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自古重视家教,因此,一些有关家庭训诫、子弟教育的书籍就应运而生。其中最早、最系统、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当属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被后人称为“百代家训之祖”。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
颜之推,公元531年出生于萧梁王朝的江陵,上有颜之仪、颜之善两个兄长。他孩童时就极为聪明,七岁能背诵《鲁灵光殿赋》。不幸的是,在九岁那年,父亲去世,之后他跟随大哥生活。少年时,他跟随当时的大学问家,同时也是湘东王的萧绎学习,得到萧绎的赏识和提拔。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乱爆发,颜之推由于在湘东王军中参谋军机,被叛军俘获,险些被害,多亏侯景的行台郎中王则相救,才侥幸逃过一劫,被囚送建业。三年后,侯景败死,他获释回到江陵,重归已是梁元帝的萧绎麾下。两年后,西魏攻陷江陵,梁元帝死难,颜之推再次被俘虏,并被迁移到长安。后来举家出逃,准备绕道北齐重回南方,却因梁朝灭亡,被迫在北齐定居下来,一住就是二十多年。后来北齐为北周所亡,他又入周,四年后杨坚以隋代周,他又入隋。这就是颜之推的经历,其中有几个关键的节点尤其值得关注。
其二,三度为亡国之人颜之推的一生可谓颠沛流离,曾多次命悬一线。第一次是萧梁被西魏所灭,颜之推作为十万俘虏之一,也被迁移到了长安;第二次是北齐被北周所灭,颜之推作为北齐的大臣再遭亡国之痛;第三次则是北周取代北齐。俗话说,“宁为太平犬,勿为乱世人”。颜之推作为一介书生,在大动乱的岁月里,既要恪守道德底线,又要保全整个家族,他所承受的苦难可想而知。
其三,修身养性颜之推既是儒士,也是佛门弟子。儒家所讲求的是齐家治国、内圣外王、仁义忠恕之道。生逢相互攻伐的乱世,上无明君,下乏良相,王道不行于天下,只能退求其次,做修身齐家的功夫。这既是时势的逼迫,也是儒者的本分。孔子说:“邦无道,免于刑戮。”“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礼乐崩坏,纲常失序,大道不行时,儒者会退而修身以待河清。颜之推就是这样一个隐居在词臣职位上免于刑戮的儒者。正因为有修身齐家的真功夫,慈悲护生的大情怀,因此,颜之推对人心的把握极为微细,对家道的兴衰颇有预见。故而在本书中多有精彩体现,同时也是本书的亮点之一。
书中所讲的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如何教育子女。第二:如何处理兄弟、妯娌、继父、继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第三:如何维持门风、治理家庭。第四:告诫子孙要务实、知足、努力读书、注意养生等。第五:告诫子孙要敬佛、不杀生、积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