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在哪里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虞山清风吹 2025-03-06 00:56:31

范仲淹在哪里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是在河南邓州的花洲书院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庆历四年(1044年),范仲淹因主持“庆历新政”遭朝中顽固派打压,被贬到邓州任知州。庆历六年(1046年),好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后,派人带着《洞庭晚秋图》和《求记书》请范仲淹作记,范仲淹便在邓州花洲书院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其中就包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千古名句。范仲淹创作《岳阳楼记》的背景如下:

个人经历

- 范仲淹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怀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他入仕后,始终心系国家与百姓,积极推行改革,力图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但因守旧派反对,“庆历新政”以失败告终,范仲淹也被贬邓州。在这样的人生起伏中,他的思想与情怀不断沉淀,为《岳阳楼记》的创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好友托付

- 好友滕子京被贬岳州后,励精图治,仅用一年时间就使岳州“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他重修岳阳楼,并请范仲淹为其作记。滕子京希望通过范仲淹的文章,一方面记录岳阳楼的重修盛事,另一方面也表达自己虽遭贬谪却仍心系天下的情怀,这为范仲淹创作《岳阳楼记》提供了直接契机。

时代需求

- 北宋时期,内忧外患严重,社会矛盾尖锐。范仲淹希望通过《岳阳楼记》,借助对岳阳楼景色及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描写,传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激励更多的人以天下为己任,关注国家命运,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同时也含蓄地表达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忧虑和对改革的期望。

0 阅读:0
虞山清风吹

虞山清风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