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首诗词,此情绵绵: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

笩筏文化 2024-07-18 08:46:38

千里暮山横紫翠,一钩新月破黄昏。

当娟娟新月爬上树梢,不只戳破了黄昏夜色,也戳破了无数文人墨客心头的隐晦与皎洁。

所谓新月,多指农历每月初一的月相。尽管一曲银钩小,在古人心里也有丰富的意境与韵味。

苏轼曾言,“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娟娟到湖上,潋潋摇空碧”,娟娟新月宛若袅袅佳人初临湖上,让潋滟湖光与柔柔月光交织在一起,摇荡出一个空灵世界。

当他送别故友柳子玉,“新月与愁烟,满江天”,江天新月则染上了茫茫离愁,拂之不去。

后来贬谪黄州,“画檐初挂弯弯月,孤光未满先忧缺”,又充满了乌台诗案的劫后余生之感。

其实苏轼也好,其它诗人也罢,对新月的观照书写,还是建立在月亮这个经典诗词意象之上。

从审美意境上,离不开绰约朦胧、静谧澄净。从人格心理上,依然追求花好月圆、万古长空。

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当新月承载悲欢,最终指向的依然是人长久、月常圆。

1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唐·李端《拜新月》

自古以来,我们就有拜月的民间习俗。在唐朝,女子拜新月曾风行一时。

李端笔下的少女,也在悄悄拜新月。与中秋节拜月要提前设香案、摆供品不同,少女多是临时起意。

只因卷珠帘而见新月,少女便急匆匆地跑出闺房,走下台阶,来到院子对着新月深深叩拜。

此时月正明,人初静,虔诚又娇羞的少女对着新月喃喃细语,内心无限幽情也只有风月知晓。

微微北风吹过少女裙带,丝毫没有北风意象的凛冽之感,只让人感觉月色温柔人也轻盈。

这幅临风拜月图景,不是施肩吾六岁幼女“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的懵懂可爱,也不是李白笔下思妇“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的幽深哀怨,独属于少女情怀。

少女情怀总是诗,妙就妙在欲说还休,不愿把心底的那层窗户纸戳破,只说给无边风月听。

故而诗人最后以北风吹裙带收尾,看似闲笔,实则将少女幽情隐匿其中,从盈盈裙带轻轻飘出,摇曳在风中。

2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南唐·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南唐宰相冯延巳也有一种无法言表的闲情,只能诉诸于春风新月中。

开篇一句反问即将内心盘旋郁结的闲愁一语道出,虽未直言所为何事,但已让人感觉到挣扎。

一则这闲愁由来已久,二则一直努力摆脱,三则努力了好久还是无法摆脱,所以只能诘问。

但没有人能告诉他答案,人生一世,总会在某个阶段,忧来无方,人莫知之。

如冯延巳每到春暖花开,哀愁如旧。若用晏几道的词解释,即去年春恨却来时。

每到春来,他们内心这种怅然若失的愁意就会被无端勾起,无论用什么办法都摆脱不掉。

冯延巳就日日花前醉酒,夜夜朱颜消瘦。哪怕醉酒已到伤神伤身的地步,他也无怨无悔。

不辞镜里朱颜瘦,这哀愁已非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男女相思那么简单,多半融入了理想与现实鸿沟里的求而不得苦闷。

如今河岸杨柳如烟,芳草连天,词人又忍不住追问为何新愁年年有?人间无响,天地不语。

最终词人将满怀惆怅定格在风中,他独立桥头,凉风盈袖,直到娟娟新月爬上平林树梢,路断行人,只剩寂寥人定。

同样是风吹,吹到少女的裙带就是淡淡情致,吹满士大夫的衣袖则是浓浓哀愁。独立桥头本就哀伤,凉风满袖,则更显愁绪满怀。

而新月平林,不只在寂寥空间上凸显词人孤影的寂寞惆怅,还在时间上延续迎风独立的等待怅惘。

如此,末句书写的就不只是个人闲愁,还有生命整体的寂寞哀愁。

一如秦观,“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

3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luán)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穰(ráng),仁儿在心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五代·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以新月寄相思,到了牛希济笔下,终于有了直抒胸臆的表达,不再遮遮掩掩。

天上新月如眉,丝毫没有团圆之意。表面写月,其实写情。新月如眉,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佳人月下独立,眼若含星,眉如新月,正因思念情郎不时眉头紧蹙。

如此新月如眉,眉如新月,将佳人包裹在朦胧迷离里,一如冯延巳所写: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

新月难圆已惹人相思,再来看这本就是相思信物的红豆,更无法直视,那不是颗颗红豆,而是滚滚血泪。

本以为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就足以表达相思深情了。词人在下阙又借助核桃,将深情演绎到极致。

自从你走后,我还整日劈核桃,你就如同那桃仁一样,深深嵌在心底。兴中有比,比中有兴,加之谐音上的一语双关,诉说着佳人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贞。

古时新婚,核桃常与红枣、花生等果品作为合欢喜兆摆放家中,又增一层深意。

温庭筠笔下的思妇就曾言,“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最怕故人心变。

此处的佳人自然不希望遇上负心薄幸郎,只希望一墙相隔的两朵鲜花,早结连理。

4

官柳动春条,秦淮生暮潮。

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

隔岸开朱箔,临风弄紫箫。

谁怜远游子,心旆正摇摇。

—宋·贺铸《秦淮夜泊》

当夜泊秦淮的贺铸望着楼台升起新月,内心涌动的是游子乡愁。

那是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烟柳拂堤,暮潮涌动,贺铸夜宿在秦淮河畔。

只见楼台新月初上,一片皎洁空明。两岸画桥则灯火璀璨,又是一片繁华盛景。

楼台与明月交相辉映,画桥与灯火彼此交融,上面是月光如水水如天,下面是一江春水碧于天,不时还有月光与灯火摇曳于江心,何等温馨浪漫。

贺铸一眼望去,对岸还有珠帘绣户掩映着窈窕歌女,正在临风吹奏紫箫。悠扬箫声隔着江岸遥遥传来,别有情韵。

在这个宁静又浪漫的夜晚,可对独泊孤舟的游子贺铸来说,繁华不属于它,热闹不属于它。

秦淮河两岸的美景固然令人陶醉,可终究不是自己的故乡,只可远远观望而无法身心同归。

这份淡淡的乡愁,包裹在楼台新月里,一如王涯所言: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5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宋·朱敦儒《好事近·渔父词·其一》

到了朱敦儒笔下,这新月终于逃脱了人生苦愁,多了隐士风情。

朱敦儒身处两宋之际,虽有经世之才,却志在山水,以“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而自诩。

此词作于他晚年隐居嘉禾期间,开篇即道出他的出尘之心,早已远离尘世喧嚣,处江湖之远。

醒醉更无时节,不只是说饮酒的随心所欲,更指精神上的无拘无束,不用像屈原笔下的渔父去区分世道是浊是清,或留意官场是沉是浮。

既然是归隐江湖,就做到真正的身心回归。青箬笠,绿蓑衣,披风雨,沐雪霜,才是他这个渔父的寻常生活。

有时直到晚来风定,词人还稳坐江水河畔,静静垂钓。只见新月初上,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水天相接,水月相映,是何等澄净无尘。

上下是新月,给人以表里俱澄澈之感,流露出词人由内而外的淡泊宁静与气定神闲。

人在水天一色里,心栖云山孤鸿中。看着孤鸿时隐时现,词人静静地融入这新月山水里,没有哀伤,只有平静;没有孤独,只有闲适。

这就是古人笔下的新月,虽不似伊斯兰国家将新月视为希望与吉祥,但也浸润了古色古香的情韵与意境,抚慰了无数过客与归人。

(图片来自网络,不妥联系删除)

3 阅读:182

笩筏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