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风2诞生以来,关于力线的讨论就从未停止过,甚至一度演变成了跑圈博主分帮站队的问题。

年初中乔发布了全新一代的强风3。所以,hello各位,这里是奔跑的小小宇。本期我们主要探讨两个问题:
对于大众跑者来说,强风3和强风2的实质区别是什么?争议非常大的力线问题到底存不存在?我们该怎么去理解它?
从静态数据角度来看,强风3 和强风2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变化。

只不过是中底软了一点点,前掌厚度厚了一点点,后跟内侧泡棉分离切槽明显了一点点。但是这些一点点加起来,让我们在实际体验中感觉强风3 和强风2完全就是适配不同人群的两种跑鞋。

ETPU基材的中底脚感柔韧饱满,便缓震多一些,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而且从同级别产品角度来看,强风3泡棉的调教也是非常棒的,能够在完成一定速度训练的同时,满足几乎所有跑者的慢跑脚感需求。我们只是说泡棉脚感能够满足慢跑需求,这双鞋能不能慢跑,我们后面会详细去谈。

相对来说,强风2就是完全不同的调教偏向。
强风2泡棉的脚感要干脆的多,完全可以用形容竞速跑鞋的轻快来形容这双跑鞋的泡棉回馈体验。而且在相对较高的配速下,鞋子到底有没有支撑感,这个事情其实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中足的参与感很低,所以我们整个团队对于强风2的评价是非常高的,

从泡棉的脚感调教偏向其实不难看出,与强风2希望尽可能的拉高产品的适配上限不同,强风3泡棉的调教其实是在尝试降低跑鞋适配下限。
综训跑鞋嘛,快不快无所谓,驾驭门槛再高,又有几个人会拿来跑马拉松呢。而且驾驭门槛高了,反而会影响卖货。所以强风3的泡棉脚感相对强风2来说更绵密,少量的竞训肯定是足够的,但是更加偏向慢跑鞋和堆跑量的产品。

我们前面说过,强风2优秀是因为在高速下,也就是5分整配速甚至是430配速内,足弓内侧的参与感不强,所以优秀,但是强风3的泡棉调教则是更加偏向于慢跑的。
当你开始降低配速,配速降到500、530甚至600开外,你身体绝大多数重量不再由肌肉分担,而是完全由关节和骨骼进行承担,你会非常自然的回归到纯粹的后掌落地,将所有的身体重量施加在后脚跟上,然后过度到中足,最后是前掌。

除非是非常严重的内翻跑者,否则足弓都会有明显向下压的趋向。在这种情况下,强风2特别是强风3,不能说是足弓支撑不足,而是在引导跑者外翻。

那么,下面就要发表我们的暴论了:
暴论一:一切说跑鞋外翻不是跑鞋的问题,而是跑者问题的测评和结论都是XXX是扯淡。
人体的三个主要力线分别是:从颈椎到骶骨的中轴力线,从肩胛骨到手指的上肢力线,以及我们今天主要探讨的下肢力线。

下肢力线从髋关节开始,连接膝盖,直到脚踝。自然直立下,下肢力线应该处于一个相对平直的状态。如果力线由于身体原因,产生向内或者向外的偏移,就会形成一个非正常的静态或者运动状态,也就是我们能够理解的足外翻和内翻。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明确一个点,跑鞋不存在力线,力线是用来形容人体运动状态的,但是跑鞋会对人体的力线运动产生一定的影响。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足外翻跑者需要穿着支撑跑鞋,通过垫高中足,缓解跑者的外翻状态,帮助跑者的力线回归到直立状态。

如果是立线本身就是直立状态的跑者,只要将跑鞋中底做的相对平整即可。但是如果中足被挖空呢?或者是跑鞋中底其他区域都是正常的,但是只有中足填充不足呢?这样就会造成像强风2和强风3一样,对于后掌落地跑者的外翻引导。

那么,是不是我们的足踝力量足够强,就可以减少外翻的倾向?
暴论二:是,但是只要你是后掌落地,就一定还是会受到影响。
打个比方,同样是一顿饭,1块钱和10块钱同样能吃饱,但是长期下来,前者可能就会面临营养不充分的问题。后掌落地,足弓填充不足,即使是力线非常正的跑者,每一步都会需要额外付出精力和能量去保证姿态,同样会增加跑者的消耗。


同样是足弓填充不足,为什么对于强风2和强风3,甚至竞速跑鞋的评价完全不同?
我们不喜欢拿配速去区分产品,但是很多情况下,配速往往决定了问题。今天确实出现了很多全民碳板产品,但是竞速跑鞋设计之初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跑者在高速续航下穿着使用的。

这种情况下,不管是后掌还是前掌落地,主动发力区始终是前掌。这种情况下,内翻倾向反而比外翻的情况要多,所以足弓内侧填充足不足的问题就没有那么大。

但是,今天很多竞速产品还是会顾及到低配速跑者的竞速需求的,比如说adiso pro系列,索康尼的啡鹏系列,特步的160x5.0,nb的sc trainer都是做的比较好的产品。

强风2虽然不是碳板跑鞋,但是他是偏速度型的竞训跑鞋,而且相对薄底的触感,同样也能够减少足弓的介入。

但是,强风3不一样,强风3在尝试通过泡棉的柔化处理,来降低跑鞋的定位,也就是从竞训降低到综训。他希望你慢下来去使用这双跑鞋,那么足弓的产与感就会非常高。跑者在落地的一瞬间,将身体的全部重量施加在后跟和中足上,自然就会产生外翻引导。
可能有老师就会解释:你足力量足够强就好了啊。
我有那足弓,我xxx还穿它,慢跑穿alpha也不是不行啊。alpha太贵了,赤兔6pro,rebelv3可以吗?
然后,又会说:强风3他是慢跑鞋啊。
他慢下来不是不行嘛。

强风2和强风3的鞋面我们都是要给予好评的,整体的包裹体验以及舒适度都是足够的。

最近我们也看到很多跑者吐槽强风3的外观问题,每个人的审美不同吧,我们反而觉得强风3更骚气一些,更适合跑者群体。


我们又要发表暴论了:强风2和强风3是国内同级别产品中,耐磨表现最出色的产品。

看一下同级别产品,您就知道为什么了(自己猜)。

耐磨优秀,抓地表现略逊色于上面几双跑鞋,但是足够了。

如果仅是慢跑角度出发,强风2和强风3我们都不推荐,5分半能不能前掌落地这个问题,我们也不想再去犟了,我们不推荐前锄地式跑法。
所以,我们更建议用530以内的配速去尝试这两双跑鞋,足弓的参与感会更低,外翻情况就会减少。

从强风2和强风3对比的角度出发,慢跑强风3的泡棉调教可能会更好一点,但是我们不建议这双跑鞋慢跑使用,所以我们还是更推荐强风2。
当大家不再去聊力线这个话题了,今天他也不再是热点了,所以我们打算和大家一起平心静气的去探讨强风这个系列,力线这个问题。本期虽然说了很多测评外的废话,但是依旧希望能够为您的选购提供一定的帮助。

好的,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啦,再次感谢您的细心观看,我们下期再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