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国在超级大国垮台前购入顶级战机,抓住了赶美超俄的契机

军事帝国 2023-12-20 12:06:15

在冷战末期,苏联经历了剧烈的政治和经济震荡,导致其军事装备大量流入国际市场。这一时期,从步枪、坦克到子弹,甚至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各类武器装备,都以惊人的速度和数量被出售。苏联的这一行为,不仅影响了全球军事装备的分布,也为后来的国际安全局势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在苏联解体的边缘,中国成为了它寻求支持的目标。尽管中苏关系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种种波折,甚至一度陷入武装对抗的边缘,但中国政府在这个关键时刻展现出了清醒的外交策略。中国抓住了这一机遇,从苏联引进了许多先进武器系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三代机苏-27战斗机。

美国的《军事观察》杂志对此评价道:“中国在超级大国苏联垮台前夕,成功获取了顶级战机苏-27,这不仅开启了其现代化空军之路,也为其赶超美俄提供了关键的契机。”

在20世纪80年代,苏联深陷经济困境,同时还卷入了阿富汗战争的泥潭。尽管苏联在1989年从阿富汗全面撤军,但它的经济和政治局势依旧岌岌可危。与此同时,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其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普里马科夫向戈尔巴乔夫提出建议,指出美国不再需要与中国组成对抗苏联的“统一阵线”,美国的对华遏制策略将成为其外交主线。他建议苏联应该利用美国的这一策略转变,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关系。

随后,中苏关系开始逐渐回暖。戈尔巴乔夫亲自访问北京,恢复了中苏之间的军事合作。在中国代表团访问莫斯科期间,苏联提出了向中国出售米格-29战机的建议。当时的中国空军实力较弱,与当时苏联甚至海湾战争中的伊拉克相比都显得落后。

对于苏联的这一示好,中国给予了积极的回应。经过长时间的谈判,双方签署了《军事技术合作委员会会议纪要》。然而,就在米格-29的一次表演赛中发生了事故,造成机毁人亡。同时,中国注意到了苏-27战斗机的优越性能。这款由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战斗机采用翼身融合技术,具有出色的飞行性能。

苏-27战斗机,以其尖端技术和卓越性能,对当时的中国而言,无疑是一种战略资产。它的长度达到21.94米,最大速度可达2430千米/小时,续航里程高达3880千米,并拥有6000公斤的最大挂弹质量。这些特性使得苏-27不仅在技术上领先,而且在战略上对中国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对苏-27的兴趣并非偶然。在那个时期,中国正致力于现代化其军事力量,特别是空军。中国军方领导人,尤其是刘华清将军,深知引进苏-27的重要性。面对国内对引进技术与自力更生之间的讨论,刘华清坚定表示:“自力更生与引进技术并不矛盾。我们自己的飞机研发仍需继续和加快。苏-27是一款出色的机型,我们短期内无法自主研发。若不做准备,一旦军事需求迫切,将面临历史责任问题。”

在刘华清的推动下,苏联最终同意向中国出口苏-27SK单座战斗机和苏-27UBK双座教练机。这一决定为中国空军的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这一合同,并继续向中国出售苏-27。1995年,刘华清访问俄罗斯,经过艰苦协商,俄方同意将苏-27的生产线转移到中国。这一决定对中国空军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美国《军事观察》杂志评论称,中国能够在苏联解体前引进苏-27,显示出极高的战略眼光,这成为中国赶超美俄的重大契机。

随后,苏-27的生产线落户中国沈阳,大量相关资料和技术从俄罗斯传输至中国。中国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开始了对苏-27深入的研究和本土化改进。孙聪,中国工程院院士回忆说:“我们作为技术支撑单位,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帮助沈飞理解和掌握苏-27技术。”

在对苏-27进行深入研究和吸收的基础上,中国研发出了歼-11A战斗机。随后,对雷达系统和其他关键技术进行升级,进而发展出了歼-11B。尽管歼-11系列在外形上与苏-27相似,但中国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大量本土化改进,特别是在发动机技术上的自主研发。

中国在苏-27的基础上进行的本土化改进不仅限于外观和一般性能的调整,更关键的是在核心技术,特别是发动机技术上的突破。中国军工专家们对苏-27使用的AL31F俄式矢量发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努力摸索其内部构造,并着手进行本土化改良。这一过程充满挑战,但也极具价值,因为发动机技术被普遍认为是现代战斗机技术中的“心脏”。

经过长达十年的努力和反复试验,中国最终成功研发出涡扇-10B发动机。这款新型发动机在推重比、可靠性和油耗效率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标志着中国在战斗机核心技术领域的一大飞跃。

基于苏-27技术的深入研究和本土化改进,中国研发出了歼-11BS改良版——歼-16战斗机。歼-16在重量、外形设计和电子操作系统等方面都有显著改进,最引人注目的是,它搭载了中国自主研发的涡扇-10B发动机。歼-16的问世,不仅是中国空军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在海空联合作战领域迈出的关键一步。

美国《军事观察》杂志对歼-16的评价极高,称其为中国空军在南海作战中的“镇海利器”。尤其是在配备了PL-10和PL-20空对空导弹后,歼-16成为中国在南海地区最具战斗力的战机之一。

《军事观察》还提到,虽然歼-16已经服役多年,但它仍然使美国感到忧虑。特别是中国空军公布的歼-16战斗机在南海作战细节的视频中,展示了两架隶属于南部战区的歼-16战斗机在南海地区拦截一架试图接近演习区的外国军用飞机的画面。这些画面和报道显示了中国空军在南海地区日益增长的作战能力和自信。

《军事观察》进一步分析,歼-16的成功不仅是基于苏-27技术的改进,还得益于中国航空工业的整体发展。从引进苏-27开始,中国空军和航空工业经历了从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转变。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中国成功地将引进的苏-27技术内化,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了歼-11、歼-16等系列战斗机。

0 阅读:0

军事帝国

简介:军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