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年以来,纳兰性德恬淡名利,欲效陶渊明等先辈隐逸,诗云:“吾本落拓人,无为自拘束。倜傥寄天地,樊笼非所欲。”
身外浮名,南柯一梦耳。
纳兰是至情之人,无论是爱情、亲情还是友情,他都很“痴”。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十月,纳兰扈驾巡幸江南抵达扬州之时,王士祯在其《浣溪沙》词序中云:“红桥同箨庵、茶村、伯玑、其年、秋崖赋。”词共二首,其一系与纳兰合作之本,词云:“北郭青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西望雷塘何处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烟芳草旧迷楼。”
世人都道隋炀帝骄奢淫逸,空耗尽这大好江山。于纳兰看来,自隋炀帝以来,一切都没有变。变的,恐怕是人的心境吧!
纳兰公子,难道是因为看得太透彻,以至于如此薄命吗?!
对于纳兰性德的死因,官方记载语焉不详,只有一句“寒疾,不汗而亡”一带而过。
而对历史来说,越是有些深埋的故事,越是轻描淡写。于是众多学者开始研究纳兰的死因,且都历历举证,一时间众说纷纭,但大体可归为以下几种:
一、“被害说”
这种说法,据说是出自《李朝实录》,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的时候,朝鲜使臣发回朝鲜国内的一份“别单”。
这位朝鲜使臣记录了自己在天朝大国的种种见闻,其中有这样的叙述:“又有成德者,满洲人,阁老明珠之子,自幼有文才出群,年才二十擢高第入翰苑为庶吉士。皇帝嫉其才,而杀之。明珠因此致仕而去矣。”意思就是说,因为纳兰性德才华出众,康熙皇帝心生嫉妒,于是命人暗中害死了他,明珠也因此渐渐在仕途上失利,最终被罢相。
倒不是说危言耸听,不过却也令人无奈。康熙皇帝会因为“嫉妒”杀害纳兰吗?
纳兰性德的确才华过人,文武双全,可如果单凭这一点就杀害了这位贤才,未免小题大做了吧!而且康熙也乐于将纳兰带在身边,大江南北巡游,甚至将秘密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他完成。
所以,被害一说似乎不能成立。
二、“天花说”
在当时医疗条件不发达的情况下,天花这种疾病是很致命的,据说顺治就是死在此病上,而康熙皇帝能够继承皇位,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他幼年时也得过天花,并且顽强地活了下来。据史料记载,从顺治皇帝出痘疹到病亡,病期只有六天,而纳兰从生病开始,也只生存了七天的时间。
对于纳兰之死,纳兰同时代的人各有记载。韩提在《神道碑铭》中这样提过一句:“而不幸速病,病七日遂不起。”徐乾学提到纳兰:“其葬盖未有日也。”翁叔元写:“康熙二十四年五月晦,乙丑,我容若年世兄先生捐馆舍,叔元往哭于其第。既殡,往哭于其位次。越三日再往,阁人辞焉。又十日偕同馆之士五人旅拜于儿筵哭如初。又八日,以夭子命出殡于郊外……于骊车之出也,姑为相挽之词以饯之。”
这样看来,说纳兰死于天花,倒有可能。
三、“寒疾说”
很多人怀疑,武艺超群的纳兰公子怎么会被感冒这类的小病击倒?
首先,寒疾与感冒不同,寒疾是中医所说的一类疾病,简单来说就是当寒气侵袭肌表则脉寒,而脉寒则会导致经络、血脉收引,从而导致肢体屈伸不力,浑身疼痛不堪。
纳兰怕冷,似乎在很多诗词中都有体现。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九岁的纳兰性德正在准备参加殿试的时候,就由于一场始料未及的寒疾,在病榻以上躺了几个月,错过这次殿试,而且还留了一首七律《幸举礼闱以病未与廷试》,诗中提及,是一场寒疾导致他错失了这一次的殿试,而且在他今后的岁月中,也像幽魂一样不时地出现,让他深为所苦。这病起自外感风邪,如果没有根治,便会在季节更迭的时候复发。在纳兰的词作中,多次提到这可怕的病征,塞外之行中似乎更加厉害。
因为得不到很好的调理,也没有时间留在家中调理,每次寒疾发作,就会困扰纳兰很长时间,而且发作的时间越来越长,周期越来越短。渐渐地,不管是春去秋来,京城也好,随扈出行也罢,这可恶的寒疾总是悄然而来,迟迟不去。纳兰在《临江仙·永平道中》说自己:
曾记年年三月病。而今病向深秋。
卢龙风景白人头。药炉烟里,支枕听河流。
这寒疾是如何的频繁,几乎每年都会生病一次,而且最近的时候,还撑不到寒冬腊月,仅仅是在深秋,痛苦便再度来临。日积月累下,纳兰的身体越来越差。
四、“自杀说”
化蝶的意象,是纳兰曾经在诗词中怀念亡妻卢氏用过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说法,常常令人感动。纳兰死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的五月三十日,而多年之前,他的妻子卢氏也正是死于五月三十日。
同月同日逝世,似乎这巧合,太过浪漫。而后世形容纳兰性德,经常用的词语便是“情深不寿”。如果这不是巧合,那么,很有可能纳兰性德是专门选择了这一天,也就是说,他的死亡,说不定是自杀。
长期的精神压抑并没有因为他得到知己而缓解,反而因为知己长别离而更加变本加厉。也许纳兰患有抑郁症,因为爱情的沉重打击,还有现实与理想越来越激烈的冲突,各方面搅合在一起,再加上他自身又深受寒疾所苦,多重压力之下,导致纳兰的抑郁症越来越严重,最终因为卢氏祭日的临近,而选择了自我了断。
究竟纳兰因何而去,似乎尚没有确切的定论。无论以何种理由离开这个令他烦闷的世界,所有疼惜纳兰、倾慕纳兰的人,都在感到悲伤的同时,祈愿他能够在另一个世界得到梦寐以求的幸福,与所爱相守,与挚友相伴,圆那个人生初见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