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量女配夫。作品中没介绍夏金桂的母亲是瞎子。那么,就算再没有自知之明,她也不可能完全不知道夏金桂是个什么东西。
夏金桂生得不丑,也识得几个字。这些都是一眼能看出来的优点。但是“娇养太过”、“盗跖的性气”、“爱自己尊若菩萨,窥他人秽如粪土;外具花柳之姿,内秉风雷之性”这些问题,都是内在的,要长期接触才能发现。
古代女子没有社交的机会。《知否知否》里打马球什么的,完全是现代人的编撰。《红楼梦》贾母过寿,南安太妃邀见几位姑娘;王子腾嫁女,请外甥们去“闲乐一日”,就是她们难得的社交机会了。再有就是亲戚、奴仆往来,口耳相传,比如周瑞家的评论香菱的相貌与秦可卿相似,甄家的四个女人介绍甄宝玉的性情。
夏家的排场不如贾府那么大,不可能像贾府一样,奴才往往父母亲戚都是贾府的“家生子儿”。所以夏金桂的优点缺点、长处短处,在她生活的那个小范围之中,是瞒不了人的。而出了那个圈子,比如千里之外、多年不往来的薛家,一时无从知道。
夏金桂这样泼悍的女孩子,本乡本土、知根知底、家世又差不多的人家,谁愿意娶回来做“搅家星”?当然也不是说绝对嫁不出去,只好降格以求罢了。
恰好这个时候,薛蟠出现了。
恋爱的时候,总是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对方——也包括对方家人看的。薛蟠也有他“最好”的一面,虽然不多。
薛蟠长相不算太差,有那么个亲妹妹、那个么堂妹妹,就可想而知。他差的气质,又俗又呆又霸道,但是在不熟悉的远亲家做客,难道还会把这些表现出来?况且夏家奶奶寡居多年,并没有机会接触很多年轻男子,也没有很高明的鉴别力。
薛家是世家,现在虽然衰败了,但外面一时也看不出来。邢夫人答应把女儿嫁给薛蝌时,也考虑了薛家“现今大富”的因素。
并且,薛家还有贾家这么一门显赫的亲戚呢。求亲的时候,不是薛姨妈派人去,而是“和这里姨太太、凤姑娘商议了,打发人去一说就成了”。没见过世面的人家,往往会有“亲戚这么显贵,本家也差不了”的误会。
就在这一半真实、一半虚幻的情形里,夏金桂把女儿许配给了薛蟠。不许给薛蟠,又许给谁呢?
夏金桂已经是个难题了,夏奶奶未必不知道;恰好薛蟠上门,一见钟情,又派人求亲;夏奶奶想必是怀着“始料不及此”的心情,高高兴兴答应了这门亲事的。
可是嫁过来之后,一半的真实蜕去了光环,一半的虚幻却显现出来,薛蟠当然有泡沫破碎的幻灭感,夏金桂又何尝不是大失所望?于是就开始折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