

齐白石者,湘潭布衣,艺名远播。早年雕花为业,后涉诗文、篆刻、书法、绘画,遂成大家。其画,笔墨纵横,意趣天成。观白石老人之梅图,但见枝头点点繁花,疏疏密密,跃然纸上。老梅枝干,以凝重金石笔法绘之,遒劲有力,宛若铁骨铮铮。花朵则偏爱浓艳洋红,点染之间,明媚动人。白石画梅,不仅形似,更求神似。其笔下梅花,或迎风斗雪,或月下疏影,皆能传出梅花之魂。且构图简约,章法疏密得当,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更有题诗其上,诗画相映,意境深远。如《题画梅》中云:“小驿孤城旧梦荒,花开花落事寻常。蹇驴残雪寒吹笛,只有梅花解我狂。”字里行间,流露出白石老人对梅花的深深眷恋与热爱,亦可见其高洁情操与故园情怀。

吴昌硕者,海派大师,书画皆精。出身书香门第,早年家道中落,遂发奋读书,兼习金石、书法、绘画。其画,以泼墨花卉、蔬果为主,兼顾人物山水,风格独特,自成一家。昌硕画梅,更是独步天下。他笔下的梅花,铁骨冰肌,绝世之姿。常以巨石为伴,梅石相映,更显清逸豪放。其画梅之法,多用复笔,积墨而成。先用淡墨勾勒枝干,再用浓墨复勾,浓淡相参,一遍一遍地积染,直至枝干苍劲质感跃然纸上。而花朵则以焦墨圈勾,精细而怒张,仿佛欲从枝上挣脱,凌空而去。昌硕画梅,不仅注重笔墨技巧,更讲究气势与意境。他作画之前,必先凝神静气,然后运笔如风,一气呵成,所画之梅,自然气势非凡。且每幅梅图,皆配以寄情诗词,以表达内心情感。如《古梅图》中题诗:“报国报恩无蹉跎,惜哉秋鬓横皤皤。雄心空对梅花哦,一枝持赠双滂沱。”字里行间,透露出昌硕先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与对梅花的深深眷恋。

二师画梅,虽同出一源,却各具面目。白石老人之梅,清新淡雅,意境深远;昌硕先生之梅,则铁骨铮铮,气势磅礴。白石画梅,多取单笔,结构平直刚健,用色大胆明快;昌硕则善用复笔,积墨而成,笔墨沉着有力,色彩鲜艳强烈。白石之梅,如月下疏影,清新脱俗;昌硕之梅,则如怒龙冲霄,气势非凡。二师之梅图,皆能传出梅花之神韵,令人叹为观止。

且夫二师之画,不仅技艺高超,更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白石老人,一生质朴无华,以农夫之质朴情怀,开创文人画坛新境界。其画,既师造化又师古人,达到了民间艺术与传统艺术的统一。昌硕先生,则以其金石入画之法,开创了海派绘画艺术新篇章。其画,重拙大之气,浑然天成,令人悠然忘返。二师之画,皆能传其精神,抒其怀抱,令人观之,如沐春风,心旷神怡。

再观二师之梅图,但见笔墨纵横之间,尽显梅花之傲骨与高洁。白石老人之梅,如老树著花,清新淡雅;昌硕先生之梅,则如铁骨铮铮,气势磅礴。二师之画,皆能传出梅花之魂,令人叹为观止。且二师之画,不仅技艺高超,更蕴含深厚文化底蕴与人生哲理。观之,如品香茗,回味无穷;如读好书,受益无穷。

夫画道之深,非一言可尽。齐白石与吴昌硕,两位画坛巨匠,以梅为媒,抒怀寄情,技艺之高超,令人叹为观止。其画,不仅传出梅花之神韵,更蕴含深厚文化底蕴与人生哲理。吾辈当以二师为榜样,勤勉学习,不断进取,以期在画道之路上有所建树。愿吾辈之画,亦能如二师之梅图般,传出物象之神韵,抒发内心之情怀,为后人所敬仰。

且夫艺术之道,贵在创新。白石老人与昌硕先生,皆能在传统基础上推陈出新,形成自家面目。白石老人之画,清新淡雅,意境深远;昌硕先生之画,则铁骨铮铮,气势磅礴。二师之画,皆能独步天下,成为后世之楷模。吾辈当以此为鉴,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以期在艺术之路上走得更远、更高。

最后,愿以此文,向齐白石与吴昌硕两位画坛巨匠致以崇高敬意。愿二师之艺术精神,永载史册,流芳百世。吾辈当以此为榜样,勤勉学习,不断进取,以期在艺术之路上有所成就。愿吾辈之画,亦能如二师之梅图般,传出物象之神韵,抒发内心之情怀,为后人所传颂。

0 阅读:22
孤丝阅览生活

孤丝阅览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