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一位老师在班级微信群情绪失控的事儿闹得沸沸扬扬。
就因为学生饭卡不能正常使用,跟家长反复沟通后,这位老师的情绪防线崩塌了,在群里发了些不太理智的话。结果呢,学校暂停了他的教学工作,开始调查这事儿。这看似只是一个老师的情绪爆发,但背后折射出的问题,却是整个社会都该警醒的。在当下,劳动者们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他们被要求竭尽全力去满足被服务者的情绪,仿佛被服务者的心情就是他们工作的唯一衡量标准。想想那些餐厅服务员,不管遇到多挑剔的顾客,都得满脸堆笑,顾客点菜挑三拣四,一会儿嫌这个菜不够新鲜,一会儿说那个菜味道不好,服务员只能一个劲儿地道歉,然后忙着去换菜或者解释。哪怕顾客是无理取闹,他们也不敢还嘴,生怕被投诉,丢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还有客服人员,一天到晚接各种电话,有的客户自己没搞清楚产品怎么用,上来就对客服一顿臭骂,把客服当成出气筒。客服们只能温声细语地安抚客户,耐心地讲解,哪怕心里委屈得要命,也得强忍着泪水和怒火,继续保持礼貌和专业。这些劳动者们为了保住饭碗,不断地压抑自己的情绪,去迎合被服务者。可大家似乎都忘了,人是会变换角色的。今天你是在餐厅里对服务员呼来喝去的顾客,明天你可能就是在工作岗位上被客户刁难的销售员;今天你是对着客服大发雷霆的消费者,明天你也许就是在电话这头被患者家属责骂的医护人员。当我们在享受服务时,被过度地满足情绪需求,习惯了高标准的情绪服务,那么等我们自己成为服务者时,就会不自觉地期待别人也这样对我们。长此以往,整个社会对情绪价值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每个人都在这种压力下,小心翼翼地生活和工作,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触碰到别人的 “情绪雷区”。但人毕竟不是机器,情绪的承受力是有限的。就像一根橡皮筋,一直拉一直拉,总有拉断的那一刻。当劳动者们被不断地逼到情绪崩溃的边缘,他们内心的愤怒和委屈就会像即将爆发的火山,一旦喷发,后果不堪设想。我们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我们需要认识到,劳动者也是人,他们有血有肉,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应该有权利在面对不合理的对待和过度的情绪压力时,进行适当的情绪对抗。不是说让他们去和被服务者吵架或者闹僵,而是要有一个合理的渠道去表达自己的不满,让社会听到他们的声音,让那些不合理的服务要求和制度得到调整。否则,随着社会情绪价值的虚高,越来越多的人会被逼近情绪失控的边缘,整个社会就会像一个火药桶,一点就炸。到那时,我们所追求的和谐、美好的生活将会离我们越来越远,取而代之的是冷漠、愤怒和冲突。所以,是时候重视劳动者的情绪权益了,让我们的社会回归到一个理性、温暖、有人情味的状态。再这样搞,早晚会爆发!请赋予劳动者,情绪对抗的权力!
花落留声
2024-12-27 08:52:5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