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著名词人文豪秦观(少游)四幅传世经典词书作品赏析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北宋时期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宋朝历史从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开始,一直到1279年赵昺跳海殉国为止。共计将近320年。
宋于1126年-1127年发生靖康之难,徽、钦二帝皆被金人掳去,宋室被迫南迁临安(今浙江杭州),与入侵的金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史称南宋,此前建都汴梁时期的宋称作北宋。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亡于蒙古可汗忽必烈建立的元帝国的征服。
北宋统一以后,宋太祖对书法并未给以重视,更没有像唐代那样采取各种措施。因此,一些士大夫也就漠然对待。欧阳修曾这样感慨:"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 尽管如此,宋代书法在延续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一是突破唐人重法的束缚,而以自己为主,以意代法。努力追求能表现自我的意志情趣,形成"尚意"书风。苏轼的"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的"凡书画当观韵",强调"韵胜",皆是此意。其二是有意将书法同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宋代书法大家同时又是文学家、画家。苏轼说:"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不仅认为书画和诗一样,是表现自我的手段,而且强调文学修养对提高书法艺术的作用。
北宋草书在前代草书发展的基础上,并没有简单的对唐代草书进行全面继承,也没有盲目地对魏晋草书盲目崇尚。北宋书家通过自己的努力,用草书这一书体展示出代表宋代书法的鲜明特征,草书也成为了这些书家书写性情的最好载体。北宋草书家大致分为两派,一派是偏重于对草书传统的继承,另一派是创新型书家。
法帖是指汇刻名家书法墨迹在石、木版上并拓印成可供人们学习的墨本。此前,南唐已有《升元帖》、《澄心堂帖》等法帖。宋代最早的法帖是《淳化阁帖》。此后刻帖的风气渐盛,又有了潘师旦摹刻的《绛帖》、细白和尚摹刻的《潭帖》,由蔡京负责摹刻的《大观帖》等。《宝晋斋法帖》等宋代法帖。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北宋著名词人文豪秦观书法作品。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 元丰年间进士。绍圣初年,新党执政,他因为倾向旧党,被贬为杭州通判,又贬处州监酒税。徽宗时放还,死于途中。秦观是北宋著名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的词作婉丽清华,情韵兼胜,为婉约词派正宗。他是一个被书法史上严重低估的人物。其实他的颇得颜真卿神髓,历史上评价其“善书法,小楷学钟、王,姿媚遒劲可爱,草书有东晋风味,真、行学颜真卿。”学习行书不妨了解和欣赏一下秦观的书法。
秦观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词誉甚高。然而其词缘情婉转,语多凄黯。有的作品终究气格纤弱。
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
《鹊桥仙》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腐朽为神奇”。
《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做“天生的好言语”。
南宋张炎之《词源》:“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生平详见《宋史.文苑传》。著有《淮海集》40卷,以及《淮海居士长短句》、《劝善录》、《逆旅集》等作品。其所编撰的《蚕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蚕桑专著。极善书法,小楷学钟王,遒劲可爱,草书有东晋风味,行楷学颜真卿。建炎四年(1130),南宋朝廷追赠秦观为“直龙图阁学士”,后世称之为“淮海公”。
北宋著名词人秦观《摩诘辋川图跋》赏析
北宋著名词人秦观《摩诘辋川图跋》,纸本 横25.2厘米纵39.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这篇跋文内容记录他观看摩诘辋川图而病愈的神奇故事,实则称赞画师“意在尘外。景在笔端。足以娱性情而悦耳目。”
释文:余曩卧病汝南。友人高符仲携摩诘辋川图。过直中相示。言能愈疾。遂命童持于枕旁阅之。恍入华子 冈。泊文杏竹里馆。与斐(应作裴)迪诸人相酬唱。忘此身之匏系也。因念摩诘画。意在尘外。景在笔端。足 以娱性情而悦耳目。前身画师之语非谬已。今何幸复睹是图。仿佛西域雪山。移置眼界。当此盛夏。对之 凛凛如立风雪中。觉惠连所赋。犹未尽山林景耳。吁。一笔墨间。向得之而愈病。今得之而清暑。善观者 宜以神遇而不徒目视也。五月二十日。高邮秦观记。
此书法在章法上有晋人的风趣和含蓄蕴,但从结字和用笔的处理上恣情温润,有二王的遗韵,又有颜体的丰腴雄强,同时又将文人的修养关注笔端,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审美意象。
在布局处理上又显得洒脱自如,如江潮滚滚,气息紧凑。颇得颜真卿的笔意。
作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理论家、书法家的李之仪评价秦观:“少游自以书名,行笔有秀气。
文采淹没书法,若不秦观还有书迹流传于世,我们可能永远不会将他与书法家联系在一起。
熙宁十一年(1078年)作《黄楼赋》,苏轼赞他“有屈宋之才”。元丰七年(1084年)秦观自编文集十卷后,苏轼为之作书向王安石推荐,王安石称他“有鲍、谢清新之致”。因秦观屡得名师指点,又常与同道切磋,兼之天赋才情,所以他的文学成就灿然可观。
北宋著名词人文豪秦观《行草书法》赏析
文豪秦观《行草书法》之一
文豪秦观《行草书法》之二
北宋著名词人文豪秦观《行草书法》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过扬州,亲自看望秦观,正巧孙觉、王巩亦在高邮,乃相约游东岳庙,载酒论文,吟诗作赋,一时传为佳话。
文豪秦观《行草书法》之三
文豪秦观《行草书法》之四
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秦龙图墓”几个大字。高邮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文豪秦观《行草书法》之五
文豪秦观《行草书法》之六
后于元丰八年(1085年)考中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二年(1087年)苏轼引荐为太学博士,后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哲宗于绍圣元年亲政后(1094年)“新党”执政,“旧党”多人遭罢黜。
文豪秦观《行草书法》之七
文豪秦观《行草书法》之八
文豪秦观《行草书法》之九
秦观出杭州通判,道贬处州,任监酒税之职,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徽宗即位后秦观被任命为复宣德郎,之后在放还北归途中卒于藤州。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其散文“文丽而思深”。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
北宋著名词人文豪秦观《鹊桥仙》赏析
北宋著名词人文豪秦观《鹊桥仙》释文: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先从题目来看,就看不出和牛郎织女有什么关系,再从内容来说,实在平淡无奇。这就显得秦观这首词的可贵和优秀之处来,至于这首词为什么脍炙人口,脱颖而出,流传千古,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赏析一下它的美妙之处吧!
此词上阕前三句“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给我们描绘一幅七夕的美景,直接点题。天空漂浮着缕缕纤细的云彩,变化多姿,奇巧无比,仿佛是织女灵巧双手的神奇编制,一方面暗喻织女编织云锦的精巧,另一方面给我们营造人间正是乞巧节的特定情境。一道明亮的光辉划过天际,划过纤云,暗喻牛郎急切地像飞一样奔向织女,一起传过去的还有长期离别的绵绵愁恨。
在七夕这一天的夜晚,两人通过鹊桥度过辽阔的银河,来赴这一年一度的欢会之期。前两句,一句写织女,一句写牛郎,既给我们营造七夕的美好氛围,也将我们的两位主人公的形象展现出来,还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第三句,阻隔牛郎织女相会的银河的辽阔,表现出两人相见的来之不易,也隐含有两人由于长期分离的绵绵相思就像这银河一样漫长。可喜的是,虽然相隔遥远,路途艰难,但是两个相思的爱恋之心终于在这一刻相遇,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多么美妙无比的夜晚啊,让词人深深地感动!
接下来的两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是词人的有感而发,从离恨之中醒来,转入到昂扬之中。每年一度的相会,来之不易,尤其珍贵,珍贵的不仅仅是时间和机会,更珍贵的是真挚的爱情。虽然远隔茫茫银河,但是心与心的爱恋让彼此牵挂,距离再远,时间再久,也不能消磨彼此的深挚真情。
人间无数的男女之间虽然离得很近,初恋的满口甜言蜜语和海誓山盟,在时间和距离面前暗淡失色、一击即溃,往往落得分手的结局,难怪王实甫在《西厢记》里要发出“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呼唤和祝愿呢!词人在这里把“一”和“无数”对举,十分的巧妙,这是两个极端,一般来说“无数”大过“极端”,但是事物是变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一”就可以胜过“无数”,这个条件就是真挚纯洁永恒的爱情。同时,词人还借高爽的秋风与纯白的露水来烘托牛郎织女高尚、纯洁的爱情。
在这里,这两句,表达词人的爱情观,词人认为只要有真挚坚贞的爱情存在,就算一年一次的相逢的牛郎织女,也胜过那些没有真爱却生活一辈子的男女。词人认为没有真爱,就算在一起也是枉然,他把爱情的深挚坚贞放在两性生活的第一位,这在当时讲求门当户对、光宗耀祖婚姻观念盛行的年代是在是石破天惊,振聋发聩!
此词下阕前三句“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表现的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柔情蜜意和复杂情感。“柔情似水”,一年一度的欢会,在此刻似水一样绵长和娇柔,像水一样如胶似漆,融合无间,像水一样深沉阔大,浩淼无边。“佳期如梦”,美好的时刻仿佛在梦中一样,这一刻来的多么不容易,让人像是在做梦一般不敢相信,像梦一样短暂而美好,这是由于长期分离所产生的一种复杂感受。
“忍顾鹊桥归路”,一年一次的相逢,像梦一样短暂而美妙,他们怎么忍心回顾鹊桥归路呢,怎么忍心再离开彼此呢?一个“忍”字,用的奇妙无比,“忍”其实是“不忍”,饱含着无限的依恋,无限的惆怅,无限的辛酸,无限的爱意!这里由“柔情”和“佳期”中醒来,突然坠入到离别的深渊!
最后两句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收尾,堪称经典,也出人意料。如果词人接下去写离别如何的愁苦的话,我想这首词的艺术水平将大打折扣,将陷入一般的男女爱情之词的陈词滥调。我们的词人带给我们的是惊喜,是化腐朽为神奇。
虽然这两句话在我们看来是一种自我安慰,但是也透露出词人是相信永恒爱情的存在的。朝朝暮暮的相逢相依相守,是属于人间男女的,对于牛郎织女来说这是不可能的。虽然凡夫俗子整天相守,如果没有真挚坚贞的爱情,那又有什么意义呢,那怎么能够幸福呢?
虽然牛郎织女一年只有七夕能够相会,虽然他们平时远隔茫茫银河,虽然他们遇到重重阻碍,但是他们是真心相爱,他们的爱至死不渝,海枯石乱,真实的距离已经不是问题,因为他们的心互相牵挂,紧紧相依,心心相印,这是何等的幸福,这是凡夫俗子无数次相遇都得不到的幸福!这一刻,在牛郎织女眼中化为永恒的美好和幸福!
总之,这首词在短短的篇章中把牛郎织女的相会表现的优美动人,也表达秦观的爱情观——真挚深切、纯洁坚贞。这首词不落俗套,独出机杼,我想这就是它卓绝千古的原因所在吧!我们以一首乐府民歌结束我们今天的赏析吧!
北宋著名词人文豪秦观《秦观迎娶苏小妹》赏析
北宋著名词人文豪秦观《秦观迎娶苏小妹》
秦观没有显赫的出身,父亲只做过不大的小官,不过父亲曾经在太学学习过,知识渊博,对秦观早年教育有很好的引导作用。秦观自幼聪颖过人,读过的书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不幸的是,秦观15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失去了经济支柱,秦观的家庭生活变得贫困。
为了改变家境,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秦观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这一年他已经30岁了。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的他,意气风发,豪情万丈。但是到了开榜的时候,他从头看到尾,也没找到自己的名字。这对秦观是个巨大的打击,他回到家闭门不出,从此一个人独自看书学习。
元丰四年(1081年),秦观第二次参加考试,依旧名落孙山,两次失败给了他当头棒喝。秦观开始反思自己,年少时候喜欢喝酒游玩,沉不下心读书,痛定思痛,他开始认真读书。北宋时期想要进入官场,还需要有人赏识和推荐,于是秦观萌发了拜苏东坡为师的想法。但苏东坡此时已经名满天下,想要结实他的人成千上万,秦观该如何引起苏东坡的注意呢?
秦观得知一个消息,苏东坡要来扬州游玩,他灵机一动,自己先跑到扬州一个著名寺庙,他在寺庙的墙壁上,模仿苏东坡豪放的字迹,挥毫题词,而后静候苏东坡的到来。果然,如同秦观预料,苏东坡看到墙壁题字吓了一跳,他想来想去,也不记得自己来过这里,还题过字。后来,苏东坡的至交孙觉送上秦观的作品,大文豪恍然大悟,原来寺庙题词的人,就是他!有了这个基础铺垫,当秦观再来拜访的时候,苏东坡欣然接纳他为弟子。
秦观再试苏小妹:在苏东坡的鼓励下,元丰八年(1085年),秦观再次参加科举考试。这一次有了他自己的刻苦攻读,再加上苏东坡、王安石等人的大力举荐,秦观顺利地高中进士。后来,秦观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一起,被称为“苏门四学士”。苏门弟子众多,有四五十人之多,而获得如此桂冠的只有四人,秦观的地位可见一斑。
秦观趣事:秦观在民间流传最广的传说,恐怕要算他娶了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了。苏小妹三难秦少游:聪明男子做公卿,女子聪明不出身。若许裙钗应科举,女儿那见逊公卿。
他自幼聪慧,饱读诗书,才华横溢,是北宋有名的才子。他听说苏洵为使女儿选中真正的才子,要求向苏小妹求婚的人一律写文章呈她批阅。于是,他便从扬州赶到京城,想当面试一试苏小妹的才学,如果真是一才女,就去应试求婚。
一日,秦观打听到苏小妹要到庙里敬香,他就乔装成一个道士,提前到庙里等候。
当苏小妹来到庙里刚一下轿,秦观急忙上前,佯装化缘,吟出上联:小姐多福多寿,愿发慈悲 。
苏小妹见化缘的是一个年轻道士,心中有些不快,一边向庙里走,一边吟道:道士何德何能,敢求布施。
秦观听罢,觉得苏小妹对得不错,还想说什么,只见苏小妹急步向大殿走去。
秦观再试苏小妹
秦观听了苏小妹随口吟出的下联,心中非常高兴,她果真很有才学,而且人也长得漂亮,已经倾心于她了。但又一想,仅此一句尚不能肯定其才华,因此,紧追几步,又在她后面吟出一联:愿小姐身如药树,百病不生。苏小妹仍继续往前走,头也不回地答道:随道人口吐莲花,半文无舍。
少游直跟到轿前,又问讯云:小娘子一天欢喜,如何撒手宝山?小妹随口又答云:风道人恁地贪痴,那得随身金穴!
秦观虽然受到冷遇,但目睹苏小妹举止落落大方,文思如此敏捷,三副对联对得既快又巧妙,对她更加爱慕,心想:真不愧为苏门之后,当代一才女。
苏小妹难新郎:秦观到了苏府,见了好友苏东坡,然后拜见了苏洵,讲明向苏小妹求婚之意。他就暂住苏府,与苏东坡吟诗作对。
一日,求婚者相继来到苏府,应试者每人做一篇文章。苏洵看见泰观的文章与众不同,便转给女儿批阅。苏小妹对秦观的文章很赏识。于是,苏洵便决定选秦观为婿。就在苏家办婚事。
结婚之日,苏小妹才认出新郎原来就是在庙里纠缠自己的疯道士,便想出新婚之夜三难新郎的主意,出一出在庙里所生的气,同时也跟他开一个玩笑。
洞房之夜,苏小妹将秦观关在门外,命丫环给他三道试题,答出来,才能入洞房。
铜铁投洪冶,蝼蚁上粉墙。阴阳无二义,天地我中央。
少游想道:“这个题目,别人做定猜不着。则我曾假扮做云游道人,在岳庙化缘,去相那苏小姐。此四句乃含着‘化缘道人’四字,明明嘲我。”遂于月下取笔写诗一首于题后云:化工何意把春催?缘到名园花自开。道是东风原有主,人人不敢上花台。
丫鬟见诗完,将第一幅花笺褶做三叠,从窗隙中塞进,高叫道:“新郎交卷,第一场完。”小妹览诗,每句顶上一字,合之乃“化缘道人”四字,微微而笑。少游又开第二封看之,也是花笺一幅,题诗四句:强爷胜祖有施为,凿壁偷光夜读书。缝线路中常忆母,老翁终日倚门闾。
少游见了,略不凝思,一一注明。第一句是孙权,第二句是孔明,第三句是子思,第四句是太公望。丫鬟又从窗隙递进。少游口虽不语,心下想道:“两个题目,眼见难我不倒,第三题是个对儿,我五六岁时便会对句,不足为难。”再拆开第三幅花笺,内出对云: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观却被第三道题难住了,急得来回踱步。正好苏东坡从这里经过,听到了苏小妹出的上联,本想提醒妹夫,但又怕伤了他的面子,因此,当秦观踱步到池塘边时,苏东坡捡起一块石子投进池塘。顿时,清彻的池水映着的星光月影四散开去。秦观见此情景,便吟道:投石冲开水底天
苏小妹听罢,遂开门迎新郎入洞房,共度良宵。
秦少游总算是进入闺房了,这样就完事了吗?并没有,苏小妹对秦少游的考核还有最后的终极大关,苏小妹娇嗔道,“月朗星稀,今夜断然不雨”,这也是一语双关,要是答不对,可别想有那啥啥啥,秦少游一听,立马会意,一脸温柔地说到,“天寒地冻,明朝必定成双”。苏小妹这才与如意郎君度过了美妙的洞房花烛夜。这两句对联,类似现代的“谐音梗”,而且内涵丰富,心意相通之人,一听就知道是什么意思。
高阳台上酷相思,为娘心念天仙子;满庭芳中诉衷情,小女难得相见欢。
传说苏小妹的女儿是个很有志气的女孩子,在婚姻问题上很有主见,自己作主嫁给了一个家境不好却十分有才气的穷秀才。
女儿嫁出去之后,苏小妹很不放心,总担心闺女在夫家受不了那份罪。有一天,风雨交加,苏小妹担心女儿住的那两间房漏雨,便顶着风雨到女儿家去了。
一进女儿家小院便听到女儿与丈夫的读书声。苏小妹没有急于进屋,先打量了一下两间顶上半瓦半草的房子,窗子已经因年久失修而坏了,大概是为了遮风雨吧,窗台上一盆挨一盆地摆满了海棠花,海棠花的枝叶把大半个窗户都遮住了。
苏小妹走上前去,刚到窗下,便听到室内的读书声骤然停止了,女儿欢笑着冲出屋来,把母亲让进屋中。苏小妹坐定之后,环顾室内,见摆设虽然简陋却井井有条,便指着摆满窗台的海棠问女儿:半窗红花为防风雨?
女儿刚要点头说“是”,又一想,“不对,母亲这不是说了半副对联叫我对吗?”便马上改口说:一阵乳香便知母来。
苏小妹知道女儿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因为自己在上联中用了“红花”、“防风”两味中药名,女儿不但巧妙地用“乳香”、“知母”两味中药相对,而且说明了刚才读书骤停的原因,看来女儿出嫁后才学确是长进了。
这时,女儿端上茶来,一边请母亲饮用,一边问母亲冒雨而来有何急事,苏小妹说:“哪有什么急事,就是为了来跟你对对子的。”说罢,她又道出了一个上联:高阳台上酷相思,为娘心念天仙子;
女儿听母亲是因为放心不下才来的,并在上联中用了“高阳台”、“酷相思”、“天仙子”三个词牌,对起来不易,便故意在母亲怀中撒了一会儿娇,拖延了一段时间后,下联也构思出来了:满庭芳中诉衷情,小女难得相见欢。
下联中也用了三个词牌名:“满庭芳”、“诉衷情”、“相见欢”。苏小妹见女儿生活虽然清苦,但夫妻相亲相爱、志同道合,便给女儿留下一些钱,放心地回去了。
明代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有“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故事的男主人公就是秦观。后来舞台上的《眉山秀》、《三难新郎》、《鹊桥仙》等故事,都说秦观娶了苏小妹,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历史上苏东坡没有妹妹,苏小妹这个人物是杜撰的,苏东坡只有一个姐姐叫做“八娘”,但是八娘的命运很惨,比苏东坡大两岁,嫁给一个浪荡公子,婚后遭到虐待,公元1052年,17岁时就郁郁而终了。秦观出生于1049年,这个时候只有3岁,怎么可能娶苏东坡的姐姐呢?秦观娶的是徐姓富商的女儿,叫徐文美,但后人猜测夫妻关系不好,因为秦观的诗歌基本没有提及过她。之所以有秦观迎娶苏小妹这种传言,可能是因为秦观与苏轼的关系比较亲密,于是后人让他俩亲上加亲,也算是一种美好的祝福吧。
进入官场的秦观,官位不高,权责不重,按理说在官场应该比较太平。但由于他与苏东坡关系亲密,而苏东坡一生命运起伏,所以秦观也连带着荣辱与共。苏东坡被贬到南方,一个在海南岛,一个在雷州半岛。公元1098年,苏东坡北归途径雷州时,曾与秦观小聚,在苏东坡乐观开朗的感召下,秦观也变得较为豁达。公元1110年,宋徽宗即位,秦观被召回,回程路上病逝,享年52岁。秦观一生仕途平平,但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很大成就,被称为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
秦观的词风有一个渐变的过程。早年的秦观虽然并不得意,但是毕竟青春年少,对仕途还是抱有希望的,青春朝气尚存,还保留对生活的激情和向往,词风相对来说就比较缠绵婉转,婉丽清新。贬谪之后的秦观,陷入无休无止党争中的秦观,心境就变得大不一样的,朝气蓬勃被消磨殆尽,忧郁寡欢、哀怨悲苦取而代之,相应的词风就变得凄丽哀婉,幽冷凄厉,深沉凝重。
北宋草书的发展是处在由唐向元明清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草书书法发展史上来看,北宋草书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个环节。从整体上是积蓄力量将北宋草书的影响逐渐扩大,宋太宗、王着正是其中的核心人物。黄庭坚代表了北宋草书的巅峰,狂草的创新极大丰富了后世对草书章法以及笔法的认识,后世更将黄庭坚淋漓尽致的草书风格推向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