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美国和日本的关系?
一句话:养儿防老。
(美元兑日元汇率 数据来源 wind)
三年来,美元兑日元几乎升值50%,日本在经济体量上不是土耳其、埃及那种边角料,而是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名义GDP 4.2万亿美元,这个是一顿大餐。
2024年日元继续大幅贬值,打一俗语——回锅肉。
过往年间总有一派人马思路清奇:中国需要和世界尤其是西方处好关系,你看,美国扶持欧洲,欧洲起来了;美国扶持日本,日本复兴了,只要肯低头,能让美国扶持,咱也能好起来。
终于时间证明了,这个逻辑有多现眼。人蓄养六畜,提供饲料,提供住房,那是为了图你的肉的,是最终要把你放进锅里的。
想要和魔鬼做交易,还想占魔鬼的便宜,是你太小看魔鬼了,还是你太高看自己了?
亲如父子又如何?这年头西方社会就是一个爹坑儿子,儿子坑孙子的死循环。以色列坑美国,美国就只能去坑日本。
儿子,听说你想当东亚的乌克兰?你看看啊,乌克兰为了民主大业,已经把国家命脉打包卖给贝莱德了,咱做戏做全套,送佛送到西,你看你的那些国内海外资产,要不也献祭于民主祭坛之上吧。
岸田桑在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的演说反复提及了日本想充当第二个乌克兰的迫切愿望。“俄罗斯对乌克兰无端、不公正、残酷的侵略战争已进入第三个年头。正如我常说的,今天的乌克兰或许就是明天的东亚。此外,俄罗斯继续以使用核武器相威胁,这引发了全世界的担忧,核武器惨祸会不会重演。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和美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密切协作,以维护日美同盟的威慑力和坚韧性。”
美国投资巨头贝莱德与乌克兰成立“乌克兰发展基金”,将免费接手乌能源、基建、电网、农业投资,甚至全部国企。俄媒称,美一边出售武器清库存,一边吞掉乌核心资产。据报道,贝莱德公司将为乌克兰设计一个投资框架,目标是为公共和私人投资者创造参与乌克兰经济重建和复苏的机会。根据协议,贝莱德公司正式接手乌克兰的能源基建、电网、农业投资和全部的国企,而不需要向乌克兰支付任何费用;作为交易,贝莱德公司则需要帮助乌克兰还清债务。 美国摩根士丹利公司购买的乌克兰债务认证股权近3个月来回报率高达47%。
儿啊,洗干净跳锅里吧,深呼吸,头晕是正常的。你要是不乖,就莫怪为父不仁了呀。
日本在加息的情况下汇率暴跌,根本问题不在经济,而在于内有资本流出,外有游资做空。因为日本的外贸出口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而加息又是推进汇率升值的,所以问题只能是出在资本账户短期内极大的不平衡。这里面没有什么日本要刺激出口的“大棋”,因为短期内汇率暴跌会导致生产关系紊乱,作为资源进口国的日本不光要出口,更要进口,汇率暴跌进口的成本也会极具加大,最后有可能得不偿失。
实际上,日元贬值,日本加息,对日本来说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因为日元贬值有通胀,日本加息债市损。居民苦不堪言,日本的企业也会利润收窄。所以这两条不是出于日本的立场而制定的政策。但是如果站在美国的立场,那就怎么看怎么舒服了。
因为日元贬值,那么美国进口日本的商品就便宜了,使得美元有了降息的空间;而日本汇率暴跌,那么美国资本将来进入日本也就可以“升值”,自然可以大肆地买买买。
所以日本跌倒,美国吃饱:
美国享受着低价的日本商品,日本居民部门来承担生活用品通胀;
美国大肆收购日本的核心资产,日本的企业和资本只能折价拱手让出自己的生产资料所有权,从老板变成打工仔。
这个过程在韩国身上就发生过,所以三星集团已经是美资企业,韩国的生活成本畸形地高于其他同等经济水平的国家。如今,这就轮到日本了。
本质上,韩国、日本都是美国的“海外省”,因为美国一方面在这些地方有驻军,可以挟制其国家主权;另一方面美国通过控制其内部的情报机关和司法系统可以肆意“罢免”其政治人物,享有实际上的“人事权”。所以美国和日本韩国就不是国与国之间的平等关系,而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层级关系,管辖与被管辖的上下级关系。
在大战将至的时候,要收权集中于一统。
在经济周期的终结之时,要中央统一调控。
这是从古至今,无论西方东方,都遵循的共同社会组织规律。
中国的“束水冲沙”之法
凡是依赖于上层建筑中渠道关系的行业,一旦经济基础随着经济周期进入新生代,必然要发生行业大洗牌。
中国经济的存量单元,就是房地产。而事实上中国的房地产和美元流入有密切的关系。
大体的逻辑是这样的:中国由于参与了美国的贸易体系,做为长期的制造业顺差国,赚取的外汇构成了良性通货膨胀的动力,也意味着通过工资的形式让很多的劳动者都挣到了钱。
房地产虽然对新技术的发展影响微乎其微,但由于其在社会生产中作为固定货币、聚集居民部门财富的特殊作用,所以也存在着一个起伏相承、峰谷相对的周期,这个学名就叫做“库兹涅兹周期”。
大家挣到的钱,包括预计二三十年的收入都投入到房产之中,在全球增量发展的时候,赚来的收入是外汇,转为工资,又转化为房价,退出了社会生产工作,而普遍的窖藏了起来。
这也就是我们的社融规模越来越大,但是大家并没有看到生活物资上涨的原因,因为资产池全都给它固定住了,对正常的经济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对日常生产生活资料来说影响就没那么大。
但当然了,越来越高的房价和居民端高企的杠杆,已经造成了很多不良社会现象,所以国家通过对三道红线的调控,迅速的释放掉了风险。
实际上,房地产公司在社会体系中扮演了一个信用中心的角色,可以在全社会层面加杠杆。因为房地产公司拿地是从政府,拿钱是从银行,盖楼是建筑公司,从土地到资金再到劳动,都可以外包,只有风险是房地产公司来承担的。这种挣取风险收益,可以放杠杆的业务,一般都是广义的金融业务。
在这时候,房地产行业就不完全是经济基础了,已经成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当库兹涅兹周期从强周期转向弱周期的时候,行业的模式就要发生很大的变化。
中国是一个主权国家,所以不会牺牲自己来配合美国,反而会削弱美国来充实自己。这一点跟日本是截然相反的。
但是中国也会经历一场社会的集中化进程。
所以房地产的救市主导性力量,必然是社会的宏观调控中枢。因为分布式的货币化棚改已经尝试过了,剩下的问题必须要集中力量办大事才是良法。
而降息让居民部门上杠杆的方案,也不如直接由国家力量来收购房地产资产的“”筹码。这样期限长而且对短期的盈亏不敏感。后续还可以获取现金流(租房)来作为扶持地方财政的收入源。
所以财政政策的放水,是"束水冲沙”式的定向放水,促进的是集中化的进程。这一点在畅明的知识星球中有详细的论述畅明谈宏观知识星球。而在价格上的体现不是房价而是租金,最后都要体现在权证类市场。所以REITs才是能参与并且反映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效果的核心标的。
而最近流传的新政策,其实更多地是对美国威胁中国中断swift的反威胁措施。因为这就是向美国表明,你的威胁是无效的,我们中国可以用国债为锚进行货币调控,不会因为没有美元就影响内部的生产节奏。所以这是收回了发币权的金融主权,也是斩断了美国操纵中国经济政策的“暗线”。
而这,并不是QE的前奏,反而可能是金融领域主权能力增强的表现。因为制造业国家,需要的并不是仅仅的货币“量化宽松”,而是要产能方面扩张升级,最终是要在世界占领更大的市场。水平上扩张中国的外贸市场,不用美元也能跟亚非拉国家自由贸易;垂直上产业升级技术进步,把高端制造业也一锅端了。当年的2025计划,其实如今已经大部分超额完成,中国不屑于玩货币游戏,只有生产力和国际市场份额,才是实打实的国家发展战略目标。
中国不是日本,因为是中国是战胜国
(中国房地产行业GDP 季度值 单位 亿元)
中国这两年是处在房地产风险出清调整的周期,就有好事的人拿着中国的数据和日本比较。
但其实呢,这是只看其表,不看其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美国在正面战场上击败了日本,不仅送来了“李梅烧烤”,还通过“二次原”让日本多了天皇的天皇、爸爸的爸爸。
美国的驻军就在日本的领土,美国渗透进入日本上层建筑的方方面面。日本只能选出受美国控制的政治家,而一旦政治家有失控的迹象,要么牺牲政治生命,要么牺牲生物学生命。
日本只能在美国允许的范围内发展,而一旦日本想超过这个范围,那可就是宁要美国的草,不要日本的苗了。
正是因为在政治军事上无能反抗,所以日本只能用自残的方式来讨好美国。
美国让日元升值,广场协议后日元就要快速升值。
美国说芯片产业要让给台湾和韩国,你就是要让出去,而且也不敢通过财政政策的力量去刺激产业升级。
财生官卫,日本是很有一些生财之道的,但是没有护卫的力量,最终就是拱手为人做嫁衣。
以产业上的自我阉割换取了美元金融体系对日元的容纳,由于日本常年实行“超宽松货币政策”,使得有门路的人(普通老百姓就别想了)可以获取了超低的资金成本,且自由进出,大量的转移到海外,变成了像矿山这样的资源。西方财团普遍都能参与到日本央行提供的超低利率日元的盛宴,而将日元作为一个美元体系下的避险资产。
而日本的制造业也因此丧失了继续突破成长的力量,而转变为一个个大型的资产组织。
这种道路,怎么可能是奉行独立自主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所能选择的呢?怎么可能是历尽艰辛、屡挫强敌,打赢二战、冷战、以及贸易战的中国所选择的呢?
中国要走制造业,也只能走制造业,所以其他一些领域出清一些风险,本是应有之义。
从社会功能和价值的角度讲,房地产行业的波动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不大,主要为渐进式改革提供一些社会的稳定性。一方面要发展要改革,一方面也不能乱,不能给外人浑水摸鱼的机会。所以房地产稳健地回归其使用功能,让金融泡沫的风险逐步出清,这是正确的解决思路。
所以中国的核心,在于新质生产力的攀登,在于世界市场的占领,这条主线之下,努力就会事半功倍,能得到时代的加成。而投资的角度,要重视具备集中化特征的市场力量,在“条条块块”中,“条条”的力量会得到加强。所以即便是扶持房地产的一些货币政策,最终也会在权证类市场上录得最好的效果。因为金融系统,是统一的大市场,也是一种集中化的结构。房价的主导性力量,是各地的房产持有者,而REITs的主导性力量,是国家级的机构。二者之中,后者在未来的发展空间更大,吃到的政策红利也会更多。这个进程,是库兹涅兹弱周期的表现,与之前的库兹涅兹强周期是不同的,不可刻舟求剑。
关于库兹涅兹周期的详细分析,可以加入畅明谈宏观的知识星球【畅明谈宏观知识星球】,其中有畅明先生的专业论述。这个周期理论是诺贝尔奖得主提出,后经周金涛先生整理归纳于康波周期理论当中。自周金涛先生去世之后,此论鲜有人提及。这是因为周金涛整理出的康波周期框架,是一个能很好地解释不同国家社会形态下经济周期现象的理论,但是却需要唯物辩证法的视角才能驾驭。而西方经济学以线性模型为基底,比较难以兼容经济周期的规律。但是在经济的宏观调控和投资活动中,中外的成功实践者们基本上都具备识别、分析经济周期的能力。经济周期,不是算日子、推时间,而是通过矛盾的发展来识别量变到质变的“度”。宏观事件的定性,分析其背后不同的驱动力量,找到主要矛盾,从而找到识别趋势发展的“钥匙”。所以这是一个实践出来的能力,案例比理论更重要。所有的经济周期理,无论提出者有没有公布,其背后都有若干个矛盾对,这些矛盾的发展与态势,决定了经济的发展会走出“螺旋上升”、“起伏前进”的特征。而不同时代,不同环境,这些矛盾对的名字并不一样,运行的规律也不一样。所以要想让这些几十年前甚至上百年前的“绝学”起到作用,就要用矛盾论的方法对其进行现代化改造,找到这些对立统一关系的变化“函数”,而不是拘泥于名称和陈旧概念这些“常数”,如此才能让这些本来就小众的经济绝学“活起来”。
为往圣继绝学,关键在于得到精髓,得精髓者,可以随时代而变化——“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最终是能够对形势的发展有预见性,在实践上有助力,让人生决策有先见之明,能顺应时代的大势,满足时代的需求,得到时代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