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赋权”变“甩锅”,还基层良性治理生态

蒙蒙娱乐趣事 2024-12-09 03:40:20

近年来,行政执法权下放乡镇(街道)成为行政体制改革中的关键一环,初衷无疑是为了强化基层监管、提升行政效率,实现治理重心下移,让公共服务与执法监管更贴近群众需求。然而,现实执行却频频走样,陷入“乱下放”怪圈,不仅未达成预期效果,还给基层带来沉重负担,“赋权”之名大有沦为“甩锅”之实的趋势。

不可否认,合理的执法权下放意义重大。乡镇(街道)直面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熟悉本土民情,能精准快速处理违建、小商贩违规经营等琐事,避免“看得见管不着、管得着看不见”的治理僵局。这本该是激活基层治理活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的有力举措,却因盲目下放,陷入僵局。

现实场景里,下放乱象丛生。诸多权力未经考量适配度就一股脑儿涌向基层,全然不顾基层实际承接能力。有的偏远乡镇编制紧张,人手寥寥无几,服务群众已分身乏术,面对环保、市场监管等专业性执法权,专业知识匮乏、执法经验为零,如何能妥善执行?职能部门“一放了之”,配套的人员编制、经费支持却不见踪影,业务指导更是奢望,基层手握权力却举步维艰,空有责任却无力履行,工作陷入停滞与混乱。

更恶劣的是,部分职能部门心怀“小算盘”。将棘手难题、历史遗留“硬骨头”统统甩给基层,自己择取轻松事务;或是打着“赋权”幌子,推卸执法主体责任,摇身一变成为监督者,坐收“监管红利”。出了问题,基层首当其冲被问责,职能部门置身事外,基层干部有苦难言,一腔怨气只能默默咽下。长此以往,不仅打击基层工作积极性,更让治理缝隙不断增大,民生诉求难以有效回应。

要扭转这一局面,需多方合力、精准施策。上级部门首当精准“把脉”,科学筛选下放权力清单。组织专业团队深入调研基层,结合地域特色、经济水平、人员结构,考量权力下放必要性、可行性,摒弃“一刀切”做法,确保下放权力基层接得住、用得好。

人员与经费保障是“硬支撑”。按照权力下放规模、复杂程度,合理增配基层编制,通过定向招聘、跨区域调配专业人才,充实执法队伍;同步加大财政倾斜,设立专项经费,用于设备购置、人员培训,让基层执法有底气、能作为。

业务指导不可或缺。职能部门不能“一放了之”,需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定期派遣业务骨干下沉基层,传授执法流程、法律适用要点;搭建线上交流平台,实时答疑解惑,助力基层执法人员快速上手、规范操作。

监督考核机制要重塑。明确权责界限,厘清下放权力的责任归属,出问题不能一味苛责基层;构建科学考核体系,将权力运行成效、群众满意度纳入考核指标,激励基层用好权力;反向监督职能部门指导、协助工作落实情况,对“甩锅”行为严肃追责。

行政执法权下放不应是职能部门的“甩包袱”手段,而应是夯实基层治理的“奠基石”。唯有回归“放管服”初心,精准赋权、全力赋能,才能让基层挣脱困境枷锁,焕发出强劲治理效能,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0 阅读:4

蒙蒙娱乐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