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买卖不成仁义在,可最近武汉邓甲生鲜市场里的一桩买卖,愣是把秤杆子变成了凶器。邓甲生鲜市场里鱼摊的水箱泛着粼粼波光。穿格子衫的小伙掏出手机扫码付了33元,特意叮嘱鱼我要活的,别杀。谁承想这句话像火星子溅进了油锅。鱼贩子老张(化名)当场炸毛,操着武汉方言嚷嚷买鱼不杀你早说啊!视频里他脸红脖子粗,活像条被网住的江鲶。
秤砣砸中脚踝那刻,围观群众都倒抽凉气。三斤重的铁疙瘩哐当落地,小伙白球鞋上顿时洇出片灰印子。老张还不解气,扑上来要夺手机,两人扭作一团。水产区的腥气混着汗味,地上散落的鱼鳞在监控里闪着冷光。直到警笛声刺破喧嚣,这场闹剧才算收场。
要说这老张也是老江湖,在市场卖了二十年鱼。街坊都说他刀工了得,杀鱼去鳞不过三分钟光景。可这回偏栽在不杀鱼三个字上。按他后来的说法十个人买鱼十一个要现杀,突然来个要活的,这不是找茬么?但顾客也有理我买回去放生犯哪条王法?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愣是把买卖做成了全武行。
警方处理倒是雷厉风行。行政拘留12天加200元罚款,老张的鱼摊也被贴了封条。市场管理方更狠,直接关门十五天,汉阳区市监局还立了案。可这事后处罚再漂亮,也补不上被秤砣砸裂的信任。有熟客嘀咕往日老张杀鱼总多送把葱,如今倒学会扔秤砣了。更绝的是涉事博主狂傲探店日常,视频点击量蹭蹭破百万,评论区成了大型辩论场。有人说顾客矫情,有人骂商贩野蛮,还有吃货惦记那鱼最后到底清蒸还是红烧了?
商家把惯例当圣旨,顾客拿权利当令箭,本该温情的交易成了火药桶。要我说啊,菜市场可比不得比武场,秤砣该称的是斤两,不是脾气。古人都懂和气生财的道理,如今倒要警察来教怎么做买卖。停业整顿15天看似严厉,可比起修复商客关系,关店门容易开人心难。这年头谁都不容易,鱼贩愁租金,顾客忧物价,但再难也不能把秤盘当盾牌、秤砣当暗器。
说到底,文明社会不是挂标语挂出来的。就像熬鱼汤得文火慢炖,市场生态也得靠点滴滋养。下次您要是碰见非要活鱼的顾客,不妨学学卖油翁里的老头无他,唯手熟尔。杀鱼杀得漂亮是本事,能把活鱼递到客人手里还笑着找零,那才叫真功夫。毕竟,江湖不只是打打杀杀,菜市场里,更该有人情世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