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厚重的情感与记忆,而“年味”,正是这份情感与记忆的生动体现,它既是传统习俗的延续,也是现代生活的映照,更是游子心中永恒的眷恋。春节渐近,让我们一同跟随镜头,探寻孝义这方土地上独特的年味。
在春节的众多元素里,年货市场是最具烟火气的地方之一。
记者 杨柳:此刻,我站在晋华市场,身后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梭在琳琅满目的年货间,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交织成一曲新春的乐章。这不是简单的喧嚣,而是生活本真的烟火气息,是新年独有的幸福前奏。
高悬的大红灯笼鲜艳夺目,传递传统喜庆;缠绕的彩灯闪烁,与堆叠的春联、烫金的“福”字相互映衬,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完美碰撞。即便电商购物日益普及,传统年货市场依旧热闹非凡,彰显出人们对传统年味的执着。
在一家经营了二十多年的炒货、糖果店前,店主任启德忙得不可开交,热情招呼顾客。店里香气弥漫,顾客挑选年货时唠着家常,分享过年喜悦。
商户 任启德:
一到腊月,这边就人特别多,顾客可以实实在在地看到东西,可以品尝。我觉得人多、人气旺,这就是有年的感觉。
商户 武士高:
今年灯笼挺畅销,希望人们把灯笼带回家,把家里装扮得亮一点,红红火火,团团圆圆。
市民 张晨博:
我今天来帮家里置办年货,买了不少东西,真切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新年意味着新的希望,希望身体更加健康,成绩越来越好。
当下,短视频平台为年货市场增添热度,线下年货市场品类悄然改变。进口零食、精制果脯占据了超市、商店部分摊位,精心包装的本地特色农产品,如醇厚小米、劲道莜面、香脆核桃等,也成为热门年货。
采购完年货,大家便为年夜饭忙碌起来,其中,扣碗作为孝义年夜饭的必备美食,饱含着浓浓的年味。
从腊月十五起,我市振兴街一家餐馆就忙着制作扣碗,每天能做600多碗,有排骨、酱梅、酥肉、红烧、虾酱等多种口味。师傅们手法娴熟,精心挑选食材切成均匀小块,上色油炸后切成薄片,加入各种调料,反复搅拌入味,再将肉块整齐码放在碗里,最后上笼屉蒸制。随着蒸汽升腾,肉香气四溢,每道工序都饱含对传统年味的坚守。前来预订扣碗的顾客络绎不绝,大家对其美味赞不绝口。
市民 段亮英:
我吃过好几种,口味都不错,扣肉是咱们孝义的特色,在其他地方吃不到,所以我说这个扣肉有年味,孩子们吃了也有了回家的感觉了。
炸油糕和炸带鱼也是春节餐桌上的常见美食,炸油糕色泽金黄,软糯香甜,寓意生活甜蜜、步步登高;炸带鱼象征年年有余。
美食是年味的重要载体,团圆则是春节的核心主题。品尝完美食,春节里的团聚时刻更令人期待。春节前夕,家家户户忙着大扫除,擦拭家具、清扫角落,以崭新面貌迎接新春,期盼团聚。游子们纷纷踏上归途,谈及对年味的感受,在外求学的大三学生刘金陇眼中满是思念。
市民 刘金陇:
我觉得年味就是多陪伴一下家人,多陪一陪朋友,我特别喜欢这种氛围。
市民 李慧敏:
我觉得年味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温馨的感觉。
学生 郝素萱:
我觉得过年实在是太开心了,我可以陪父母一起跨年、领红包、看春晚、串门,品尝到许多美味的美食。
团圆,是春节永恒的温暖底色。
阖家团圆的温馨氛围还未消散,精彩纷呈的文旅活动接连登场,为孝义宏大的年味画卷增添华彩。春节期间,我市精心筹备了涵盖6大类共30项群众文化活动,让人们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沉浸式感受年味,收获欢乐。
“我们的节日 欢乐中国年”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在天福广场举办。活动现场热闹非凡,书法志愿者书写春联、福字,吸引市民参与;民俗集市中,刺绣、珐琅、拓片等传统技艺展示备受瞩目,投壶、套圈等趣味游戏让参与者笑声不断,灯笼创作、赏年画等亲子活动温馨满满。
春节期间,高阳镇临水村成为文旅热门地。这里举办的文化活动丰富多样,设有剪纸面塑年俗文化展、传统非遗艺术展演、传统花艺展等板块。大年初一到元宵节,“玩转国潮 民俗体验”亲子活动将在此开展,市民和游客能参与其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进亲子感情。
这些特色民俗文化与文明实践活动,如同新春佳节里的璀璨明珠,将孝义的年味展现得淋漓尽致。深挖文化与旅游资源,推动深度融合。皮影、木偶、碗碗腔、剪纸等非遗元素融入旅游,游客游玩时可领略深厚历史底蕴;旅游成为文化传播窗口,吸引大量游客感受孝义文化内涵,为弘扬传统文化注入活力。这一模式,有力促进文化传承创新,驱动旅游产业稳健发展,塑造城市特色品牌,全方位提升孝义影响力,让孝义在新时代更具魅力。
新岁将临,孝义的年味愈发浓郁,街巷里张灯结彩,空气中弥漫着美食的香气,欢声笑语回荡在每个角落。这年味,不仅是阖家团圆的温馨,更是千年文化底蕴的厚重。它赋予人们温暖与力量,激励大家怀揣希望与梦想继续前行,也让这座城市的春节故事在时光中不断书写新的精彩篇章。
记者/杨柳 祥溥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