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行音乐十大传奇人物之一:创始人黎锦晖

幻珊聊娱乐圈 2024-08-16 13:52:33

十几年前,中央电视台曾经播出过一部纪录片《一百年的歌声》,开篇曲目就是《毛毛雨》,而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就是本文的主人公,中国流行音乐的创始人------黎锦晖。

黎锦晖(1891年9月5日—1967年2月15日),出生于湖南湘潭,自幼学习古琴和弹拨乐器。家乡民间音乐和当地流行的湘剧、花鼓戏、汉剧等戏剧音乐对他影响至深。1910年前在家乡读小学、中学,曾广泛接触民间音乐,学习民族乐器。使他从小受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熏陶。1912年,毕业于长沙高等师范学校,后在北京和长沙,任职员、编辑、音乐教员等。他重视民族音乐的教育、曾尝试着用传统曲调配上文言歌词以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与爱好。1916年参加北京大学音乐团活动。

黎锦晖接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认为“学习国语最好从唱歌入手”,“可以养成儿童优良的习性,锻炼他们思想清楚,处事敏捷的才能”。于是在几年里写了《三个小宝贝》、《葡萄仙子》等24首儿童歌舞表演曲和11部儿童歌舞剧。其中《麻雀与小孩》再版16次,《明月之夜》再版30次。这些曲调简练、生动明快的节目,通过歌舞团的演出很快风行全国,成为各地中小学校音乐教学的主要教材,在校园生活中产生了广泛影响。他创办了中国最早的著名少儿杂志《小朋友》,亲自撰写的“小羊儿乖乖,把门开开,快点开开,我要进来”(《老虎叫门》)、“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摇啊摇》)等童谣脍炙人口,妇孺皆知。

黎锦晖在创作儿童歌曲的同时,开始了对大众歌曲的探索。曾发表《国乐新论》、《旧调新歌》等文章,表达他改进俗乐、提倡“平民音乐”的主张,“我们高举平民音乐的旗帜,犹如皓月当空,千里共婵娟,人人能欣赏”。1927年,黎锦晖来到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歌舞教育机构和首家歌舞团——中华歌舞专修学校和中华歌舞团。嗣后改办明月歌舞剧社,成为我国几代歌星的摇篮,从这里走出了聂耳、周璇、白虹、王人美等数十位艺人。

有一次黎锦晖率团到杭州演出,放舟西湖,面对细雨霏霏中的湖光山色,灵感突然迸发,草草记下几笔,中途就跑回旅社,很快写成了《毛毛雨》:“毛毛雨,下个不停。微微风,吹个不停。微风细雨柳青青,唉哟哟,柳青青……”1928年《毛毛雨》由百代公司录制成唱片,在社会上迅速传播,各商店不停播放以招来顾客,满上海街头都能听到那甜美的歌声。《毛毛雨》成为被音乐界公认的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不仅深受市民阶层喜爱,而且在海内外影响力极大。

“九一八”事变后,黎锦晖在上海《申报》发表了《追悼被难同胞》、《准备起来》、《向前进攻》等抗日歌曲,文明书局出版了他的《爱国歌曲》集。但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轻歌曼舞逐渐失去了市场。黎锦晖感到“环境蜕变,有所警惕”,而“终于奋力自拔,未陷沉沦”。他接受好友田汉“留在上海必为日寇所利用”的劝告,1936年6月告别流行歌曲的演出和创作,回到长沙参加救亡工作,谱写出《中华民族战歌》17首。后奔赴重庆加入进步文艺活动,任中国电影制片厂编导委员。此间他出版了《抗日三字经》、创作了《十里送夫》、《卢沟桥月夜》等抗战歌剧,给伤兵和农民演出。曾为郭沫若的历史剧《虎符》谱曲配乐,受到普遍好评。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后,田汉把中共早期党员钱壮飞的女儿钱蓁蓁托付给黎锦晖,黎锦晖知道钱的特殊身份,表示一定会照顾好他女儿。在黎锦晖的悉心培养下,钱蓁蓁的歌舞表演潜质很快被发掘出来,与王人美、薛玲仙、胡笳并称歌舞社的“四大天王”。并认黎锦晖为义父,取名黎莉莉。后黎锦晖应邀创作彩色歌舞剧有声电影《芭蕉叶上诗》,让黎莉莉、王人美主演,从此把黎、王二人领上银幕。后来黎莉莉能成为三四十年代当红影星,黎锦晖具有重要影响。黎莉莉谈起当年的引路人,仍深深感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黎锦晖担任上海电影制片厂作曲。为电影《拜月记》、《机智的山羊》等上百部中外影片配译音乐,出版通俗唱本《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少儿歌曲集《快乐的早晨》及新人新事唱本20余册。1967年2月15日在上海去世,一代音乐大家黎锦晖在上海病逝,终年76岁。

0 阅读:2

幻珊聊娱乐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