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最怕哪支国军?林总能避则避,韩司令最终靠奇招将其制服

历史谜语中 2025-04-19 11:06:06

【引言】

1948年的时候,林总在东北那儿直打颤,不过这可不是因为天气冷,而是心里发憷。他最怕遇上的一支国军部队,正偷偷摸摸地往锦州那边靠近呢。

猜猜是谁?廖耀湘!这家伙可不是一般的将领,他是装备精良的“美式王牌部队”新六军的头头。结果呢?韩先楚挺身而出,一番巧妙部署加上心理战术,硬是把这支让林总都头疼的精锐部队给摆平了!

【不是不报,只是林总还没下决心】

1948年冬天,10月份,东北那地方,风雪交加,冷得要命。林彪在牤牛屯走来走去,心里直犯嘀咕,这场仗该怎么打,真是个难题。倒不是他怕打仗,主要是他不想和那位“老朋友”廖耀湘对上。

廖耀湘这人,真的挺厉害,不是一般的将军能比的,更不是随便就能挤进“国军五大主力”的圈子。你得知道,他手下的新六军,那可不是吃素的,人家在兰姆伽军营接受过正宗的美式严格训练,装备也都换成了全套的美国货。

1944年8月份,新六军正式组建完成。廖耀湘带着他的得力干将——新二十二师、第五十师和十四师,像猛虎下山一样,在缅甸北部猛攻日军防线,一下子就打响了名声。

特别是在进攻密支那那会儿,冒着倾盆大雨,还得对付热带丛林里的毒虫子和瘴气,硬着头皮猛攻了一个多月。最后,愣是把日军最厉害的第十八师团给打得七零八落。你别看他们以前在国内没啥名气,那是因为他们在海外战场上可是狠角色。

1948年的时候,蒋介石把廖耀湘调去了东北,名义上是让他去当“剿总副总司令”的接班人,但说白了,就是东北那边烂摊子没人搞得定,没办法,只能把这张王牌打出来了。

林总这人,经历过不少大风大浪,但要是真跟那位老对手对上,他心里还是有底的。他明白得很:这支队伍可不是胡宗南那种光有外表没实力的部队,人家是把美式军事体系研究得透透彻彻的精兵强将。

打仗前头,中央发了电报过来,说让林彪他们那帮人先歇上半个月,养精蓄锐,打算一举攻下锦西和葫芦岛。可“林罗刘”这三个头头一碰头,一合计,觉得事儿有点棘手:廖耀湘那家伙的军队,不像是去帮锦州那边,倒像是打算转头偷袭营口。

要是营口被攻陷,那家伙说不定立马就坐船开溜,那可是连接大连的海上通道,到时候战局肯定就一团糟了。

那时候,锦州已经解放十天了,东野部队正面临一个左右为难的境地。要是往南打侯镜如,那倒是挺顺手的;可要是一不小心让廖耀湘给溜了,那可就是放走了大老虎啊。

10月18号那天,东野总部快速做了决定,让韩先楚的部队从新民那里动起来,去黑山和大虎山那边摆好阵势,打算拦住廖耀湘。这一步棋,不仅让整个辽西的战场形势变了样,也是林彪这辈子最大胆的一次尝试。

【老廖心太细,没想到对手下手狠】

10月19号,在辽宁黑山那晚,风冷得跟刀子似的,树影子密密麻麻。廖耀湘坐在指挥车里,眼睛紧盯着地图,心里反复盘算着他那个“绝妙的逃跑方案”——计划从营口走,抢占港口,然后撤退到海上。

他在心里暗自盘算:我才不管蒋委员长还是卫立煌的命令呢,我就攻打我的黑山。只要能把黑山攻下来,就能堵住敌军南下的路。然后我再趁机拿下营口,到时候谁能阻挡我?

好点子确实是好点子,但对手可不是好惹的。韩先楚的队伍早早就占领了黑山北面的山头,整整筹备了三天时间。他们的炮兵阵地拉长了两公里,步兵则分成了三拨埋伏着,就等廖耀湘这出戏开唱。

新六军里头的第三十三师,在前面的侦察小队引领下,一路往黑山那边摸过去。一开始走得挺顺当,可刚过了石佛营子这块地儿,东野那边埋伏的火力说爆就爆,炸弹跟不要钱似的,噼里啪啦往下掉。

10月20日早上7点钟,第一轮的猛烈攻击开始了。短短两个钟头里,第三十三师先头部队就折损了一半,指挥系统也乱套了,只好停下来,没法再往前冲了。

廖耀湘火急火燎地把第十四师派上了战场,但情况却糟糕透顶。这支在缅北有过辉煌战绩的老队伍,刚把队形铺开,就撞上了东野四纵的“快速绕后打法”,结果被他们从后面给团团围住了。

晚上九点整,韩先楚又赢了一招,他指挥特别纵队突然袭击了黑山南口,把廖耀湘部队的退路给堵死了。到了这会儿,廖耀湘才恍然大悟,他明白过来,自己这哪是在跟人下棋啊,分明就像是被人摆在了棋盘上,正被人狠狠地拿捏着呢。

后面还有更厉害的。10月21号一早,东野的第九纵队就在大虎山的西边开始猛打,把去营口的那条重要的铁路给堵死了。到了中午时分,东北野战军就说他们已经把敌人团团围住了。

到了这个紧要关头,廖耀湘没别的办法,只能把剩下的部队全拉上,试着往彰武那边冲出去,想着不管怎样都得杀出一条活路。可东野那边早就安排好了,十一纵和十二纵直接挡住了他这条唯一的“生路”。

从天上到地下,廖耀湘能想到的所有逃跑路线,都被东野部队当成了“狩猎场”。短短三天里,国军死了四万多人,还有六万五千人被活捉,真是插翅也难飞。

10月23号那天,黑山那边的战斗全停了,东北战场的风向彻底转了,人民解放军成了主导。

【十万王牌,被耍得像坐旋转木马】

聊起韩先楚,他最厉害的地方在于“用兵巧妙”和“心理战术独到”。早在1946年苏家屯那场战斗,韩先楚就凭借不按常理出牌赢得了大家的称赞。

这次他盯上了廖耀湘,觉得这家伙表面挺机灵,其实心里头有点小九九。韩先楚就让四纵在黑山边上装模作样地晃悠,还特地松开几个防守的地方,好让敌人觉得有“空子可以钻”。

东野在二线安排了大量的兵力,打算等敌人钻进来后,就像逮住机会猛击一样,把他们困住狠打。这一计策可以说是“欲擒故纵”,没想到廖耀湘还真以为自己稳操胜券,占据了营口,其实呢,他已经掉进了东野精心设计的“迷宫”,转来转去,就是找不到出路。

10月底到11月初那会儿,东北就已经是冬天的模样了,白天晚上温差老大了,雾还特别浓,不熟悉这地儿的人根本走不了。但东野部队呢,他们对地形熟,补给也跟得上,所以就玩起了“晚上偷袭加上从侧面突击,最后再包围”的一套战术。

10月24号那天,在大虎山的东边,小李家村里头,廖耀湘自己跑到前线指挥。没想到,被东野的炮火轰得耳朵嗡嗡响,差一点儿就把命给搭进去了。

这时,有个极具标志性的场景发生了:新六军的军旗在黑山战场上被敌军拿了下来。这旗子以前在缅北战场上高高飘扬,让日军都敬畏地称之为“东方魔鬼的旗帜”,而现在,它却在黑土地上被人给扯了下来。

说来也怪,廖耀湘原本盘算着借海港当退路,没想到在大虎山那儿就被卡住了“脖子”。营口那边码头,船都备好了,愣是一个人也没等来。

最终,新六军的十万大军里,逃出来的还不到两千人,剩下的不是战死沙场就是做了俘虏。国军引以为傲的“铁拳部队”,就这样被东野部队彻底击溃了。

韩先楚后来回顾说:“这场仗没啥玄乎的,就是得多动动脑子,多迈几步腿,出手比他迅速,迂回比他凶猛。”就这么一句话,其实说的是东野整个指挥系统一环扣一环,稳扎稳打取得的成功。

从那以后,东北的战斗就渐渐接近尾声了。

参考材料:

韩先楚,黑土地上的“疾风猛将”。档案揭秘. 2019年回顾韩先楚,这位在黑土地上威名远扬的将领,被人们誉为“疾风猛将”。他的事迹,在档案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韩先楚的战斗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总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带领部队冲锋陷阵,犹如一股不可阻挡的旋风,席卷敌阵。他的勇敢和智慧,赢得了战士们的尊敬和爱戴。在黑土地上,韩先楚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战绩辉煌,每一次战斗都展现出了他出色的指挥才能和过人的勇气。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明星,照亮了战争的夜空。档案天地里,记录着韩先楚的点点滴滴。他的成长经历、战斗故事,以及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都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他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0 阅读:66
历史谜语中

历史谜语中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