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生物安保,封闭式循环系统,病原体过滤法,紫外线灯定期换
在众多的水产养殖品种里,对虾可是备受关注呢。对虾肉质鲜美,在市场上需求量很大,经济价值相当高。就拿我国来说,南方的广东、福建等地,北方的山东、辽宁等地都有对虾养殖。
对虾养殖有不少痛点。先说说发病率的问题吧,我在网上看到一位福建的网友分享,他说当地很多虾农都为对虾生病而头疼。就像2020年的时候,当地连续几个月的高温潮湿天气,对虾很容易感染病菌,好多虾农的产量大幅下降。这是因为空气湿度大,水质也变得复杂,各种病原体滋生。而且传统的养殖水体是和外界相通的开放式的,外面的病菌、有害微生物很容易就进到养殖池里。
再说说水质变化这事儿。有位广东的朋友说,他家亲戚搞了对虾养殖好些年了。在南方的一些地方,夏天的时候气温高,水质变化快得很。比如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水里的氨氮、亚硝酸盐这些有害物质的含量就可能超标。这时候,对虾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吃食不积极,个头长得也慢。
那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封闭式循环系统就很有用。就说北方的辽宁,有个养殖场曾经对虾产量不高。后来采用了封闭式循环系统,把养殖用水封闭在一个小环境里。这个系统可以对水进行处理,比如说利用病原体过滤法。就像用那种专门的过滤设备,把水里的病菌、杂质都过滤掉。而且还得定期更换紫外线灯。我认识的一个山东的养殖户,他说他刚开始养殖对虾的时候,没太在意紫外线灯的事儿。结果到了养殖中期,虾池里的病菌还是不少。后来咨询了专家才知道,紫外线灯时间长了杀菌能力就下降了,大概每3个月就得换一次,这样才能保证对虾生长环境的安全。
养殖对虾还有很多细节的东西。像我们在家里小面积养对虾,或者规模小一点的养殖户,可能觉得成本高,不想搞封闭式循环系统。但在大规模的养殖场,要是出现问题,损失可就大了。就拿四川有一些小范围的养殖户来说,他觉得自家养殖的面积不大,就采用了比较简单的开放式养殖,结果有一年因为水源被污染,一场病就损失了好几万。而像广西桂林那边有养殖户,在有山有水的地方搞养殖,水质本身较好,但如果遇到降雨季节,洪水可能会带来的病菌也会导致虾生病。
还有一些绿植也能在对虾养殖环境改善上发挥点作用。比如说菖蒲,它在湿地生长得好。菖蒲可以吸收水里的营养物质,减少水体富营养化,不过它比较怕干旱。还有苦草,在南方一些池塘里种苦草,它能给对虾提供藏身之所,而且对净化水质有一定功效,但是苦草在水温低的北方水域生长就很缓慢。狐尾藻也是,它很耐污,在污染稍微严重一点的水里也能生长,不过它繁殖快,得经常修剪。菱角这种在南方的池塘边常见,它主要是美化环境,对水质改善作用不大。金鱼藻在北方一些小面积养殖池里种,可以增加水体溶氧,但是在较深的水域就长不好。
从这些不同地域的情况就能看出来,对虾养殖面临的问题很不一样。南方湿热,病菌繁殖快,水质变化大;北方干冷,养殖周期可能短,冬季还可能面临设施问题。但是不管是哪种环境,对虾生物安保都很重要。
咱们再聊聊养殖过程中的其他事儿。有个在江苏搞养殖场的朋友,他搞对虾养殖有10年了。他说早期的时候,就是从塘边挖泥放苗,靠天吃饭。但是后来发现这样不行,对虾老是长得慢,还容易死。后来他尝试引进封闭式循环系统,可一开始也不顺利。设备调试的时候就遇到好多问题,而且员工也不太会操作。不过经过1 个多月的摸索,终于让这个系统运行起来了。从那以后,对虾的产量明显提高了,品质也好,很受市场欢迎。
还有一个云南的养殖户,他是在一个小山村里搞养殖。他说他的养殖池面积不大,大概就几亩地。一开始他觉得没有必要搞什么高级的过滤系统。结果有一年,周边发生了一些污染事件,他的对虾都受到了影响。从那以后,他也开始重视水体安全,采用了简单的病原体过滤法,虽然没那么完善,但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对虾养殖中,时间这个因素也非常关键。比如说在育苗阶段,这个时间大概是2 - 3个月。这个时候如果水质不好,或者有病菌入侵,小虾苗很容易夭折。再比如养殖到中后期,半年左右吧,对虾长得差不多了,这时候如果水质突然恶化,那对虾的品质就大打折扣。
咱们再看南北地域差异对对虾养殖的不同影响。在南方,像浙江、福建一带,养殖密度比较大。因为有市场优势,产品能很快进入市场。但是这种高密度养殖对养殖环境的要求就更高了。在广东湛江,曾经有个养殖场因为没有做好病原体过滤,短短1个月的时间,就有很多对虾感染了疾病。北方地区就不一样了,像河北、天津这边的养殖场,养殖密度相对小一点。虽然也有养殖技术上的问题,但是由于养殖规模没那么大,在处理一些突发状况的时候可能相对灵活一些。
水体的溶氧量也对对虾养殖有巨大的影响。我听一个湖南的朋友说,他在南方养殖对虾的时候,夏季气温一高,水体溶氧下降得特别快。他采用的是普通的增氧设备,但是效果不太好。后来了解了封闭式循环系统,这种系统可以根据水体情况自动调节溶氧量,这对对虾的生长非常有利。
还有南方福建的福州地区,有个养殖户之前总是担心天气变化对对虾的影响。因为福州夏天经常有台风暴雨,一遇到这种天气,养殖池里的水质就会发生剧烈变化。后来他采用了一些防护措施,比如加固养殖池堤坝,还有就是更加严格地监控水质,利用封闭式循环系统来保持水质稳定。
另外,在西南地区,像云南的西双版纳,气候比较炎热湿润,这种环境下对虾养殖面临独特的挑战。当地有个养殖户说,他发现对虾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很容易出现蜕壳不顺利的情况。后来他通过改善养殖环境,采用了一些调节水质的方法,包括适当增加水体的流动性,就像采用封闭式循环系统那样让水体流动起来,才让这个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对虾养殖真是个复杂的事儿,每个环节都得注意。北方的山东、河北等地养殖户要考虑冬季养殖池的保温措施,防止对虾冻伤;南方的养殖户要应对高温潮湿带来的病菌滋生风险。不管是哪里,对虾生物安保都至关重要。
大家想一想,如果未来有更先进、成本更低的养殖技术出现,会不会改变对虾养殖的现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