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事角度回顾这一年,很不太平,欧亚大陆岛多个敏感地带燃起战火。两个主要冲突,一是东欧的俄乌战争,二是中东的巴以冲突。
这两场冲突的相同点,是都有美国在幕后支持拱火。但结果很不一样,从舆论战角度看:在中文互联网,乌克兰已经反攻到莫斯科;以色列的人设则塑造失败,成了施暴者、加害者。
这就是美国舆论战实力:现有的资源只能维持一条战线。
从火力战角度来看,美国也好不到哪去,155毫米榴弹仅能维持一个方向,且不能连续供应,这还是集中全北约的力量。至于高端的海马斯火箭炮、战术弹道导弹,只能说是配合舆论战,极少的数量无法改变战场态势与最终结局。
也就是说,美国可以提供的战争资源,不管是软攻击、还是硬火力,无法维持两个方向的消耗。至于出动人力,那是美国政客都不敢考虑的选项。这些显而易见的事实,确实有些意外,美国何以成这样?
对于乌克兰战场,美国及北约的低战备程度导致无法快速支援。苏联解体后,北约战备水平持续走低,欧洲很多国家连装甲团都养不起,例如荷兰。至于物资储备、战备部队数量,都处于三分之一以下水平,根本无法快速发起一场全面战争,更无法打持久战。
在中东,美国压根没有做好打大规模冲突的准备,甚至在情报方面都是滞后、失灵的。至于美国支援,远水解不了近渴,繁琐的决策程序、部队反应时间、弹药生产周期,让以色列露出了底裤,梅卡瓦成了笑话。而且经过乌东的消耗,美军可以动用的余粮实在是不多,万一在第三个方向出现情况怎么办?
这就是美国的实力:内忧外患。这个时候还在煽风点火,不是引火烧身吗?给人一条路,就是给己一条路。要不,美国亲自上场表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