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轻人或许对“达式常”这个名字感到陌生。
更是80年代无数人心中的超级偶像男神。
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专情。
这份对艺术的执着令人动容。
充满了励志与温暖,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贫寒童年:在困境中萌芽的文艺梦想达式常降生在这个挑战重重的年代。
上面有一个姐姐和四个哥哥。
父亲虽读过几年私塾,担任账房先生,但一家人的生活仅仅能勉强维持。
一家人的生活顿时陷入了困境。
童年的达式常便是在这样的困苦中度过。
母亲则四处给人做苦工,每天累得直不起腰。
即便如此,一家人的生活依旧十分艰难。
最终因病离世,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了母亲柔弱的肩上。
洗衣、做饭、打扫,凡是能挣钱的活,她都毫不犹豫接下来。
主动帮母亲分担家务,扫地、洗碗、照顾哥哥姐姐,从不喊累。
即便日子再苦,她也坚持把孩子们送去上学。
在父亲以前老板的资助下,达式常得以在上海开始读小学。
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达式常对文艺的热爱从小便萌芽。
除了学习,他对文艺也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唱歌、朗诵、表演,他总是冲在前面。
业余时间,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看电影。
为了满足自己的渴望,省吃俭用,甚至打零工攒够买票的钱。
每当走进那扇扇门,他都能沉浸在影片所传递的情感与故事中。
潜藏于他年轻的生命里,静静待发。
校园爱情:志同道合的灵魂伴侣1959年,19岁的达式常迎来了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凭借在文艺方面的天赋和优异的成绩,他成功考上了上海电影专科学校表演系。
还结识了一生的挚爱王文皓。
自幼父母双亡,一直跟着哥哥嫂子生活。
凭借自己的拼搏考上了上海电影专科学校,与达式常成了同学。
共同的话题也越来越多。
达式常和王文皓却选择留在学校。
于是相互陪伴、相互鼓励,创造了一段温馨而美好的记忆。
特意去菜市场挑选最便宜的菜。
分享读书心得,图书馆、排练室都留下他们共同学习的身影。
在学校里不少女生爱慕他,但他的心里自始至终只有王文皓。
与她在一起时,他感到无比自在。
整日魂不守舍,忧心忡忡。
上课的时候,他不自觉地走神,担心王文皓的病情。
陪她聊天解闷。
王文皓渐渐好转,感情也在这个过程中迅速升温,顺理成章地走到了一起。
小时候因为营养跟不上,落下了病根,动不动就生病。
甚至在婚前,有人告诉他,娶了王文皓可能面临她无法生育的问题。
但达式常丝毫没有动摇,用温柔和真诚打消了她的顾虑。
在她失落时耐心开导,给予她无尽的爱与陪伴。
两人的感情愈发牢固。
进入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成为了一名演员。
两人都有了稳定的工作,感情也迎来了新的阶段。
逐渐获得名气。
开始考虑两人的婚事。
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达式常与王文皓缔结良缘。
风雨人生:携手走过艰难岁月生活的考验接踵而至。
达式常被安排去农村劳动生活,不得不和妻子分居两地。
但达式常最放心不下的是身体不好的王文皓。
身体有没有不舒服。
不仅要照顾自己,还要承受生活的压力。
她从未向达式常抱怨过,总是在信中鼓励他好好劳动。
然而1970年,王文皓意外怀孕了。
担忧于王文皓的身体状况。
心中满是愧疚。
要好好休息。
为她取名“达秧”,希望她能像秧苗一样茁壮成长。
重新回到演艺圈,参演了电影《春苗》。
他的演艺事业迎来了新的高峰,相继参演了《难忘的战斗》《万里征途》《东港谍影》《燕归来》《人到中年》《谭嗣同》等众多影片。
逐渐成为80年代当红的男演员。
在演艺界成为了备受瞩目的影帝。
精彩的表演让他获得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随着名气日渐攀升,达式常也收到了许多女粉丝的情书。
面对这些表白,他始终洁身自好,坚守自己内心的纯洁。
她坚信丈夫的品行:“我丈夫什么样我最清楚,不是我自信,是他品行真好。”
将全部的爱都给了妻子和家庭。
即便工作再忙,他心中始终挂念着家人。
但当时演员的收入并不高,虽红如日中天,财富却不多。
在上海买下第一套房子,为妻儿创造了一个温馨的家。
在心中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
尽管如此,这并没有影响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的付出。
逐渐减少了拍戏的工作,但对演艺事业的热爱从未减退。
“我以前忙工作天南海北跑,只给我爱人一个背影。
但总是不够,我妻子太包容我了,她总是在等我回家。”
达式常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妻子的愧疚和爱意。
2017年,他获得了第16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特别荣誉奖。
这些荣誉都是对他演艺生涯的高度肯定,可谓实至名归。
为了挚爱的演艺事业继续奋斗着。
结语让我们见证了一个人对家庭、对艺术的坚持与付出。
他都倾注了无数的热情与心血。
他的故事不仅是一段熠熠生辉的演艺传奇,更是一种珍贵的情感纽带。
也映照出他与妻子王文皓细水长流的爱情。
在追逐梦想与情感中,始终保持一颗真诚而热爱的心。
达式常,一个值得铭记的名字,他的精神将长存于我们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