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艺术名家——徐玉向【书法作品赏析】

国粹艺术名家 2024-03-17 19:01:36

徐玉向,字民福,号渔隐堂主人、歧堂,男,汉族,生于1979年8月,安徽蚌埠人。2011年毕业于中国书画学院书法研修专业,得倪进祥、季永等老师指点,现为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名家联合书画院院聘艺术家、中国(崂山)道家书画院院士、中国青藤画院理事、香港国际名联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美国西肯塔基大学孔子学院特聘艺术家等,书法作品参加国内外多项大赛,被少林寺、真如寺、太清宫等单位收藏,在国内外多家专业机构展出,书法学习随笔发表在《书法导报》《书法报》《青少年书法报》等专业刊物。

作品名称:草书《塞下曲》

作品尺寸:100cm*55cm

作品材质:宣纸

是否装裱:未裱未托

作品名称:草书杜牧《叹花怅诗》

作品尺寸:138cm*69cm

作品材质:宣纸

是否装裱:未裱未托

走过临楷的路,趟过习碑的河,行、楷、隶、篆皆有所涉及,也都有点气象,深思熟虑之中,徐玉向先生毅然选择了草书,选择了草书就是选择了艰难,选择了坎坷,当然他坚信选择了挑战。先生认为,最具艺术魅力,最能传情达意的是草书书法,他说,草书笔势飞动,句连回绕,参错变化,势奇形诡。

作品名称:草书李白诗《春夜洛城闻笛》

作品尺寸:138cm*69cm

作品材质:宣纸

是否装裱:未裱未托

作品名称:草书李白诗《赠汪伦》

作品尺寸:138cm*69cm

作品材质:宣纸

是否装裱:未裱未托

作品名称:草书孟郊诗《游子吟》

作品尺寸:138cm*69cm

作品材质:宣纸

是否装裱:未裱未托

弘扬草书有一个根本性的要求,既是首先要习成草书的要义真谛,当以古今草书大家修养为本领.徐先生磨砺草书,深师法帖,临池不辍,把草书的标准符号法则掌握得相当精确,无论是处转笔之多,还是处变体之众,都能臻其本晓其源,引说综由,法度永传!

作品名称:草书明代李东阳诗《黄莺》

作品尺寸:138cm*69cm

作品材质:宣纸

是否装裱:未裱未托

创作时,徐玉向先生能够挥洒自如,点划到位,且充分调动方圆、顿挫、点划、浓淡、干湿、大小、快慢等技法,使之尽量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他的草书讲究书写速度与节奏的变化,注重汉字分离、组合、结构的情态,以及书写中的情感表现。因此,这些因素铸就了他的草书书法作品特点:雄伟纵逸,点划精实,用笔婉转飞动,刚劲秀健,含蓄奔放,极富变化,字形时而低昂迥翔,时而狂风大作,万马奔腾,行文跌宕,动静交错,波澜起伏而秩序井然,结字严谨,浑然一体,和谐美巧,奥妙绝伦,有一种神采飞扬的意趣美。

作品名称:草书七绝《风陵渡》

作品尺寸:138cm*69cm

作品材质:宣纸

是否装裱:未裱未托

徐先生的草书,是激情之书,倾笔如飞,纵墨如风,一气呵成,把艺术的感觉通过笔墨倾发出来,作品不但有形质,而且有意成,可谓是依书抒怀的和谐之品,观其草书而知其雄心,恰是草圣张旭怀素所倡导的心要通书的艺术要义。

作品名称:草书清代张国华诗《登兴隆山》

作品尺寸:138cm*69cm

作品材质:宣纸

是否装裱:未裱未托

作品名称:草书王之涣《凉州词》

作品尺寸:138cm*69cm

作品材质:宣纸

是否装裱:未裱未托

徐玉向先生为人行事稳重而灵活,言谈举止潇洒大气,其创作的作品恰似其人大气磅礴。笔力雄健,雄浑中不失虚和,苍劲中隐含灵动,富有自然神采,给人易震撼向上的勃勃生命力和美的感受。他常说书法既要有深厚的古文化功底,又要有胸襟、胆略、气势与激情,缺一不可,一幅好的书法作品更高的要求是把握气韵,必须一气呵成。只有达到心手合一,才能写出酣畅凌厉,挥洒自如又富有强烈动态的好作品。

作品名称:草书自撰诗《渔梁坝纪事》

作品尺寸:138cm*69cm

作品材质:宣纸

是否装裱:未裱未托

作品名称:草书自撰诗《渔隐堂纪事三首》

作品尺寸:180cm*49cm

作品材质:宣纸

是否装裱:未裱未托

徐先生的草书尊古而出新,行笔运墨似狂放不羁,落笔成型却凝神静思、心平气和。“心手合一”做到了极致,“酣畅凌厉、挥洒自如、飞腾灵动”正是其书法作品的写照,赏其作品,给人以劲美之感,启人以生命的律动。

作品名称:草书当代伏鸿《观定西湖》

作品尺寸:138cm*69cm

作品材质:宣纸

是否装裱:未裱未托

砚边琐记

徐玉向

写草书的人能从外表看出来?有人说他能看出来。曾经遇到三位初次见面的朋友,两位断定我是写隶书的,另一位在交流了半小时后才确信我是学草书的。可能,是我写得还不够好,或者整个人的卖相不佳,没人一眼就能看出我是写草书的。

在大家的印象中,写草书的应该是不休边幅、胡碴老长、头发凌乱、服装怪异、高谈阔论、放浪形骸,集总总非常人行为于一身者。反观自己,除了偶尔独处时一周刮一次胡须,其他方面对不上半分,实在与他人眼中的大师风范无缘啊。

没见过张旭的照片,亦无怀素之肖像,我仅看过他们数量稀少的传世书作。他们是古往今来草书界的大师,张旭更可以说是狂草书派的开山祖师。张旭官至左率府金吾长史,有从六品上的官阶。他以颠出名,但只是在酒后作书时颠,“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张旭以狂草出名,他的楷书也同样造诣深厚,《郎官石柱记》被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评为“精劲严重,出于自然”。苏门四学士之一同样擅长草书的黄山谷则称其“唐人正书,无能出其右者”。

张旭的诗也很好,写法很有特色的如《山中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他很有意境的诗作如《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由此,我推断,张旭平日里不会轻易发颠的,一发颠则不可收拾。

怀素呢,“以狂继颠”。在张旭之后,他把狂草书派推向一个新的高峰。怀素是位僧人,至于什么时候开始喝酒吃肉的,史料没有明确说法。“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全唐诗》里有三十多首只记载他酒后写字的,传世的《自叙帖》出应该是在这这种环境下创造出来的。

僧人,喝酒吃肉是让人不可思议的。但是,怀素也有不喝酒时作品,如《佛说四十二章经》。他的草书对于后世影响很大,包括宋代黄山谷亦是学他的高手,即使放眼近代,几位草书大家无不脱胎怀素狂草。正史记载,怀素对四分律分析得很透析,有大家风范。

我最早接触草书是在1998年,临第一本帖是唐朝孙过庭的《书谱》,后来在深圳陆续临过怀素的《自叙帖》《四十二章经》,以及张旭、黄山谷、徐渭、王铎等,近年把《十七帖》和怀素的帖交差临写。在学生时代主攻魏碑,也临过许多汉隶和简书,尤其《礼器》碑阴。参加工作之后,多半是蹲守项目,班后时间基本是自己安排,常以临帖及写作自娱。

我选择草书主要还是感觉性情相近,利于抒发情感,尤其是常年孤身在外做项目,给自我调节创造了一个有利的端口。

开始学时感觉比较容易,随着深入学习,到现在为止发现提升越来越慢。几年前,我曾从天津邮购范老师写的《狂草探微》,后来在网上找到他的专栏,把临怀素的作品发给他指点。在得到他的鼓励后一发不可收拾,有几年连出差都带着纸笔,除了工作,有空就翻两页写几笔。一度,我曾准备找个时间学一下怀素“西游上国,揭见当代名公”。

范润华先生曾在《书法杂谈》里论狂草时提到“作狂,无楷不工稳,无篆不圆劲,无隶不淳厚,无草不流畅,无行难辨识。盖,狂嫁于诸体之上也”。又云“作狂,须胆大于法,气大于技,情大于书”。

写草书须性情中人,人品奇古者尤佳。书法素养除了范老提的那几点外,我觉得还要对古诗文、历史、地理、绘画、音乐等都要有一定的接触,古诗文则是必备的条件之一。草书对于纸墨的量需求很大,只有经常练才行,理论草书要不得,所以经济要保证。

不求名,只求早登草书大道,使草书不至在我辈手中没落,则此生愿足矣。

二零零九年于深圳翠岗山下

欢迎点赞留言,喜欢徐玉向老师作品联系我们。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