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出家当过和尚的四位帝王,知名度都很高,但信徒仅有一位

读书悟道君 2024-05-24 20:51:02

佛教对中国人影响深远,在封建时代,不论高官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有可能成为他的信徒,封建帝王也不例外。

皇帝作为一国之君,集权力和尊贵于一身,为何也跑去当和尚?说来古人当和尚的原因就比较多了,好处也还是挺多的。

其一,可以逃避赋税、兵役徭役。在封建社会,一般情况下寺庙拥有的土地是不纳税的,寺庙自己从事生产,耕作田地、经营手工业等,收入都属于自家,相对来说,生活上有保障,而且当了和尚也不且服兵役徭役,。

其二,可以逃避处罚。在《水浒传》里的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后,在五台山出家;同样小说中的武松也是如此,在鸳鸯楼一下杀了十几人后,摇身一变成行者;

和尚也好,行者也罢,鲁智深、武松都是为了逃脱自身的罪责,因为在古代,和尚、道士在法律上受优待,但前提是你要有官方颁发的度碟。

鲁智深的度碟是赵员外给的,所以他可以当真正的和尚,而武松则是个冒牌货。

其三,可以解决温饱。一般来说,寺院总会有口饭吃,对于穷苦人家的孩子来说,出家也是一条保命的出路。

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四位帝王,只有一位是为解决温饱问题出家的,这位帝王就是著名的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是典型的为了一口饭遁入佛门的,他家境贫寒,十几岁时又遇上天灾,旱灾、蝗灾和瘟疫相继而至,父母双亡,三个哥哥和几个堂兄弟后来也死去,在无依无靠,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朱元璋在皇觉寺出家。

说是出家,严格说来,朱元璋也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和尚。他入寺是人家看他身强体壮,能干活,并没有受戒,所以叫小沙弥更合适。

皇觉寺主要是靠租米过日子,但遇到灾情,寺院也收不到租,和尚和佃户也会为此吵架,但并无助于解决温饱问题。

后来寺院干脆打发一些和尚走人,那些师伯师叔则相继出门云游。朱元璋当沙弥仅五十天,也被迫当上了云游僧。

在外云游让他长了不少见识,往南先到合肥,,再转西至固始、光州、息州、罗山、信阳,北转到汝州、陈州,东返由鹿邑、亳州到颍州。

总得来说,就是哪个地方富裕点就往哪里去。虽然云游生活艰苦,但朱元璋却因此积累了一笔无形的财富。

他走遍了淮西一带的名都大邑,每一条河流,每一个山脉,他都熟悉,尤其对地方风土人情的了解,丰富了他的人生经验,同时这样的经历也锻炼了他的意志。

朱元璋在外云游三年,再回到皇觉寺时,他就变得不安分了,开始结交朋友,加入秘密组织明教,再之后就参加了红巾军,正式开始造反了。

由此看来,和尚经历之于朱元璋的人生帮助巨大,不仅解决了他的温饱问题,而且也极大的增长了他的见识,丰富了他的人生经验,对于他而言也是一笔无形的财富。

说了朱元璋,我们再说说顺治帝吧,顺治到底是死于天花还是出家,一直是个谜。相较于天花,个人更倾向于出家。

顺治与董鄂妃的爱情故事,一直被后世所追捧,而且不少人认为,顺治出家与董鄂妃之死有很大关系,其实不然。

顺治虽然俗世生命仅为23岁,但他有十几个妃嫔,只不过董鄂氏为他的宠妃,实际这与其他帝王一样,哪个帝王都有数位宠妃。

董鄂氏的离世是顺治出家的催化剂,但并不能完全意义说,顺治出家是为了董鄂妃,因为顺治本人对佛教本身就十分钟情。

他与当时著名的高僧玉林秀、木陈心、茆溪森等交往密切。顺治的母亲是蒙古人,而蒙古族信奉喇嘛教,顺治钟情于佛教与他的母亲也有关系。

他与木陈心在一次聊天中说起,说他总感觉他的前世好像就是佛家的人,到他的寺庙后,感觉窗明几净,就不想再回宫里了。

据说顺治极有可能在天台山出家,因为在天台寺有一蜡质的僧装顺治像,头戴宝冠,身披黄袍,相貌和顺治十分相像。

由此看来,顺治出家还是有几分虔诚的,但民间普遍倾向于他的情感因素。

接下来我们说说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她也是出过家的人,当然她的出家并非自愿,而是出于政治因素。

武则天原是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后,按照当时礼法,先帝的后妃唯一出路就是到感业寺出家为尼,终了此生。

说到老皇帝死后,后妃也并非只有出家一条路。

比如还可以跟着儿子到封地生活,西汉时期刘邦的妃子薄姬,在刘邦死后,她跟随儿子刘恒在封地生活。

再如在一些少数民族里,老皇帝死了,他的后妃则由下一任君王,也就是他的儿子来继承,俗称继婚制,在蒙古族、金国、后金都有执行。

当然也有更惨的,就是殉葬,朱元璋就大搞过殉葬制度。

此外还有如明清时代的集中养老院,就是专门集中一些没有亲人无处可去的老太妃们一起居住。

当然出家也不是什么好出路,更何况武则天出家时正值年轻貌美的青春时代,依她的个性,怎么可能甘于老死在寺院里呢?

所以,武则天出家只是出于被迫,并非情愿,更谈不上与佛教之间有什么真的缘分了。

最后一位我们要说的就是著名的和尚皇帝梁武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一个笃信佛教的皇帝,笃信到什么程度,不夸张的说,间接导致了国家衰落。

梁武帝在位初期,施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但这种局势并没有维持下去,在国家出现了稳定富足的局面之后,梁武帝便沉溺于佛教无法自拔。

他曾先后四次舍身寺院,追随佛法,但每次舍身对国家来说都是一场灾难。他从504年宣布皈依佛教,15年后便在等觉殿屈尊受菩萨戒,此后有了“菩萨皇帝”之称。

527年,他第一次舍身进入同泰寺,当了三天和尚;529年第二次又进入同泰寺,这次他干脆穿上了袈裟,长住于寺中,还亲自主持法会,讲解经书,最后大臣们花费了一亿万钱,相当于当今的十亿,才将他赎回。

第三次舍身在546年,他已是83岁高龄了,这次他更离谱了,把宫人以及国土都布施了出去,这一次大臣们整整花了两亿钱才把他赎回。

然而547年,他第四次再度舍身,由于他热衷佛事,不问朝政,最终导致了侯景之乱,自己最后也饿死于宫中。

从以上四位帝王从佛的经历来看,梁武帝无疑是佛教的真正信徒,顺治次之,但梁武帝的信佛经历误国误民,也为备受后世诟病。

0 阅读:25
读书悟道君

读书悟道君

分享高质量历史阅读,市井江湖小说 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