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参考文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心理健康与行为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2023年;
《中华精神科杂志》2023年第56卷第8期,《心理障碍与亲密关系互动机制研究》;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2022年发布;
有些人一开始谈恋爱恨不得天天黏在一起,恨不得住进彼此的鼻孔里,时间一久,突然就开始觉得对方味道不对、动作刺眼、甚至一靠近就起鸡皮疙瘩。这时候,很多人会以为这就是“变心”了,其实不一定!

有时候,对伴侣的“生理性厌恶”可能不是不爱了,而是身体和心理在联合报警!
一、不是突然看不顺眼,而是身体出了“内鬼”很多人都经历过这么一种离奇的感觉:明明曾经对伴侣心动不已,如今却连他吃饭咀嚼的声音都觉得烦人,甚至闻到对方的体味就想逃避。这种由内而外的厌恶感,医学上并不简单归咎于“感情破裂”,而是可能与几类心理或生理状况有关。
内分泌系统:悄悄捣蛋的幕后黑手人体的激素系统就像一个“情绪调音师”,控制着我们的喜怒哀乐乃至亲密关系。女性在孕期、月经前后、更年期,男性在雄激素下降时,都可能出现对伴侣厌恶的情绪波动。

有研究表明,黄体素和雌激素水平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女性的情绪稳定性和对气味的感知敏感度,从而产生“他怎么这么臭”的错觉。
情绪障碍:抑郁和焦虑的隐形面具临床中接诊到不少夫妻问题,其实根源并不在于感情,而是某一方患有轻度抑郁或焦虑障碍。这些人往往对日常生活失去兴趣,连带着对伴侣的亲密行为也产生抗拒。抑郁症患者常常会出现“情感迟钝”或“情感退缩”现象,对原本亲密的对象产生疏远和厌恶感。
二、从“相看两不厌”到“看谁都讨厌”:心理机制的多重解释 亲密关系中的“镜像厌恶”现象
一个很有趣但常见的心理机制叫做“镜像厌恶”,就是说,一个人对伴侣产生反感,其实反映的是对自己某些部分的不满或压抑。一个人因为自己的懒散感到羞愧,但又无法改变,就容易在伴侣身上投射这种情绪,看到对方躺着玩手机就气不打一处来。
这种投射机制在精神分析学中早有描述,是人类潜意识自我防御的一种方式。不是对方真的那么糟,而是我们对自己太苛刻了。
“亲密恐惧症”:爱的距离也有限度有些人从小就缺乏稳定的亲密关系模式,比如成长于情感忽冷忽热的家庭,导致他们在心理上形成“亲密恐惧”。一旦关系过于靠近,他们反而会本能地想逃离,这种逃离可能表现为生理上的排斥感。他们会用“他让我喘不过气”来形容这种不适,其实是在逃避情感的深入。

甲状腺功能异常、高泌乳素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等疾病,都可能影响人的情绪稳定和性激素分泌,进而影响对伴侣的感知。甲减患者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性欲减退,对伴侣亲密行为的接受度下降,甚至产生反感。
案例分析:一位35岁女性,两年内逐渐变得不愿与丈夫亲密,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不爱他了”,最终被确诊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经过激素替代治疗后,亲密关系逐步恢复正常。
神经系统疾病:大脑的错乱信号
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甚至一些轻微的癫痫样活动,也可能引发人格改变和情绪反应的异常。大脑边缘系统掌管情绪与本能反应,一旦紊乱,可能让人对本来熟悉亲近的人也产生陌生感。
四、中医怎么看“生理性厌恶”?五脏六腑也会“闹情绪”中医讲“心主神明,肝主疏泄”,一个人如果肝气郁结、心神不宁,很容易产生情绪上的波动,进而影响到对伴侣的感知与接纳。
中医里的“郁证”就与现代心理障碍有相通之处,表现为情绪低落、胸闷、易怒、回避亲密行为等。通过疏肝解郁、调和心脾的中药方,如柴胡疏肝散、加味逍遥散等,配合针灸和情志疏导,能够从整体上改善这类不适。

人类的感官有“适应性”,长时间接触同一种刺激会降低敏感度,这是一种生理保护机制。但在亲密关系中,这种“习惯”可能被误解为“厌烦”。其实并不是不爱了,而是进入了“感官疲劳期”。这时候,可以尝试改变互动方式,重新激活新鲜感。
重建亲密的“五感疗法”视觉:换个发型、穿上新衣服,让对方重新认识你;
听觉:温柔的语调代替吼叫,音乐也是一种疗愈;

嗅觉:适当使用让人愉悦的香氛,减轻对气味的厌恶;
触觉:不一定是性接触,一个拥抱、一次牵手,都可以是亲密的起点;
味觉:一起做顿饭,比任何情话都真诚。
六、当“亲密变成压力”,该求助就得求助心理健康不是“矫情”,而是关系能否持续的基石。当出现以下这些表现时,建议及时就医或求助心理咨询师:
长期回避伴侣的触碰,甚至产生明显的躯体排斥感;
对伴侣的声音、气味、动作等产生强烈的生理反应;

情绪持续低落,对生活缺乏兴趣,并伴有睡眠障碍;
反复怀疑自己是否“不正常”,但又无法自我调节。
心理治疗、行为疗法、药物治疗三者结合,是目前公认的有效干预方式。特别是认知行为疗法(CBT)可以帮助个体识别和重建对伴侣感知的认知偏差。
七、总结:别急着说“我不爱你了”很多时候,我们对伴侣的“生理性厌恶”并不是感情的终点,而是身体或者心理在发出求救信号。这时候,更应该冷静下来,去了解自己和对方到底发生了什么,而不是草率地断言或逃避。

爱不是永远甜蜜的,而是需要适时地修修补补,让感情这条船稳稳地驶下去。
你是否也曾突然对熟悉的伴侣产生过陌生感?你认为那是情感变化,还是身体发出的信号?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真实体会~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