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游太山

浩然正气化 2024-06-20 06:10:30

游太山,对,是“太山”,不是泰山;你没有看错,我也没有写错。此三晋龙城之“太山”,非齐鲁泰安之“泰山”也。太山者,位于太原市西南23公里处的风峪沟北,四周丛林遍野,植被茂盛,松柏掩映,寺隐阁耸,郁郁葱葱,是附近村民及太原市民周末假日赏景、休闲、纳凉的好去处。

本来,我是特想游黄山的,因为俗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那就先看“岳”吧。五岳者: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分别以其“雄、险、秀、奇、绝”而著称。但受时间和条件的限制,直到现在,“五岳”之中,仅仅只是感受了华山的“险”,嵩山的“绝”,始终没有涉足泰山、恒山和衡山。总觉得:必须要游遍“五岳”,然后再游黄山,才能有所比较,有所鉴别,有所发言权,从而印证:“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真伪”。好在,去年10月份,我已经退休,有了时间,那么,就等再有机会的时候,把泰山、恒山和衡山也游了。

6月9号,是端午小长假的第二天,吃过早饭,儿子提议,说出去游游。去哪儿游呢?我来太原已经四、五次了,该游的地方差不多也都游过了;儿媳说:去太山吧,天气热,时间短,太山离我们近,景色也不错。我心想:可以——就且把太山当“泰山”,游它一回。

从太原城出发游太山,可以坐公交,也可以开车,年轻人们才不愿意坐公交和别人挤着去呢!当然是开车去,20多公里的路程,驱车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

因为此日是端午节小长假的第二天,正好也是2024年高考结束后的第一天,所以,太山景区人头攒动,游客爆满,想找个停车的地方都很作难。好在我们去的时候,正是中午12点左右午饭的饭点,有许多早去的自驾游者正要打道回府,我们就有机会有位置停车了。

太山景区门票50元。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消防救援人员、残疾人、身高1.4米以下的儿童和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人等可享受免费。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凭身份证可以直接刷证进入景区,这一点,我觉得太原文旅局做得特别好,特别人文,要知道,全国有许多地方,执行的是65周岁。大家普遍认为:制订60周岁以上免费合理,65周岁以上才享受免费,年龄有点大,不太合理。

在进入山门的这段路程里,旁边有许多小商小贩。他们有卖米皮、凉粉、烤冷面、烤肠的;有卖雪糕、冰淇淋和各种饮料的;还有卖刺水枪、儿童钓鱼玩具的等等。现在的商贩们,也都与时俱进,不但大型遮阳伞高端、先进,也基本上不用空嘴干叫唤了,而是买个录音小喇叭,往遮阳伞柱子上一挂,任由它在那儿一千遍一万遍的喊叫——招揽生意,你甭说,这倒是个好办法。

跨过一座凌空飞架玉带似的汉白玉独拱大石桥,就见坊额上书“古刹龙泉”四个大字的太山牌楼,巍然矗立在众人面前。这牌楼重檐歇山顶,气势恢宏,古朴典雅,是太山景区的标志性建筑。

龙城太山,虽然没有“五岳之首” “天下第一山”泰山,那么雄奇壮丽,也没有玉皇顶、南天门、十八盘、日观峰、岱庙、五岳独尊、天街、云步桥、普照寺、万仙楼等著名景点,但也不乏其独特的精彩之处,她的望都夕照、宝塔晨曦、龙泉古寺、唐碑神韵、风峪玉带、翠岭红叶等景点,据说,也是秀色十分,引人入胜。

走进牌楼大门,步行不到50米就到了风峪沟口,这风峪沟,沟深谷长,两山夹峙,形成一条天然沟谷,谷底河滩,是步行上太山观景的最佳路线。我们随着络绎不绝的游人,溯溪而上,边走边看。原来,太山的进山路线,在风峪沟谷中分左右两条,高低错落。左边高的是人工砌就的青石台阶路,路平坡缓,偶有台阶,依山势而建,蜿蜒延伸,在悬崖边安装有钢制护栏,给人以平稳踏实的感觉,一般年龄大和下山的游人,多选择行走此路;右边低的是谷底自然爬山小路,边上有山涧小溪伴行,水声潺潺,浪漫灵动。此路多为年轻人和带小孩的父母选择;孩子们玩水、追逐、打闹;爸爸妈妈们爬山不耽误刷手机,他们谈天说地,不时地对因水枪水喷到游客身上的孩子,呵斥几声,让他们注意点;有个别正在热恋的情侣,牵手款行,亲亲昵昵,相互照应,间或,还不忘秀一下“恩爱”;现在的年轻人,真是自由、开放,只要自己高兴,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点儿也不顾及别人的眼睛和议论。再看这风峪沟,沟深,林密,水长,满山遍野里,生长着松柏、枫树、黄栌、槭树、乌桕、丁香、杜仲、麻栎、黄连木、无患子等许多树种,横七竖八的树枝,在空中交织着,形成一条绿色的天然通道,荫荫的,凉凉的,不时有山风吹来,一点也没有热的感觉,好凉爽、好惬意!有许多走累了的游客,就在自己携带的防潮垫上,小憩,野餐。突兀峥嵘的山峦,叶绿如云,苍翠欲滴,溪水流淌,哗哗作响,多么幽雅的环境,多么迷人的景色,难怪有这么多人来游太山呢。

我们走走停停,玩玩水,看看景,歇歇脚,差不多一个多钟头后,右边沟谷中的溪水路就和左边的青石路并在了一起。沿着青石路,我们继续向上攀登,三弯五拐,走了不到半里路,便来到了一座小院,院里长满了核桃树,树下面摆着五六张方桌,桌边放着凳子,原来,这是太山景区专门为游客设置的一个休息、方便、补充能量的场所。核桃树上长满了鸡蛋般大小的核桃,青青的。游客们围桌而坐,喝水、进食、说笑、交流着爬山上来的感受,沿着小院悬崖边的防护栏,远眺,拍照;那边桌子上,竟然有几个上山来过生日的初中生,他们点蜡烛,唱生日歌,分享生日蛋糕,快乐无比,情绪高涨。

爬山是一项有氧运动,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所以应遵循轻松、愉快、自由的原则。没有必要人行亦行地跟着别人,也没有必要刻意按照景区划定的游览路线,而应信步所至,逢寺拜,见碑观,进亭憩,遇阁登,面瀑赏,全由自己的心境。这不,我们信马由缰,来到了一座宝塔前——原来这就是太山著名的舍利塔。导游讲:“2008年5月8日,在太山龙泉寺发现了唐代佛塔塔基遗址,出土了“五重棺椁”及佛骨舍利,而轰动一时。存放棺椁的石函为盛唐时期文物,表面刻有大量文字、花纹。太原市文物局和太山景区,本着开发、利用、保护、展示之目的,在塔基原遗址上,修建了一座盛唐风格的6层仿古佛塔,其中塔的遗址地宫部分,采用纯铜鎏金手工打造,金碧辉煌。”……我们服从工作人员的安排,穿上鞋套,屏心静气地绕佛塔地宫一圈,仔细观看了这满屋生金,光彩夺目的地宫。无不为建造人员巧夺天工的高超技艺所折服,所惊叹!形态逼真的鎏金释迦牟尼佛睡像;小巧玲珑的银椁、金棺;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的地宫、宝顶。

太山舍利塔地宫里,游人倒是不多,由于地宫里没有注明不让游客拍照的警示。所以,游客们竞相用手机拍照,还有个别游客让自己的亲人和卧佛、地宫等合影。有一个年轻的妈妈让她七八岁大小的男孩和金棺银椁合影,我看到后,本想立刻阻止,但又怕他的妈妈不领情,说我多管闲事,就把伸出去的手又收回来作罢。要知道,这出门旅游拍照是有讲究的:一般不让和前面有“古”字的物体合影,比如,古墓古庙古寺古树古殿等阴气比较重的,怕粘上邪气、煞气;让娃和棺材在一起拍照合影,难道是想“见棺发财”吗?真不知道这位年轻的妈妈是怎么想的?也许,她根本没有想那么多,只是觉得好玩,只是想让她手机的拍照功能发挥作用。

马上就要爬到太山山顶了,举目远望,风光更加秀美俊奇,殿堂楼阁更加清晰壮阔。这里的参观游览路线也有两条:青石路依旧,就是多了一条栈道路。走哪条路最好?景区的录音小喇叭温馨提示:上山走台阶,下山走栈道。我们选择台阶,走了不到10多米,便看到一座“金亭”。这金亭,其实就是一座普通的供游客休息、躲雨、乘凉的路亭,但却修建得讲究、豪华、大气、并且疑似也用纯铜鎏金工艺打造,上下两层,熠熠生辉。如果真是这样,那这座普通的路亭就不那么“普通”了;连一座路亭都打造得如此奢华,由此,我们也可以想象到太山为打造一流景区,4A景区的魄力和决心。

我们沿着太山东侧山峦的台阶路继续登高、前行,眼前出现一座完整的寺院建筑群,原来是路标上标注的“上院”(东坪)到了。作为景区的一部分,这上院与下院还有龙泉寺共同构成了太山的历史风貌建筑群,被誉为太山文化的一颗明珠。我们放慢脚步,把个偌大的上院仔细浏览了一遍:该院建筑风格独特,题材和样式完全是大唐北都晋阳佛教建筑的艺术风格,带有明显的唐代建筑特色。庄严肃穆的大雄宝殿、朱瓦碧甍的藏经楼、左右对称的普贤、文殊二殿,金刚怒目的四大天王。大殿里的释迦牟尼佛、各路菩萨等神像,或坐或骑或站,均采用金丝楠木精雕细琢而成,宝相庄严,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不是还有望都阁吗?望都阁在哪里呀,爷爷?”上小学五年级的孙女,也是个旅游爱好者,她在上院转了一圈后,问我道。我正要告诉她,一位路过这里的女工作人员,却替我作了回答:“那不是嘛,小姑娘,你看——望都阁都看见你啦。”我们顺着这位工作人员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东边天空灰天重云,雄阁高耸,颇为壮观。这望都阁是“太山十景”中最高最美的景色,它背靠龙泉寺的东寺,阁内分上下两层, 分别敬放着弥勒佛像和弥勒菩萨像, 形成“上下生弥勒”的组合造像。说起这望都峰,当地民间还流传着一段神话故事。据说,当年皇后武则天随唐高宗李治巡游太山,登临主峰欲观赏晋阳城全景,可惜山不够高无法看清,李治深感失望,这时,武则天随口说道:“这山要是能高一点就好了。”没有想到,她话音刚落,忽然就觉得脚下的山峰开始冉冉上升起来,直到她和高宗把晋阳全城尽收眼底,山峰才停止上升。后武则天称帝设晋阳为北都,望都峰也跟着声名鹊起。

我们沿着望都阁内的直梯,开始向上攀登。我的天!这直梯陡若竖立,简直比西岳华山的千尺幢还要陡,还要难登,我忽然觉得自己都有点脑缺氧的感觉,两手紧紧抓着楼梯两边的扶手,一步一个台阶,艰难地往上努力……终于登上了望都阁的最高层;我们绕围栏一周,居高望远,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看到的景色都不一样。北眺:一条盘山公路逶迤如蛇,穿行在梯田山野中;南望:悬崖峭壁,观景台,万山绿遍;西视:东坪上仿唐建筑群,如棋如盘,如梦如幻;要说最壮观最有气势的,还数东瞰:云天相连处,美丽的太原城尽收眼底,一览无余。爷爷快看,那不是晋阳湖嘛,那不是太原植物园嘛,那不是太原古县城嘛,那不是通达桥、晋阳桥嘛……

谁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我觉得,这太山下着太容易了。这不,下了望都阁,我们如履平川,不一会儿就到了一座寺庙前。原来,这才是太山的灵魂——龙泉寺。龙泉寺,又称太山寺,始建于唐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原为道观,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 年)重建时改为寺庙,现存建筑(下寺)为明清时期所建。总占地面积1369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411平方米。 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山门、钟鼓楼、 大雄宝殿、观音阁、文殊殿、普贤殿,另有吕祖洞、莲花宝洞和老虎洞等遗存。该寺不仅以其宏伟的建筑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游客和信徒,关键是其前院东北侧古槐树旁矗立着一块巨型唐碑。这块唐碑于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所立,原碑身通高6米,现在我们看到的却仅有3.8米,其余部分埋在地下,地上暴露部分字迹已不可辨,但从仍然鲜明的外部造型看去,此碑无疑具有很深的皇家背景。

由于时间关系,对太山寺的了解,我更多的是倾向于它的介绍——文字方面。站在大雄宝殿前,我简略地对寺院扫视了一眼,尽管是这样,太山寺的设置规制、建筑风格,殿宇特色,当年的辉煌和鼎盛,大家就能够想象得到。也许,看到这里,有读者会觉得我这样处理,明显有点“喜新厌旧”(新为上院;旧为太山寺)我的回答是:否。要知道,游山玩水,观景看寺,必须是“观阅结合”,阅更重要,这里的“阅”,指的是对景点,或者说被“参观体”的具体介绍部分文字的阅读;如果我们在外出旅游时,只是走马观花,一点也不阅读被“参观体”的文字节绍部分,那么,你就会一无所知,沦为导游戏言的“上车睡觉,下车撒尿,到了景点拍照,回来一问,啥也不知道。”的低阶段,“文盲式”的旅游;反之,如果做到了观阅结合,你的眼光,你的知识面,甚至你的思维都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今天是甲辰龙年的旧历五月初四,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为纪念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太山景区特别在龙泉寺的前院——就是有唐碑的那个小院,举行了签名发粽子活动。游客只要在登记表上填写上自己的名字和手机号码,就能领到一个大粽子;然后,出前院门右边有座偏院,一般领到粽子的游客,都会选择在这里把粽子吃了;说句良心话:太山景区发给游客的粽子,馅香味美,非常好吃。

在回家的的路上,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就是在吃粽子的时候,无意中听到旁边几个年轻人在小声说话,大概意思是:他们领粽子填写给景区的是假名字,假号码。我觉得这就太不应该了。景区是:真心真意真粽子;汝等是:假名假号假信息。这,公平吗?现在这个社会,干一点什么事情都不容易,大家如此,景区也如此;但就凭太山景区,在端午节小长假里,现场搞端午节有奖知识问答;给游客发放粽子,来彰显节日气氛,这两场活动来看,太山能够香火旺盛,一路走红,宾客如云,不是没有道理的。

假日游太山,

一路走得欢。

风峪沟谷长,

景色不一般。

舍利塔精美,

东坪景万千。

龙泉寺悠久,

望都阁观远。

太山非东岳,

太山亦泰山。

好了,本文至此,不再赘述,就此打住。

0 阅读:1

浩然正气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