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哈鱼的“咆哮”:上游放流70年,实际上却为俄罗斯做“嫁衣”

兰陵大花猫 2024-10-22 18:58:33

大马哈鱼,我是在一部美国纪录片中,知道有这么一种神奇的鱼类。它们历经千险万阻,也要回到故乡的精神让人动容。

大马哈鱼属于海河洄游性鱼类,性成熟时会从太平洋集群洄游至江河产卵。一路历经千辛万苦,跋涉长达数千公里,回到它们最初的诞生地繁衍生息。路上需要逆流而上跳跃险滩、瀑布,还会遭遇棕熊的捕食,可谓是九死一生。

棕熊捕食大马哈鱼

99%以上的大马哈鱼会死在途中,能幸运回到故乡的大马哈鱼不足1%。大马哈鱼洄游途中是不会进食的,历经千难到达产卵地已经是精疲力尽,产完卵后就会迅速死亡,完成一生的使命。

原本以为大马哈鱼是北美特有的鱼类,前段时间看到一个博主视频后才知道,黑龙江也有大马哈鱼。公开资料显示,在我国黑龙江、绥芬河、乌苏里江和松花江都有大马哈鱼活动。

大马哈鱼全球分布图

这位博主感叹道,现在已经很少能在黑龙江捕获到大马哈鱼了,最近两个月本是大马哈鱼传统的丰收季节,当地渔民仅幸运地捕获到一尾。

网友爆料

黑龙江河上还有俄罗斯舰船巡逻,防止中国渔民越界捕鱼。当时,我就觉得奇怪,同一条江,难道我们这边没有,俄罗斯那边就有?后来,才知道他们在河中拉了网,防止下游的鱼洄游而上。

大马哈鱼是珍贵的经济鱼类,深受人们的喜爱,肉质鲜美,营养价值也很高。那么,曾经产量可观的大马哈鱼为何突然绝迹了呢?过去几十年的过度捕捞是主要的原因。

资料显示,我国在1950~69年平均捕捞量为37.2万尾,达到历史巅峰。随着过度捕捞,此后几十年鱼越来越少,2000~2004年平均仅收获1.9万尾,再到近些年几乎绝迹。

环境污染也是重要原因。随着东北地区重工业发展,大量化工厂、冶炼厂、制造厂排放大量污水。河水重金属严重超标,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这极大影响了大马哈鱼的洄游、产卵和索饵。所以,位于东北腹地的松花江在世纪初已经鲜有大马哈鱼的踪迹了。

产卵洄游通道受阻,产卵场遭破坏也是重要原因。为了农业灌溉,修建的大坝天然阻断了大马哈鱼的洄游路线,即便是支流上的产卵场,也因为农业灌溉而变得不适合产卵。

其他因素:近些年私捕滥获难以杜绝,渔政管理存在不足,俄罗斯在下游疯狂拦截捕捞。

其实,不仅我们爱吃大马哈鱼,日本人也很喜欢,这导致大马哈鱼价格水涨船高。所以,即使政府严加管控对大马哈鱼的捕捞,还是有不少非法分子铤而走险,导致情况越来越糟糕。

而且,处在黑龙江下游的俄罗斯渔民更过分,不仅在入海口设下大型迷魂阵,专门用于捕捞大马哈鱼。还在中俄两国交界处布置渔网,阻拦大马哈鱼洄游。

其实,当地俄罗斯人根本不喜欢吃鱼,他们这么疯狂捕捞是贩卖给喜欢美食的日本人,赚取丰厚报酬。

面对大马哈鱼数量骤减的危机,我国政府也做出了很多努力,出台了很多政策。比如,每年在上游投放大量鱼苗,严格限制捕捞时间及河段。但是,还是没能阻止大马哈鱼逐年减少的趋势。这里面原因很多,上面也有论述,有的时候光靠人工干预未必能立竿见影。

改善环境,净化水质,大坝上修建洄游通道,保护河流源头的产卵地,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日本排放核污水后,俄罗斯渔民的恶劣行径戛然而止,这听起来的确有点讽刺。

令人惊喜的是,近两年黑龙江流域大马哈鱼种群数量居然有回升的迹象。或许,人才是造成大马哈鱼数量急剧减少的根本原因。

大马哈鱼的洄游不仅展示了它们对回归故园的执着追求,也体现了自然界中生灵为了生存和繁衍所展现出的顽强生命力。尽管洄游的成功率极低,但这一行为本身就是对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最好诠释。

我们要敬畏自然,合理捕捞,大马哈鱼才有机会重现生机。

1 阅读:1228
评论列表
  • 2024-10-23 22:59

    在北美叫三文鱼在太平洋国家也就是亚洲这边才叫大马哈鱼鱼肉跟牛肉一样的一种鱼你们上网查一下大马哈鱼百科就知道了

兰陵大花猫

简介:诗词、音乐爱好者, 娱乐八卦,社会观察, 足球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