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场冲突给美国带来不同收获,后者正悄悄完成一轮大范围总动员

刘永莲 2023-10-24 23:26:39

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虽然都具有某种突然性,俄乌冲突刚刚爆发之时,外界普遍感到一种惊讶:普京说打就打。在谈到这一轮的巴以冲突时,则更加出乎外界的预料之外,被以军围困、紧盯多年的哈马斯竟然会在毫无征兆的前提下发动突然袭击。

尽管这两场冲突都出乎预料,尤其是巴以冲突,更出乎美国人的意外,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场冲突都给美国带来不同的收获。俄乌冲突让美国获得了团结西方同盟,削弱俄罗斯的巨大战略福利。而这一轮巴以冲突的爆发或再次让美国认识到伊朗的威胁。未来不排除拜登政府会将注意力慢慢回调到中东,进一步遏制伊朗。

美国从俄乌冲突中获得了巨大战略红利

美国在售卖高精尖武器,整合盟友的同时,也在悄悄地完成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总动员。首先要武装盟友,把盟友绑上自己的战车,确保在关键时刻盟友有实力、有意愿站在自己一边,并为自己作战。而美国把盟友绑上自己战车的结果就是后者会逐渐失去自主权,尤其是战争来临时的自主权。

(一)

据环球网报道称,近日泽连斯基在一段视频中向前线的乌军下了死命令:无论是500米,还是1公里,乌军每天必须在前线前进。从泽连斯基的表态看,他似乎急了。不过也很容易理解,原因很简单:现在的情况对乌克兰很不利。在舆论方面,西方的注意力现在都跑到了以色列,当然估计泽连斯基自己心中也很清楚:对美国而言,以色列可比自己重要多了。

最关键的是,由于巴以冲突的出现,美国国内已经出现了要求停止对乌军援,加强对以色列军援的声音。失去美国的援助,乌军在战场上还能够持续几天呢?要知道,乌克兰的军工产业已经在整个俄乌冲突中被摧毁殆尽,没有西方的武器支持,乌克兰根本无法在战场上对抗俄军的重装部队。不过由于乌军在反攻中迟迟没有进展,在看到不到乌克兰胜利前景的情况下,整个西方厌倦了。也难怪泽连斯基会如此着急。

不过对拜登政府而言,显然他是支持继续援助乌克兰的,因为对美国而言,这可是一个巨大的战略红利。首先来看一下俄乌冲突爆发前的情况。2018年美国推出了“大国竞争”的国家安全战略,俄罗斯被美国定位为欧洲区域的重大对手,中国被美国定位为印太地区的重要对手。同时在两个方向遏制中俄,美国根本力不从心。此时就需要盟友发挥作用。这也是为何特朗普之前一直要求欧洲地区的盟友增加军费,强调防务责任分担。

但当时的情况和美国人想的不太一样,或者说差距甚远。在特朗普的压力下,欧洲的军费一直龟速增长,更让美国人气愤的是,原本是要拉着欧洲盟友一块遏制俄罗斯,但欧洲国家却与俄罗斯打着火热,能源贸易非常密切。欧洲的经济龙头德国更是与俄罗斯商讨建一条“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想拉欧洲国家共同遏制俄罗斯的计划落空了。

但俄乌冲突爆发后,一切变了,美国收获了一个巨大的战略红利。背后的战略红利一共有三个:其一,借乌克兰削弱俄罗斯,让乌克兰成为俄罗斯的泥潭,想要让俄罗斯重蹈上世纪苏联在阿富汗的覆辙。

拜登利用乌克兰消耗俄罗斯

事实上在俄乌冲突刚爆发时,美国和西方国家对乌克兰能否顶住俄军的攻击没有十足的信心,这一点从当时美国只向乌克兰提供“毒刺”、“标枪”等武器可以看出。但随着乌军顶住了俄军的攻击,守住了基辅,这让美国看清了乌克兰的战略价值。通过不断地军援、武装乌克兰,可以不断在战场上消耗俄罗斯的实力。

美国参议员格雷厄姆说得更加直白,美国不用消耗任何的士兵,仅仅出点钱和武器,就能够在战场上消耗俄罗斯这么多的士兵,这对美国而言是一笔最值的买卖。当然泽连斯基有很清楚这一点,他很清楚自己对美国的价值,知道自己是在为美国、西方在打仗,所以在西方开口要武器,要钱时,泽连斯基的态度很强硬,总之你必须得给。当然面对这么大的战略红利,美国显然没有办法拒绝,而且对美国而言唯一的代价无非就是多花点钱。

第二个战略红利:俄乌冲突让美国进一步团结了跨大西洋联盟,把欧洲盟友绑在了自己的战车上。俄乌冲突之前,欧洲国家与俄罗斯在经济上打得非常火热,尤其是西欧国家,就是不愿意上美国遏俄罗斯的战车。朔尔茨上台后第一次访美,当拜登提及一旦俄军攻击乌克兰,他会摧毁“北溪”管道时,朔尔茨就是不说话,也不做顺着拜登的话做任何表示。

但俄乌冲突爆发后,情况出现了180度转弯。欧洲与美国站在一起,加入支持乌克兰、制裁俄罗斯的行列。更有意思的是,德国爽快地把军费提高到GDP的2%,同时还准备要采购美国的F-35战机。这可是当初特朗普做梦都想做的事,为了让德国增军费,买美军战机,特朗普可是费了不少力,把所有的狠话都说尽了,估计就差给德国人跪那了。但德国依旧表示,会在2024年前达标。直到特朗普在2021年下台时,德国的军费仍然没有达到GDP的2%。但俄乌冲突爆发后,情况变了,拜登没有主动出手,客观环境催使德国自主增加军费。特朗普想尽办法想干而没有干成的事,竟然让拜登不费吹灰之力地干成了。这可真是一个讽刺。

欧洲被绑在了美国战车上

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被美国深深地绑在了战车上,在援乌问题上,紧紧追随美国;欧洲还竭力切断与俄罗斯之间的能源联系,寻求可替代能源。之前美国一心想斩断的“北溪二”管道也被暂停、荒废。总之,俄乌冲突团结了跨大西洋联盟。让美国实现了团结西方,共同俄罗斯的战略目标。

除了战略目标外,美国还在欧洲实现了自己的经济目标。美国一直都想向欧洲卖能源,从特朗普开始,就想着向欧洲卖美国的天然气。但无论是价格,还是质量与稳定性,美国的天然气与俄罗斯的管道天然气相比实在没有优势。所以尽管美国一直宣传“俄罗斯威胁论”,但欧洲仍然不为所动,因为俄罗斯的天然气优势太大了,有谁会抵住这层诱惑呢?

俄乌冲突后,美国终于实现了自己向欧洲大批量出口天然气的夙愿,赚得盆满钵满。

总之这次的俄乌冲突让欧洲进一步认识到自己在军事上的不足,凭借自己的实力是无法应对欧洲区域内的冲突,最终还得依靠美国,未来欧洲恐在安全上会更加依赖美国。

第三个战略红利:美国的军工产业借此得到大发展,某种程度上推动制造业回流。俄乌冲突对武器的消耗非常大,它也进一步激发了美国军工产业的产能,因为它收获的订单太多了。

俄乌冲突爆发后,德国猛增军费

首先是乌军在战场上的庞大武器、弹药消耗让美国不得不给军工产业下更多的订单;其次,俄乌冲突初期,很多原东欧国家趁机实现武器的完全“去俄化”,他们把自己的很多苏式装备一股脑地提供给了乌克兰,借此实现清库存。同时东欧国家向美国下订单,采购美军装备,进一步与北约的武器系统融合。当然在这一过程中,美国军工集团又收获了很大的订单。

美军的装备在俄乌战场上被乌克兰打出了广告,“毒刺”、“标枪”、“爱国者”、“海马斯”都有不俗的表现。战场可是检验武器性能最佳的平台,再加上俄乌冲突备受全球关注,所以很多国际市场的买家纷纷从美国下订单,采购这些先进武器。

对美国而言,军工产业的发展可是制造业回流的一大关键。举一个例子:特朗普之前经常喊要让“美国制造业重新回归”,而他做的最多的动作就是推销武器,尤其是推销美国的F-35战机。对特朗普而言,武器生产、销售是制造业在短期内回归的一个关键,庞大的订单会促使美国军工集团开拓更多的生产线,而武器生产是一个复杂、多工序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恰好可以推动制造业的不断回流。总之俄乌冲突让美国实现了一箭三雕。

(二)

10月7日突然爆发的新一轮巴以冲突转移了国际舆论焦点,现在媒体的目光都瞄向了巴勒斯坦地区。这次巴以冲突很突然,不仅仅以色列感动很突然,就连美国人都感到非常突然,两国的情报机构完全没有意识到哈马斯突然会来这么一个举动。

巴以冲突很突然地爆发了

从战略角度分析,哈马斯的这次袭击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它打破了拜登在中东下的一盘大棋。原本拜登是想推动以色列和沙特建交,当然这是一个多方互动的过程,每一次都有相关的利益和责任。沙特的要求有这么几个:美国要在安全、核能方面满足沙特的需求,以色列要在巴以问题上满足沙特的需求;至于说美国,他现在最希望沙特做的就是增产石油,巩固石油美元的优势。不过对沙特而言,只要美国满足了自己的要求,增产石油、确保石油美元都不是大问题。

但哈马斯的一次突袭彻底让拜登的算盘落空,巴以问题再次被点燃,作为阿拉伯世界领头羊的沙特此时自然不敢再谈与以色列建交一事,只能表示暂停。而以色列呢,认识到哈马斯带来的危害,势必要彻底斩除这一组织。今后以色列再想通过让步的方式与巴勒斯坦实现和平恐怕要难了,因为以色列国内的民意可能会有变。

不过这次的巴以冲突可能会让美国再次认识到伊朗对美国中东战略的威胁。在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阿拉伯国家仅仅是声援,但在实打实准备要援助哈马斯,甚至准备要和哈马斯并肩作战的问题上,几乎无人出头。而阿拉伯世界之外的伊朗却有着不同的表现,他支持的黎巴嫩真主党以及叙利亚、伊拉克境内的什叶派武装已经开始动手,双方在边境的火箭弹一直不断,伊朗有多次表示,不会对以色列进攻哈马斯而无动于衷。这或许也是以色列至今未开始大规模地面进攻加沙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哈马斯背后的支持者中除了卡塔尔外,另一个就是伊朗。不过卡塔尔仅仅只是有钱,而伊朗不同,他有实力。所以这次巴以冲突会让美国意识到:尽管在美国的“大国战略”中,中东的战略地位已经相对弱化,但鉴于以色列和美国的特殊关系以及伊朗在中东地区的不断坐大,遏制伊朗依旧是一件大事,因为他总是会时不时地给美国添堵。

美国视伊朗为肉中刺

所以即使这次巴以冲突结束后,不排除美国会把部分军力调动中东,遏制伊朗,确保以色列的安全。美国现在能做的也仅仅是遏制,如果想彻底除掉伊朗这根肉中刺,只有物理消灭,但对美国而言,这样做的代价非常大,而且伊拉克、阿富汗两场战事的教训恐怕让美国不敢再轻易地涉足中东战场,否则这又是一个泥潭。

(三)

谈到中东,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国家土耳其。近日土耳其在瑞典入约的问题上终于有动静了,埃尔多安已经把它提交到了土耳其议会。瑞典入约已经持续了1年多,但由于土耳其的阻止,瑞典入约一直未能成行。其实主要是条件未谈拢。在立陶宛北约峰会上,各方又谈了一次,不得不说,土耳其在这一问题上可真是大赚了一笔。表面上的条件包括美国要向土耳其出售F-16,瑞典要遏制库尔德人在该国的活动,同时还要向土耳其转交一定的人员名单,在土耳其加入欧盟的问题上,瑞典也要协助。但除了这些之外,根据美国记者赫什的爆料,拜登答应埃尔多安会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予土耳其一笔大额贷款。

在此背景下,土耳其终于对瑞典放行了。如果瑞典能够加入北约的话,美国可就完成了对整个北欧乃至大半个欧洲的整合,成功将他们绑上了自己的战车,共同对付俄罗斯。

完成对欧洲盟友的整合,对美国“大国竞争”战略而言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之前外界在分析美军F-35战机的数量以及具体作战数量时,除了罗列美军的F-35战机外,还会额外算入盟国的F-35战机数量。普遍看来,一旦美军有作战需求的话,不仅仅是美军F-35要作战,盟国的F-35战机也会在关键时刻加入战场,助力美国。所以从这一点看的话,美国在售卖高精尖武器,整合盟友的同时,也在悄悄地完成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总动员。首先要武装盟友,把盟友绑上自己的战车,确保在关键时刻盟友有实力、有意愿站在自己一边,并为自己作战。

而美国把盟友绑上自己战车的结果就是后者会逐渐失去自主权,尤其是战争来临时的自主权。举两个例子:对俄制裁让欧洲也吃尽了苦头,欧洲很清楚这是一把双刃剑,制裁在打击俄罗斯的同时,也在推高本国的能源价格。但即使如此,欧洲依旧在不断强化对俄罗斯的制裁,尤其是在能源方面,绳索仍在不断勒紧,相信都知道是哪一只黑手在推动欧盟这样做。

美国在深深地绑住盟友

在台海,此前《华盛顿邮报》曾披露:美国曾要求日本明确自己在台海有事所扮演的角色,美媒还进一步表示:美日“安保条约”曾规定,战时美军要使用驻日美军基地的话需要得到日本的同意,尽管日本不想卷入任何与己无关的冲突,但日本一名官员坦言,如果美国对日本施压的话,最后日本会不得不允许美军使用这些基地,而这也相当于日本直接卷入了这场冲突。

对国际局势而言,俄乌冲突是一个转折点,新一轮巴以冲突同样也是一个转折点。不过打铁还需自身硬,从当前国际局势的动态看,现在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次复杂的大变局中,唯有实力才能捍卫自己的利益,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所以现在对中国而言,最重要的还是要发展,只有不断发展,才能更好捍卫祖国利益。

0 阅读:2

刘永莲

简介:关注我,给你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