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女战俘隐居重庆33年,儿女都不知其身份,直到县领导亲自来请

念由心生 2022-09-17 13:04:27

1978年的一天,重庆白沙镇街道缝纫组突然来了三位“稀客”造访。之所以称为稀客,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身份很不一般,分别是镇委副书记、市外办工作人员、县委统战部长,都是当地政府部门的扛把子。

这些大佬们组团到来,肯定预示着有事情发生,所以在看到这一幕后整个街道缝纫组的人都很是吃惊。而镇委副书记似乎是看出了大家的疑惑,也不打算卖关子,笑着对缝纫组长说:“请问莫元惠同志在吗?我们是特意来请她去镇委的。”

图片来源网络

此话一出,在场的人更是无法理解了,因为他们都觉得大家在白沙镇生活了几十年,对彼此都是知根知底的,这个莫元惠只是个普通人,唯一特殊的地方可能就是她的国籍,只是这为何会劳烦镇委副书记亲自带人上门,而且还被县、镇等诸多领导客客气气的称之为是“同志”呢?

其实同样感到震惊的还有莫元惠本人,而且对于这突如其来的问候她甚至有些茫然到不知所措,毕竟这么多年以来,她已经习惯了普通人的生活,在外面也不认识什么人,实在想不明白镇委找她能有什么事。

就在莫元惠还没想明白发生了什么之时,来访的领导继续追问道:“请问您是不是出生在金泽市,1944年曾经中国前往缅甸的大宫静子女士?”莫元恵先是愣了愣,有些犹豫,不知道如何接下话茬,过了许久才慢吞吞地说道:“啊……啊,是啊,我是大宫静子!”

在得到准确答复后,三名来访领导惊喜地叫出了声,然后激动地对莫元惠说道:“大宫静子女士,我们总算把你找到了!你可能还不知道,你的父亲大宫义雄先生,去年年底已经到中国来找过你了。”

此时的莫元惠压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无法想象自己的父亲还活着,更不知道至今他老人家仍然还在念着自己,她有些痴了,因为她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还能再见到父亲,再此回到那个一直不敢回首的日本家庭......

图片来源网络

一、日本女护士与远征军上尉的相遇

关于大宫静子的故事,我们还得把时间调回到上世纪40年代。大宫静子出生于日本金泽市一个商人家庭,在1943年,17岁的她正式进入广岛女子学校主修医护专业,若是不出现意外情况的话,毕业后她将会在本土从事医护工作,完成自己一直以来“救死扶伤”的心愿。

可天有不测风云,这个时期恰好是日本举国发动侵华战争,以及太平洋战争的时间点,当时由于日军战线不断拉长,作战也越来越频繁,这就导致日本出现了空前的兵源危机。而解决兵源危机的办法有两个,一个是继续从本土征兵,补充兵力;另一个就是加大医疗救助,减少伤亡。

很显然,这两个方法在当时的特殊情况下是齐头并进的,所以懂得一些医疗知识的她,在学校学期还未满的情况下,就被直接强征入伍,成为了日军野战医院的一名随军护士。之后她被迫告别故乡来到中国,又随部队到达了缅甸。

只是在大宫静子到达缅甸之时已经是1944年,此时整个缅甸战场上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毕竟此前在美国的帮助下,缅北溃败的中国军队开始接受专门的军事教育,装备全新的美式武器,军队的整体战斗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图片来源网络

而其中尤以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军(新一军)最为勇猛。比如在1943年,在缅甸新平洋和于邦大战中,新一军以少胜多击败了素有“丛林战斗之王”的日军第十八师团,歼灭敌人足足2000人。又比如1944年,在缅甸密支那攻坚战中,新一军再次了歼灭日军近4000余人,此战不仅令日军密支那城防司令水上源藏少将负罪切腹自杀,更是摧毁了日军在缅北的整个防御体系。

所以在1944年这一年,在中国军队,尤其是“王牌主力”新一军的压制下,日军可以说是江河日下,处境越来越窘迫,基本上没有了什么还手之力。在这种背景下,1945年3月下旬,新一军第50师201团乘胜追击,攻下了缅甸一个叫做拉因公的城市,还俘获了十几个日本人。

由于当时远征军战士对于日寇都是极度仇恨,所以这些俘虏里面的日本男人全部处决了,但唯一留下来的一个随军女护士,也就是大宫静子却没有被杀害,而救她的人正是远征军新一军五十师201团中的一位军官,名字叫刘运达。

其实相比起其他家庭,刘运达的出身还是算不错的,他本可以留在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毕业后找一份稳定、且具备可观薪水的工作。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何况是他这种有志青年呢?在国家危难之际,他还是毅然决然地投笔从戎,加入到了军旅行列,成为了中国青年远征军中的一员。

图片来源网络

在1945年,当抗日战争即将进入尾声之际,此时的刘运达也因作战勇猛成为了201团突击连上尉连长。而当偶然的一次机会,在上司那里看到长相甜美,又被吓得战战兢兢地俘虏大宫静子之时,他被彻底迷住了,他将其视作是自己生命中最为重要的女人,并请求上司放过大宫静子。考虑到大宫静子只是一名随军护士,并没有犯下大过错,在刘运达的请求下,上面也对她网开了一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运达对心地善良的大宫静子愈发喜欢,他觉得这个日军护士就如同天使一般,是普天下少有的好女人,而大宫静子对眼前这个曾救过自己一命,颇具正义感的小青年同样也有好感。

“郎有情,妾有意”,因此没过多久,在抗日战争结束后,两人便正式踏入了婚姻的殿堂,组成了一个由国民党军官和日军女护士为主体结构的特殊家庭。两人在成婚后,刘运达离开了部队,他带着大宫静子来到了老家重庆白沙镇隐居,而为了能够让妻子在中国更加便利,他还给大宫静子换了一个中文名字:莫元惠。

只是即便换了名字,也难免会被暴露,毕竟在日常生活中她仍然需要与人有所接触,而在当年那样的政治环境下,他们的境遇注定了会很艰难。不过他们还是坚持了下来,就在这里相依为命度过了几十年光景,还生下了爱情的结晶,分别是大儿子刘崇富,二儿子刘崇义,以及小女儿刘崇惠。

二、相濡以沫33年后离别

而随着岁月的变迁,大宫静子的语言、装扮都彻底汉化,与当地的普通妇女基本无异,当和一群普通中国妇女聚在一起时,没人能分出她是日本女人。而在白沙镇人民眼中,热心、善良的她也已经是一个地道的中国人了,后来的人不知道她有日本国籍,而曾经知道她身份的人,也已经忘了她曾是日本人。

图片来源网络

1972年,中日邦交开始走向正常化,而从这个时候开始,中日两国民间的友好交流也逐渐频繁起来。在1977年8月,担任中日友好协会会长的大宫义雄亲率代表团来华访问,此行大宫义雄指所有会亲自出马,除了加深两国友好交往外,其实还带有一个私心:那就是找到自己失踪在外的女儿。

自从爱女被军队强行征军后,大宫义雄就很是忧虑,特别担心她的安危,在战后数十年内一直不遗余力地打听女儿下落,可是却没有任何消息。为此,大宫义雄的妻子郁郁而终,而他自己也是愁白了头发,在他的下半生,唯有一个心愿:再能见女儿一面。

因此在与国务院侨办主任廖承志相见的时候,他便主动提出了一请求,即:恳请中国政府出面,帮助寻找他的女儿大宫静子。而鉴于大宫义雄这些年一直为推动中日友好交往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政府对他的请求也十分重视,当即答应了这名爱女心切的老父亲。

只是当时大宫义雄所能提供的资料非常少,他只知道大宫静子是在1944年以随军护士的身份来到中国,然后还从战后回国的日本士兵口里得知:1945年3月,其曾在缅甸拉因公日本兵营里出现过,而这也是她最后一次出现。

廖承志

不过这些信息固然有限,但并不是没有突破点,既然知道她曾在缅甸拉因公日本兵营呆过,便可以从这里下手。之后调查人员经过从上到下,从大到小的层层排查,终于找到了攻打缅甸拉因公的新一军第50师201团团长乔明固,他如今正在河南省洛阳市担任政协委员。

幸运的是,当时对于1945年3月攻克拉因公日本军营的战斗乔明固老先生依然有印象,他当时十分肯定的对调查人员说:“当时确实有一名日本女护士,名字他不清楚,只知道她后来与一位作战有功的下级军官结婚了,他的名字叫刘运达,是江南人,作战勇猛,篮球打得也好,不过解放后就没消息了。”

虽然此行仍然没有从乔明固口中得到完美答复,但这些信息已经非常珍贵了,毕竟对于调查人员而言,他们终于不再是“睁眼瞎”了,而是可以进行一些针对性的寻找。

最终,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调查人员一路向南,终于得到了刘运达的确切信息。之后他们立马前往重庆白沙镇,并在县、镇政府的帮助下找到了大宫静子,也就是我们文章开头的那一幕情景......

而当大宫静子见完领导回到家时,这件事已经在镇子上传开了,当家中对母亲身份一直不知情的儿女们围着大宫静子兴奋地询问母亲娘家情况的时候,刘运达却是少有的保持着沉默。

图片来源网络

其实此时的他内心也算是喜忧参半的,喜的是妻子终于有了父亲的消息,知道了远在日本家人的情况;而忧的则是担心妻子此次前去探亲将一去不复返。他不知道该如何开口询问,便一直没说话。

看到刘运达满面愁容,大宫静子自然知道丈夫心中在想什么,所以一直在安慰刘运达说,自己只是回日本看一下而已,一定还会再回来的。而且为了让刘运达相信,大宫静子还当着他的面发了毒誓,看到妻子去意已决,他即便万般不舍,也只好答应。

之后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大宫静子顺利办理了签证,踏上了回国之路。就这样,相濡以沫33年的夫妻还是分别了。

当时在分别之时,刘运达带着儿女们一起将她送到朝天门码头,看着妻子远去的背影,33年来经历无数磨难都没哭过的刘运达第一次流泪了,而在船上的大宫静子同样也是倚靠在栏杆边,一度痛苦到失声......

三、终是有情人能够再相聚

1978年5月19日,大宫静子从上海乘船到达日本大阪码头,看到眼前亲自来迎接自己的大宫义雄,大宫静子忍不住与白发苍苍的老父亲抱头痛哭。

当时大宫义雄是金泽市著名的企业家,拥有三家生产电子玩具的工厂,两家超级商场,近3000名雇员,资金上百亿日元,而大宫静子又是他的独生女,所以回到父亲身边的大宫静子自此又回到了从前,再次过上了她的富小姐生活。

图片来源网络

而另一方面,刘运达的生活也逐渐好了起来,他不仅工作稳定了下来,还成为了当地一名市政协委员,经常会出席一些重要会议或是某些庄严的场合,就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只是夫妻二人虽然都在分别后走上了各自的人生巅峰,但他们仍旧彼此想念着对方,在分别的日子里两人经常会写信互诉衷肠,而此时刘运达也已经从妻子来信中知道原来自己的岳父竟然是百亿富豪。

1980年,也就是分别两年后,大宫静子邀请丈夫前往日本相聚,此时年满60岁的刘运达在收到消息后十分激动,立即带着27岁的二儿子刘崇义前往日本。

当飞机抵达目的地日本羽田机场之时,在出口处刘运达看到了两年未见的妻子。只是当目睹到眼前这个身着名贵服装、气质高雅的美丽妇人之时,他却久久不敢去相认。其实不单单是他,他的儿子刘崇义也同样目瞪口呆,不敢去认。

看到丈夫惊讶的表情,大宫静子则跑过去紧紧抓住刘运达的手,喜极而泣地喊道:“运达,你怎么了?我是你的妻子,我是莫元惠,大宫静子啊!”

听到这句话后,刘运达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流下了眼泪,而儿子刘崇义也激动地喊了一声:“妈妈!”看到儿子也来了,大宫静子松开丈夫的手,笑着对儿子说道:“儿子,我的好儿子......”

图片来源网络

在短暂的相认之后,他们一家三口坐上大宫静子的私人豪华轿车前往日本海边的金泽市。刘运达虽然已经知道岳父是日本著名的企业家,产业众多,相当有钱,但在妻子将他带到一个豪华到像皇宫一样的建筑物之时,他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等到大宫静子指着眼前的建筑物,并对他说道“这就是我们的家”之时,刘运达更是愕然地张了张嘴,因为他完全不敢相信妻子的话。于是他连忙询问道:“我们,指谁?”

大宫静子似乎也看出了丈夫的疑惑,笑着给刘运达解释:“这房子是父亲特意留给我的。以前,父亲一个人住着,我回国后,父亲就把它给了我,我的,当然也是我们的,不过如今他仍旧和我们住在一起。”

刚说完,她便带着刘运达去见了大宫义雄。而当拄着拐杖的大宫义雄第一次见到刘运达时,泪眼婆娑,十分激动,他对刘运达照顾了其女儿33年深表感谢,这让刘运达有些受宠若惊。之后的时间里,大家便聚在一起,唠起了家常,他们聊起了过去,现在,甚至是将来......

1987年,大宫义雄逝世后,而大宫静子则继承了父亲留下的百亿遗产,只是没过多久她便将父亲留给她的一切,全部交给了儿子刘崇义全权管理(大儿子刘崇富之前出意外身亡),而她在两年后,也就是1989年,带着丈夫回到了白沙镇。

其实大宫静子之所以会选择回到白沙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丈夫。自1980年来到日本定居后,刘运达已经在日本待了9年时间了,在这9年内,刘运达虽然口头上没说,但大宫静子看得出他并没有适应日本的生活,不仅日语没有任何长进,而且还时常由于生活规律、饮食不习惯,得了好几次重病。

看到丈夫如此压抑、烦闷,大宫静子于心不忍,便同丈夫一起回到了白沙镇。而说起来也奇怪,在回到家乡后不久,刘运达就完全恢复如初,恢复了往日的活力,就如同鱼儿回到了水中一般精神。

0 阅读:434
念由心生

念由心生

念由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