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邵,为什么能够当上孙吴第一任丞相,又为何没有个人传记呢

现今如日中天 2024-09-12 08:32:45

说起三国时期东吴的知名人物,大家都会想到周瑜、张昭、鲁肃、陆逊等名臣良将。可您知道吗?吴国的第一任丞相,却是位“名不见经传”的孙邵,那么,他是怎样在上述名人中脱颖而出的呢?又为何在后来的史书中,却找不到他的个人传记呢?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话题:

孙邵形象画

孙邵,为什么能够当上孙吴第一任丞相,又为何没有个人传记呢?

一、孙邵为何能够当上孙吴第一任丞相?

孙邵,青州北海国人,身长八尺,早年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与智慧,他曾任北海相孔融的功曹史,负责人事选举和功劳计算赏罚,并深得孔融赏识,被誉为可任朝廷要职的人才。

在孔融处的历练,不仅让孙邵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也让他在士人中树立了良好的声誉。随着东汉末年的天下大乱,孙邵选择离开动荡的青州,来到相对安定的江东地区,最终选择了投奔孙吴政权。

孙邵在江东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他先是凭借自己的才能与声望,在江东士族中逐渐站稳脚跟,随后又凭借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成为孙权的重要幕僚。

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后,孙权继位,面对复杂的政治局势,孙邵更是展现出了卓越的辅佐才能。因孙权一意向西进攻,而放弃北上的打算,和曹操以及曹操代表的汉朝廷保持友好的关系。

孙权画像

而这个转变中,孙邵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向孙权提出应该与曹操讲和,曹操此时全心全力与袁绍对抗,也愿意与江东保持友好。于是双方有了一段和平的时期,同时稳定了江东的内部局势。孙权在选拔丞相时,为何出人意料的会看重孙邵呢?笔者认为有主观与客观二方面原因:即孙邵个人能力与资历足够、孙权对百官之长-丞相的任职要求。

首先,丞相人选必须具备卓越的政治才能和丰富的行政经验,我们来看孙邵,他辅佐过孙策、孙权两代君王,虽然不算元老,但其才能卓越;加上孙邵之前也做到了孙权的长史。长史按照汉代官制,是诸多佐官属吏之长。这就说明他坐丞相之位的资格足够。

再来看孙权选择丞相的要求:孙权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避免被江东大族架空,同时也是为了向江北拓展,在前期是以淮泗集团为绝对的骨干力量。

孙权塑像

当时淮泗集团中资格、地位最高的人应该是被孙策托付后事的张昭。但一来孙权不喜欢张昭;二来张昭性格刚强,对孙权这个君主来说太过强势,影响自己执政。所以张昭压根就不在孙权的考虑范围中。

而孙邵虽然不是淮泗人,但他也是从江北跑过来的,在政治立场上与淮泗集团相符合,也可以视为淮泗集团的一员。于是,孙邵被孙权任命为第一任吴国丞相,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为何孙邵没有个人传记?

尽管孙邵在孙吴政权中地位显赫,但令人遗憾的是,史书中却鲜有关于他的详细记载,更无个人传记传世。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多重复杂的原因。

其一,孙邵在担任丞相期间,曾遭遇张温、暨艳等人的弹劾。虽然张温、暨艳弹劾东吴群臣,不分派别,谁有问题就弹劾谁,属于那种有道德洁癖、非黑即白的人。

张昭形象画

但这一事件侧面揭示了孙邵在政治上的某些瑕疵。尽管孙权最终选择相信孙邵,并让他继续担任丞相,但这一风波无疑对孙邵的声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后来,由于张温、暨艳打击的范围太过于广泛,最终引起东吴群臣的反弹。孙权为了平复东吴群臣的怨气,只能处死暨艳,废弃张温。因《吴书》的主要作者韦曜,就被视为张温、暨艳一派的人。

所以,韦曜对身为张温政敌的孙邵很是厌恶,便在编书时删掉了关于孙邵的记载。之后陈寿修《三国志》很大程度上是参考《吴书》的内容,因此就将孙邵遗漏了。

其二,孙邵之所以未能留下个人传记,还与东吴政权内部的政治斗争密切相关。东吴政权内部存在着本土江东大族与从江北而来的淮泗集团之间的复杂关系。

孙邵剧照

孙邵虽然并非淮泗人,但他从江北而来,在政治立场上与淮泗集团较为接近。随着后来江东士族在东吴地位的提升,他们开始寻求更多的政治权利与利益。

在这一过程中,孙邵作为淮泗集团的代表人物之一,很可能成为了江东士族打压的对象。这种政治斗争导致的结果,便是孙邵在史书中的形象被淡化甚至扭曲。

综上所述,孙邵能够当上孙吴第一任丞相,是凭借其卓越的才能、深厚的政治根基,以及与江东集团相对一致的政治立场;而他之所以没有个人传记传世,则与政治斗争、史官的记录偏好以及个人在政治上的瑕疵等多重因素密切相关。

尽管孙邵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些许遗憾与谜团,但他作为孙吴政权的重要人物之一,其贡献与影响却是不可磨灭的。也是不应该被后人遗忘的。

游戏中的孙邵形象

本文由“如日中天54”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0 阅读:14

现今如日中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