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人,人手一篮“社交利器”
端午时节,随着今年浙江杨梅迎来丰收“大年”,批发零售价相比去年大幅下降,“浙江水果天花板”价格低至20-30元/斤。与此同时,嘉兴粽子作为端午节的固定嘉宾,正在上演一年一度的“光速包粽”,加速出口外销。
据嘉兴海关统计,截至6月上旬,嘉兴粽子累计出口88批,出口市场覆盖欧美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止嘉兴,2023年前5月,杭州共有19.5吨杭州粽子走出国门。
不管是台州杨梅、嘉兴粽子,还是奉化水蜜桃、塘西枇杷……时令经济,不仅给浙江带来了旅游、农产品短期收益,也带来了长线经济发展的更多可能。
图/unsplash
从买杨梅到“摘杨梅”近几年,目的地营销逐渐成为旅游业内的新思路。类似草莓、蓝莓、杨梅采摘,旅游业消费和当地农产品消费相互带动,捧红了不少原本被大热门景区所掩盖的周边小众去处。小红书、大众点评搜索“杨梅”,不乏很多旅游打卡种草笔记。
小红书搜索“杨梅”
据杭州主题旅行平台游侠客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目的地营销已经是驱动业务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开年以来随着旅游需求大量恢复,短途周边游非常火爆。
所谓“目的地营销”,简单来说是“捧红”某地成为旅游热门,大到为旅游地梳理并盘活当地资源、打造IP,小到景区策划、活动设计。
类似案例中的“优等生”,还有离杭州4个小时车程的中国瓷都景德镇,吸引一大批DIY爱好者去体验做陶、学陶艺,仅需几十元。除此之外,还有瓷器博物馆等人文风光,承接游客的溢出需求。用一种核心体验吸引游客到来,再用其他服务完成体验经济的后半段链条。
不仅如此,沉淀下来的地域特色农产品品牌标签与旅游目的地相辅相成,实现互相引流。仅浙江地区,杨梅的品种就有几十种,经过多年培育,形成了自己的口味特征。
在浙江杨梅“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地区属性特征被不断强化,这张金名片不断擦亮。
长线经营,基础建设数字化据媒体报道,在杨梅品牌化最强的浙江仙居,杨梅全产业链产值高达35亿元。目前,仙居杨梅的种植面积已达到14.2万亩,位居全国第一,预计今年产量将达到11万吨以上。产量如此之大,一边,生鲜杨梅销售到天南地北,一边,再加工生产线也成为了杨梅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仙居,这个比例是6:4。
因特有的风味和短暂的成熟期,杨梅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奈雪的茶、瑞幸、书亦烧仙草等新茶饮品牌偏爱,冻干茶工艺更是让仅10余天的杨梅生命周期拉长到全年。
图:水獭吨吨产品杨梅柠柠
因此,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也开始通过智慧农业进入浙江的七山一水二分田,发挥数字化作用。
据浙江日报报道,以台州仙居为例,当地果农打造的亲农在线应用,通过联通气象、温度、湿度,物联网实时反馈数据形成数据看板,有效提升种植户效率。
在对外品牌管理上,仙居推出了“神仙大农”区域农业公用品牌,进一步提升仙居杨梅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品牌影响力。
这一条杨梅线路,带动了当地基础建设和数字化能力,为相关产业埋下数字化种子。不仅如此,交通运输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一条连接台州至浙江中西部腹地的金台铁路,将更多新鲜的杨梅源源不断地装车转运到全国市场。
无疑,时令经济在浙江,正在对传统产业进行规模化、数字化的产业升级。预计2023年,浙江杨梅产值将达到60亿元,这份“社交利器”出口到五湖四海,还将焕发新的生机。(文|王艺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