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丰讲故事,今天重点聊一聊大清顺治帝的相关故事。
顺治帝是大清第三位皇帝,名叫爱新觉罗·福临。根据史料记载,顺治帝为清太宗第九子,母亲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帝于1643年在沈阳故宫永福宫出生。六岁登上皇位,年号为顺治。因年幼,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可惜多尔衮未等顺治长大成人,于1650年在京城外狩猎中死在了滦河,只好顺治帝提前亲政。顺治在位期间对大清后来的盛世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不仅废除了诸王贝勒旧例,化解满族与汉族人之间的矛盾,而且阻止了圈地,对官吏贪腐实施严肃的治理,极大地缓解了国内各种矛盾等等。1661年,也就是顺治十八年,顺治帝早亡,年仅24岁,葬在清东陵的孝陵。
有关大清顺治帝流传于民间故事许多,尤其他的死因和各种传说层出不穷,让我感觉戏说的成分大于史实。
比如传说顺治帝步入佛门出家到五台山故事,说得有鼻子有眼儿,岂不知这种说法很站不住脚。要说的是,顺治帝的母亲孝庄太后跟随皇太极入关,而且是清朝权贵当中最显赫,自认为满族人最纯正的血统,怎么会舍得、甚至怎么会允许顺治帝步入佛门呢?史上记载,大清流行天花病毒,顺治帝不幸染上,因此,当朝下了通告,禁止民间食用炒豆,酝酿出“允许皇帝出豆,不允许百姓炒豆”的离奇想法。尽管如此,也避免不了顺治帝短命的命运,于1661年正月初七,在养心殿中驾崩。
这里要说的是,有关顺治帝在五台山步入佛门的故事,却流传至今。噱头就在这里,用离奇的故事情节吸引人们的眼球,去戏说,便成为了传说。
古时候,五台山就是佛教圣地,庙宇错落有致,场面宏大。一天,五台山当家主持对身边的弟子说,自己已老矣,说不准那天就圆寂了。在我圆寂前,有些事情我要说清楚,你不能离开这里,也不能随意自己下山。弟子听师傅这么说,悲痛至极,哭诉道:师傅,我不能没有你,没了你,我就失去主心骨,你不能走啊!
这时,老主持拿来一幅画,上面的人物虽然栩栩如生,但是五官中唯独没有眉毛。对徒弟说,等我圆寂12年之后,你可以带着这幅画下山,去寻找一个人,这个人一旦能够添上眉毛,那就是我托生后的再世。到那时,我们师徒之间就可以再次相见了。
老主持说完之后,不久就驾鹤西去。
小徒弟遵循老主持的遗嘱,很虔诚地等了十二年。也就是十二之后,小徒弟已经长大成人,成为五台山上著名的高僧,身上揣着老主持给的那幅画,边传播佛家思想,边去四处寻找能够添上画中人物眉毛的人。历经艰辛,风餐露宿走遍了大江南北,也没有找到,有些绝望。这天,他在一路边酣睡了起来,露出了那幅皱褶的画卷。正在这时,一个气宇轩昂的人路过此处,扔了几两银子,又俯身端详他,并从他衣袋里抽出了那幅画卷仔细观看,赞叹不已,随后,在这幅画上添上了眉毛,哑然一笑,转身离去。
待和尚醒来,看到那幅话后,大惊,师傅,你去哪里了,你让我找得好苦呀!
他多处打听,许多人都认为和尚有点疯疯癫癫,没有理会。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名老者目击到了当时情景,告诉他,这个人一看就不是一般的人,朝着京城方向去了……和尚万分感谢后,转身朝着京城方向走去。沿路乞讨化缘,到达了京城。时逢顺治帝出城到郊外狩猎刚刚回宫,这时和尚主动走进宫庭门前,禀报要向皇上献上那幅画。顺治帝听说一个和尚要献画,很好奇,便应允。顺治帝将这幅画摊开,“噗哧”忍不住笑了,这不是我曾添上眉毛的那幅画吗?他想起来了与这个和尚不期而遇的情形,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周围的大臣见皇上大笑,也是在莫名其妙迎合着皇帝,僵硬地露出假笑。
这时,顺治帝命笔墨伺候,又重新像模像样的再度重修补眉毛,仔细端详一番后,顿时惊讶的发现,这不是我吗?和尚跪在地上,已经痛哭不止,嘴里不断地说,师傅,今天终于见到了你了!
顺治帝一时懵逼,细致问询后,才得知缘由。这才明白,自己的前生是五台山一位高僧,这才有了“无本西方一纳子,因何流落帝王家”著名诗句。
后来,顺治帝的儿子康熙帝继位,先后5次来到五台山上,去寻找父亲顺治帝的影子和灵魂。而且每次前去的时候,先问自己的奶奶孝庄皇太后,重温父亲顺治帝长相特征。孝庄皇太后告诉他,你父亲脚上有一颗大痣,就是自己的父亲。所以康熙帝每每来到五台山,就提前告诉太监准备一些袜子。到了五台山后,巡游中面见五台山的和尚,都为他们更换袜子,均无果。
一天,到达镇海禅门口时,一位年长的老和尚正在扫地上的落叶。康熙帝见这位老僧气质非凡,上前搭话:师父,为何到此出家呢?是不是有难言之隐?
这时,老僧回答康熙帝,大到国事家事、人生哲理,小到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以及个人身世贫寒等,最终表明自己也是大清的人。说完走开,留下一句,十谱八叉。这时候,康熙顿时明白,就是自己的皇阿玛。于是,引众人调转方向,疾步追去,又来到了镇海禅市去找老和尚,却不见了踪影。
离开的时候,在寺庙墙上留下一首诗:
自己还未干离俗
当身花山市
不幸碗破
被赶出
古有子在父来长
京西负债自来
康熙帝看后,随即命人将此首诗拓了下来,带回京城,递给了给孝庄皇太后。孝庄皇太后一看就是顺治的笔体。康熙帝得知后,很后悔,知道自己早已见到了父亲,可惜没有认出来。
康熙帝对诗歌研究造诣很深,根据这首诗理解父亲心情和用意,需要自己帮父亲偿还人间的债,命景德镇的官窑打造了一百零八口较大的池碗,赠送给五台山寺庙等等。后来又有了许多传说。说是康熙帝与老和尚最终相见,苦求回京城,安稳享受晚年生活,被婉拒。
康熙帝没办法,只好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老和尚举起了一碗水,喝了一口,将碗给摔在了地上,碗破了,水流走了,说道,碗已破,随意流,兔走鸟飞任自由,只因世间多烦恼,一领袈裟劈到头……寓意自然儿而明了,康熙帝抱憾而归。
通过这一传说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康熙帝的一片孝心。同时,我们可以读懂传说故事的戏说成分真正意义在于传播中国传统的孝文化,崇尚积德行善的美德,同时不凡有粉饰封建王朝寓意的一面。
今天载丰讲故事就到这里,各位看官,有什么感想,可以在留言处留言,参与互动讨论。
载丰讲故事
各位看官您怎么看呢?[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