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台后,不问青红皂白,先用关税跟中国打招呼,立刻遭到了中国一连串的反击。他可能自己都没有想到,短短40多天的时间,中国就打出了一计漂亮的防守反击,直接在美国构建的“遏华阵营”里砸出一条裂隙。
此前美国宣布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关税,中方随即发起反制,其中一条是对美国液化天然气(LNG)加征15%关税。这一条很快就产生了效果,最近,彭博社曝出一组数据,中国已连续40天未从美国进口一滴液化天然气(LNG);就在同一时间,澳大利亚能源巨头伍德赛德却与中国华润燃气签下一份长达15年、每年60万吨的供应协议。
彭博社发布的船舶跟踪数据显示,在中国宣布关税以来,没有一条来自美国的LNG船驶向中国,中国对进口美国LNG摁下了暂停键,时长创下两年以来的最高纪录。这对特朗普来说,是一个很不好的消息,因为这次中美之间的攻防态势,跟2018年完全不一样。
在2018年的时候,我们面对特朗普的关税战,多多少少是有一些被动的,因为不少产品,比如大豆、猪肉等,都对美国有一定的依赖,这实际上削弱了我们反击的有效性。但是现在不同了,美国大豆可以用巴西大豆、俄罗斯大豆替代,美国猪肉的市场份额也大大降低,LNG也是如此,当我们对美国供货商关上大门后,澳大利亚的供货商被请了进来。
这是长达数年的准备,替代的供货商不是踢一脚就能从地里蹦出来,所以这也意味着中国其实在过去几年里,一直忙着贸易战,似乎早就预料到,懂王将会归来、贸易战还有下半场。
所以中国将LNG大单交给澳大利亚,对华盛顿肯定是一个刺激。要知道,就在几年前,澳大利亚还是美国对华围堵的“急先锋”。莫里森政府时期,澳方在南海、5G、新冠疫情溯源等问题上频频挑衅,导致中澳关系跌入冰点,澳大麦、葡萄酒、煤炭等商品被中国市场拒之门外。而当时,美国企业趁机抢占澳企留下的市场空缺,吃尽了红利,也澳大利亚忿忿不平,我替你扛枪顶雷,你在后面挖我墙角,真是岂有此理!
如今风水轮流转。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肖千在接受采访时直言:“澳方有机会抢占一些美国对华贸易份额。”说真的,这句话对澳大利亚也是一个刺激,这是一次难得的“复仇”机会;当初莫里森时代,美国没少抢澳大利亚的生意,谁又能拒绝一个有仇报仇的机会呢?
有些西方智库对这个局面忧心忡忡,觉得会陷入中国的圈套,无法一心“遏华”,这就对了,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结果。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在报告里说,中国正利用市场优势分化西方阵营,而澳大利亚的“倒戈”恰恰印证了这一点;这不是西方第一次出现这种说法,已经好几年了,说白了这就是我们“二桃杀三士”的阳谋,不仅对澳大利亚用过,欧盟和美国其实也是这样竞争关系,但我们就这么用了,他们干着急也没办法。
他们不应该急中国,而应该去急特朗普,关税大棒挥得越猛,美国的国际信誉流失越快,再加上特朗普政府低估了中国的反制能力,所以这次贸易战,中美之间是攻守易型了。美国能源部数据显示,2024年其对华LNG出口量占中国进口总量的5.4%,虽不算高,但全球LNG市场竞争激烈,卡塔尔、俄罗斯、澳大利亚虎视眈眈,美国若无法保住中国这个大市场,将来会非常被动。加拿大液化天然气公司CEO安迪·卡利茨直接说了:中国的反制将让美国能源业陷入十年困境。
有人觉得,澳大利亚这次是捡了一个大便宜,其实中国做事,有时候就是连环套,战略考量是非常长远的。澳大利亚确实挖了美国LNG的墙脚,狠狠出了一口恶气,但从地缘政治角度看,澳大利亚是美国的传统盟友,其经济却与中国深度绑定,中国连续15年稳居澳最大贸易伙伴,超1/4的出口收入依赖中国市场。这种矛盾性让澳方不得不在安全与经济之间艰难平衡。
这次签单,既是中方对澳释放的善意信号,也是对其外交政策的“压力测试”:若澳方继续配合美国在南海等问题上挑衅,这份协议能否顺利执行?所以澳大利亚政府需要明白,中国给的机会最好抓住,否则过了这村,就没有这店了。
肖千大使在这次采访中,还被问到对中美贸易战结果的态度。他表示“乐观”,他说这话是有底气的,我们不仅有信心,也有实力、做好了准备,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还是劝一句,特朗普最好放下他那本《交易的艺术》,去读一读《孙子兵法》: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中国在“伐谋”,特朗普想撼动中国的经济堡垒,他选了最差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