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立潮头开新天——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我国人工智能健康发展述评

网信天津 2025-01-23 18:20:50

挺立潮头开新天

——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我国人工智能健康发展述评

当前,人工智能热浪持续涌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加速渗透,一场比工业革命更为深刻的人工智能革命近在眼前。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创新版图和经济结构经历深刻调整。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已经成为国际激烈竞争的新焦点和各方抢占的制高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强人工智能谋划部署,力图在新一轮国际科技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敏锐洞察全球互联网发展大势,深刻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时代潮流,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出台一系列重大政策、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我国人工智能取得显著成就,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4年5月30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出席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习近平指出,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合作,共同促进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推动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图/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 摄

敏锐把握人工智能发展重大机遇

时代浪潮,浩浩荡荡;全球科技,风起云涌。

近代以来,世界经济中心几度迁移,背后的重要力量就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在哪里兴起,发展动力就在哪里迸发,发展制高点和经济竞争力就转向哪里。

“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

“我们不能在这场科技创新的大赛场上落伍,必须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

只有紧紧跟踪并把握科技前沿变化,才能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2013年,十八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课堂”第一次走出中南海,来到中关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

五年后,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历史性交汇期”,强调“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有的历史性交汇期可能产生同频共振,有的历史性交汇期也可能擦肩而过”。

在这次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

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

调研、思索,部署、谋划。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部署一系列重大举措。

在2014年6月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已具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思维和学习能力”,强调“这样的新技术新领域还很多,我们要审时度势、全盘考虑、抓紧谋划、扎实推进”。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指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彼时,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迫切需要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创新添薪续力。

2018年7月,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判断:“未来10年,将是世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10年。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积聚力量,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给全球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8年10月,十九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题首次聚焦“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世界发展大势,深刻洞察人工智能的战略意义,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总书记深刻剖析人工智能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指出人工智能“正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强调“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

2022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上发表讲话,指出“谁能把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经济发展机遇,谁就把准了时代脉搏”。

能否把握时代脉搏、顺应发展浪潮,事关民族、国家、政党的兴衰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阶段和时代潮流作出的重大判断,是长达几十年观察、思考和实践的成果。

陕西梁家河,青年习近平带队到四川学习沼气池建设技术,带头建起陕西省内第一口沼气池;河北正定,习近平同志敏锐认识到信息工作的重要性,指出“要尽快形成耳聪目明的‘蛛网型’信息网”;福建岁月,习近平同志作出建设“数字福建”的重要决策,提出建设“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数字福建的奋斗目标,开启福建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主政浙江,习近平同志推进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通过狠抓“第一生产力”来落实“第一要务”;在上海,习近平同志对不断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等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一路走来,习近平同志始终关注技术、善用技术。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面对日趋激烈的全球科技竞争,牢牢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已成为我国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重要抓手。

201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首次将“人工智能”纳入重点任务。

2016年,“人工智能”被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

2017年,我国成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推进办公室;同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强调“牢牢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新阶段国际竞争的战略主动,打造竞争新优势、开拓发展新空间,有效保障国家安全”。

这是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的第一个系统部署的文件,也是面向未来打造我国先发优势的一个指导性文件。这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规划,对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进行了战略性部署,描绘了未来十几年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2021年,人工智能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的优先级进一步提升,强调“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这是人工智能走进产业深处,为经济增长制造新动能的新的起跑点。

在事关发展全局领域瞄准前沿,加强战略、规划的相互衔接和压茬推进,一系列顶层设计明确了人工智能持续健康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为推进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发展和产业生态提供了有力指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牢牢抢抓机遇,从国家战略层面部署人工智能,取得显著成绩。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表的论文数量居世界首位;申请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数量最多;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近6000亿元;知识管理、自动驾驶、语音交互等,各种人工智能应用正向纵深演进……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系能力和发展生态正在加速形成。

2024年7月4日至6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举办。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岁聿云暮,一元复始。

当2025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新年贺词。

“我们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新成果”……新年贺词点赞的重大成就,将过去一年中国的“创新故事”娓娓道来。

近年来,我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不断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引领产业发展向纵深迈进,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激发活力,推动应用创新繁荣发展

过去,预测一个台风未来10天的路径需要耗费5小时,现在,基于伏羲系列气象大模型,单次预测推理时间小于10秒;一套字数将近4000万的古籍,研究人员利用人工智能,3个多月就可以完成识别、点校、上线发布……技术创新成果开始大规模地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产业实践,人工智能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这背后离不开一批企业的创新创造。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企业立足自身优势,进行积极探索,在落地应用中锤炼技术、培育市场。华为昇腾、百度昆仑、寒武纪等人工智能芯片不断取得突破,人工智能发展的硬件底座不断夯实;智谱清言、深度求索等技术创新成果迭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持续完善;豆包、通义千问、文心一言等大模型产品应用普及推广,以个性化解决方案服务多元化实际场景……一批在人工智能产业细分赛道中创新能力强、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在竞争中开始崭露头角,企业活力与竞争力不断提升。

根据国家网信办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信息公告,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共302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在国家网信办完成备案。《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新增人工智能企业148家,人工智能核心企业数量超过4500家;截至2023年底,人工智能发明专利有效量达37.8万件,同比增速超40%。

推动人工智能长远发展,离不开一批高层次人才支撑。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500万,加强人才培养、补齐人才短板,成为一项紧迫课题。

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纷纷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加大复合型科技人才培养力度,为未来产业发展积蓄创新力量。

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要求,校企联合更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川西南交通大学与亚马逊、京东等企业合作,共同打造课程,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江苏首个地方高校“人工智能+教育”校企联盟成立,整合省内高校和企业、教育、科技、人才、产业等各类资源,推进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领域应用。

校企合作共建研发创新基地、“订单”式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提质增效。

——深度融合,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在小米手机“黑灯工厂”,一部手机从无到有,200多道工序大部分靠智能设备完成。

海尔青岛洗衣机互联工厂应用5.5G(5G-A)、先进算法和数字孪生等技术,实时追踪上千辆物料车的全流程轨迹并调度,还具备自检自查总装效率、智能推荐效率优化方案的能力,实现降本提效。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叶片加工数字化车间生产正忙,“智能小车”自动行驶配送物料,机械臂旋转挥舞,叶片加工精度达到0.03毫米。

目前,我国累计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成万余家省级智能工厂;“灯塔工厂”总数已达72家,占全球42%,“中国制造”正加快向“中国智造”跃升。

人工智能作为基础性、驱动性的技术力量,与制造、医疗、教育、交通、农业等多个领域进行深度融合,创造出新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有效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和社会经济结构变革。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并进一步作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的具体部署,为人工智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前进方向。

各地纷纷发布“人工智能+”行动支持政策,提升高质量发展含“智”量。

北京率先建设人工智能原生城市,推动当地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应用高地;

上海发布首批“模塑申城”行业应用示范基地,重点推动“人工智能+”在金融、制造、教育、医疗、文化旅游和城市治理等关键行业的应用;

广东发布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若干措施,提出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3000亿元;

安徽计划设立人工智能场景创新项目,支持垂域模型研发攻关和行业应用,推动各地各部门因地制宜开展“人工智能+”典型示范应用;

重庆提出,到2027年,突破30项前沿关键核心技术,形成50个标志性产品,打造30个典型应用场景,孵化培育未来产业领域百家高新技术企业、百家专精特新企业;

贵州抢抓人工智能“风口”壮大数字经济,深入推进六大重大科技战略行动;

…………

各地区各部门勇争先、善作为,因地制宜实施人工智能创新驱动发展政策,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

头雁领航,群雁齐飞。从“人工智能”到“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头雁”效应不仅助力实现技术变革、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更有效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2024年2月,广州市“灯塔工厂”广汽埃安新能源电动车生产线正在作业。

——惠及民生,让人民享受发展红利

“要加强人工智能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结合,从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需要出发,推动人工智能在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深度运用,创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人民,始终是总书记心中的“国之大者”。

人工智能技术加快“飞入寻常百姓家”,正在为民生福祉注入新活力。

走进“幸福兰州长者食堂”,餐盘内置芯片,感应区自动称重、计价秤自动扣费、系统后台保存数据并提出个性化合理膳食建议,后厨还配备了一名烹饪机器人担任“厨师”。

这是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的一部分。结合能收集心率、体动频次等生命体征的智能床垫,以及视频通话设备和语音报警器,在5G网络、云数据平台等科技“加持”下,老年人得到更多暖心、安心的服务。

从浙江到新疆,从北京到西藏,多次超远程国产机器人手术顺利完成,人工智能与医疗的深度融合加速了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进程,为智慧医疗生态的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

“Hello,everyone!”“你们好吗?”伴随着屏幕上外籍教师的亲切问候,几千里外的孩子们对着大屏幕挥手、打招呼。

“身临其境!”这是江西井冈山、陕西延安、贵州六盘水的孩子们提起对那块屏幕的感受时不约而同用到的一个词。依托智能远程技术的“一块屏”,乡村与城市同上一堂课,让城市和乡村的孩子同样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代替了一批传统岗位,同时也促进了就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3年未来就业报告》预测,到2027年,数据分析师、大数据专家、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专家等从业者工作机会将平均增长30%。

2024年7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最新一批新职业,这次发布的19个新职业,半数以上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智能制造系统运维员、工业互联网运维员等新职业凸显发展向“智”。

智能化技术如一股强大的暖流,为人民群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与福祉,成为“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的生动注脚。

2024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小朋友在康巴什区智慧体育公园里的AR(增强现实)互动大屏前游戏。

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显现出颠覆性创新特征,其带来的风险挑战也逐渐显露。

从“深度伪造”真假难辨进行电信网络诈骗、频频模仿公众人物讲话,到影响政治选举、实际参与军事冲突,人工智能治理挑战仍广泛存在,国际社会亟须携手合作,共同推进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这一新课题。

2016年的金秋,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齐聚杭州,找寻振兴世界经济的道路。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主张“需要各国合力推动,在充分放大和加速其正面效应的同时,把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这是一个世界主要大国领导人对技术发展态势的深刻洞察和远见卓识。

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国际场合倡议“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不断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公平性”“引领全球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中国既是倡导者,也是实践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

出台《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开展人工智能领域立法;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提交《中国关于加强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立场文件》……中国遵循科技创新发展的规律,坚持发展与治理、创新与安全并重,在联合国框架内切实推动人工智能治理的国际合作,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作出中国贡献。

“我们坚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可阻挡,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愿望不可阻挡。”

2023年10月,来自五洲四海的新老朋友相聚北京,共同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北京、聚焦中国。

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方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中方主张,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进程中,要积极开展面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合作与援助,确保各方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

这一倡议发出了引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中国强音,为世界提供了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人工智能治理新视角,为人工智能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

2024年7月1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以协商一致方式通过了中国主提的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140多个国家参加决议联署。这是全球首个聚焦人工智能能力建设的共识性文件,充分彰显出中国对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的负责任态度和重要引领作用。

三天后,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发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提出要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维护人工智能安全,构建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加强社会参与和提升公众素养,提升生活品质与社会福祉。宣言为全球人工智能的治理范式和路径提供了新思路,得到各界积极响应。

行大道的中国,正在向世界释放出共同走向更加美好智能未来的强烈信号。

“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

近代史上,“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斗转星移,5G创新和应用领跑世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中上榜总数多年蝉联第一……从一穷二白到建成全球门类最齐全的工业体系,从追赶互联网发展到勇立数字化发展潮头,这个曾诞生过四大发明的东方国度,在千年之后的信息时代正阔步迈向网络强国。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初心如磐,使命如山;道路如砥,行者无疆。我们将牢牢把握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以只争朝夕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抢抓全球科技发展先机,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应用创新全球领先,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网信》2025年第1期

审核:郦陈雪

编发:马 凯

素材整理:陈卓、吕昕洺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