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物保护法实施后首例:抖音网红因卖高仿青铜器判12年

古玩行观察 2025-03-29 22:18:53
案件概述:直播带货背后的文物犯罪

2025年3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正式实施。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文物保护法甫一落地,便引发一起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案件——某头部直播平台网红因销售高仿青铜器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该案不仅是新法实施后的首例判决,更因其涉及新型犯罪手段、巨额涉案金额和跨境犯罪链条,成为司法实践中严惩文物犯罪的标志性案例。

据司法机关披露,该网红通过抖音直播间以“海外回流”“皇家御用”等话术兜售高仿青铜器,累计交易金额达870万元。经鉴定,其销售的“西周青铜鼎”“战国错金壶”等器物均为现代仿制品,部分使用环氧树脂、纳米氧化钴等新型材料伪造包浆。案件侦破过程中,警方在其仓库查获仿古材料1.2吨,并发现其通过暗网联系境外买家,企图将仿品销往迪拜、新加坡等文物交易活跃地区。新法背景:文物犯罪量刑标准的重构

此次判决的法律依据直指新法第266条,该条款将制售假古董案件划分为三档量刑标准:

基础档:诈骗金额5-50万元,处3-10年有期徒刑;

加重档:50-1000万元,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

顶格档:超1000万元或造成文物灭失,可判无期徒刑。

值得注意的是,新法引入“穿透式金额认定规则”,将犯罪集团用于引流推广、仓储物流等支出均计入犯罪成本。本案中,网红团队为扩大销售投入的直播设备采购、虚拟货币结算费用等320万元被纳入案值,最终使总金额突破800万元,直接触发加重档量刑标准。案件细节:新型犯罪手段与司法突破1. 直播带货的隐蔽性犯罪

该网红通过“鉴宝教学”“工厂直供”等话术规避平台审核,其直播间日均观看量超50万人次。司法机关在侦查中发现,其团队成员频繁更换交易账户、使用隐蔽通讯工具讨论做旧技术,甚至购买《文物材料科学》等专业书籍伪装专业性,符合新司法解释中“主观明知”的推定规则。

2. 技术伪造与跨境链条

犯罪团伙采用3D扫描技术仿制一级文物纹饰,利用区块链技术伪造文物溯源信息。在跨境销售环节,通过迪拜自由港转运仿品至东南亚市场,单笔交易使用虚拟货币结算高达150万元。这种“材料供应-生产加工-鉴定背书-跨境销售”的完整犯罪链条,被新法明确列为“特别严重情节”。

3. 文物鉴定与证据固定

案件侦破过程中,中科院文物材料基因库对涉案物品进行137项指标比对,发现仿品铜锈成分与出土文物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司法机关创新采用“电子数据取证+专家辅助人”模式,固定网红团队通过暗网联络境外买家的聊天记录,形成完整证据链。法律分析:首例判决的示范意义1. 量刑标准的突破性适用

本案主犯被判12年有期徒刑,创下直播售假文物案件量刑新高。司法机关在判决书中特别指出,其行为不仅扰乱文物市场秩序,更严重损害中华文化传承,符合“造成文物灭失等严重后果”的顶格档适用条件。

2. 平台责任的首次追究

根据新法第48条,直播平台因未履行内容审核义务,被处以涉案金额20%的罚金(174万元)。这是国内首例对网络服务提供者追究连带责任的案例,标志着平台从“被动监管”转向“主动治理”。

3. 国际协作的司法实践

案件侦办过程中,通过国际刑警组织ID-Art数据库实现与新加坡、阿联酋等国的信息共享,成功冻结境外涉案账户。这种跨国司法协作模式,为打击文物犯罪全球化趋势提供了新范本。

行业影响:文物市场的重塑与反思1. 材料溯源制度的落地

新法实施后,对环氧树脂、纳米氧化钴等23种仿古材料实施电子备案,购买超1公斤需提供用途说明。本案中查获的仿古材料已全部录入国家监管系统,相关供应商面临吊销营业执照处罚。

2. 直播带货的合规转型

头部平台已启动“文物类商品专项整顿”,要求商家提供文物合法来源证明,并接入文物DNA数据库进行实时比对。某古玩直播间负责人表示:“现在每件商品上架前都要经过三重审核,违法成本太高了。”。

3. 收藏观念的纠偏

案件引发社会对“捡漏文化”的反思。东南亚最大古董商李鉴宸指出:“中国新文物保护法不仅严惩制假售假,更通过高额罚金和信用惩戒,彻底打破‘高仿品无风险’的侥幸心理。”。专家观点:文物保护法治化的新起点

中国政法大学霍政欣教授认为,本案判决体现了三个突破:

技术侦查的突破:首次将区块链溯源数据作为定罪证据;

量刑标准的突破:将跨境犯罪情节纳入加重处罚考量;

治理模式的突破:构建起“司法审判+行政监管+社会共治”的立体化保护体系。

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负责人则强调,此案暴露出文物市场仍存在“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乱象,下一步将重点推进:

建立文物交易“黑名单”制度;

推广文物鉴定“一物一码”追溯系统;

开展“清朗·文物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结语:法治利剑守护文明根脉

从“8·15假古董诈骗案”到“抖音网红售假案”,司法实践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捍卫文物安全。新法实施半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已批准逮捕文物犯罪1069人,提起公诉1910人,追缴涉案文物17万件。这起首例判决犹如一记警钟,提醒从业者:文物不是商品,历史不容亵渎。唯有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守护文明根脉,方能实现“让文物活起来”的时代命题。

0 阅读:1
古玩行观察

古玩行观察

放大镜下的古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