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注重自我,越来越有个性,对什么事情都是有话直说,绝不精神内耗自己。
就说这次巴黎奥运会的采访吧,很多国内的采访人在采访中国队的运动员时,所提的许多问题都过于娱乐化,毫无专业水准,更有许多采访者“爹味”浓郁,但遇到了有话直说的“00后”运动员,可以说是频频碰一鼻子灰。
先说全红婵。
这位17岁的奥运小将、天才少女,在面对采访者的一些奇葩问题甚至是出现了严重失误的问题时,直球回答,不留情面。
1、记者问:三米板你在练吗?
全红婵:我是跳台的,你问我三米板?
2、记者:你飞得累吗?
全红婵:什么??
记者:你留给我们和公众的大多都是快乐,那别人都关心你飞得高不高,但实际上你累吗?
全红婵:你这话问的,谁不累啊!
这位记者可能是想显示自己对奥运冠军的关心,但问题却问得拙劣。
众所周知,体育运动的日常训练非常枯燥非常辛苦,运动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拼搏努力,才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在一块块奥运金牌的背后,是这些从小训练的运动员们的辛劳与汗水。
天才的背后其实是由汗水和泪水凝聚而成。
所以记者这话问得太搞笑了。
3、记者:你总说“小小巴黎,拿捏”,那我考一考你“拿捏”用英语怎么说?
全红婵:不会。
记者:那我教教你好不好?
全红婵:不用了,我不想知道。
感觉这名记者是把全红婵当小孩子,想在小孩子面前显示自己比她某一方面懂得多的优越感。
正如与长辈亲戚一起吃饭时,对方总想着给年轻人展示一下自己的“博学”。
但在奥运会这个运动员的主赛场,记者要采访的运动员,才是主体,所以记者提的问题,应该围绕着巴黎奥运会以及运动员的运动项目这两个专题展开,而不是扯些杂七杂八的。
4、记者:你觉得胜利的关键在哪?
全红婵:关键在我自己。
5、记者:会不会因为年龄增长改变自己?
全红婵:为什么要改变?我觉得我做我自己就好了呀。不会因为年龄而去改变自己。
再看潘展乐。
1、采访人华少(就是那个当年靠着《中国好声音》节目而走红的主持人):请你用一种动物比喻自己。
潘展乐:我是人。
2、华少:请用你的家乡话说一下“潘展乐”三个字,让大家感受一下,我们温州的方言和这个谐音。
潘展乐:我不会啊。我们都说普通话的啊。
3、主持人:潘展乐自己,还有覃海洋、徐嘉余、孙佳俊、汪顺,你觉得谁最帅?排个名的话,第一名是谁?
潘展乐:谁最帅?都是第一啊。
感觉这个主持人问题问得就很无聊,在奥运赛场这个靠运动技能比拼的场所,你在这里比谁帅?
感觉主持人是把奥运会当成娱乐圈了。
4、主持人:有个好消息,华少是首席追星官,非常多的我们中国队的奥运冠军啊,都在这和华哥许愿,比如说,我想看哪个歌手的演唱会,或者哪个歌手的电影之类的,我特别喜欢哪位艺人,这些华哥都承诺可以打包票。那问问乐乐吧,你有没有想要去看的演唱会呢?
潘展乐:我只想回家好好休息一下。
的确有些运动员也追星,华少如果可以帮助运动员顺利追到星,对于追星的运动员来说,是件开心的事。但这种事情,私下交流即可,有必要拿到公开的采访场合来说吗?
感觉华少和主持人有炫耀自己娱乐圈资源的嫌疑。
5、记者:除了游泳之外还喜欢做什么?
潘展乐:没有什么喜欢的。因为空余时间都被你们拉回来,在这做采访。(说完别过脸去笑)
看看同一个采访问题,港媒记者和内地记者的对比。
港媒记者:我看你第三跳的时候,“有一点点失准”,就是入水的时候水花比较大一点,当时跟师姐只相差1.6分,那时候你怎么想的?
内地记者:你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失误”,讲讲当时出现了什么问题?
同样是采访游泳运动员,同样是游泳运动员动作没有做到完美,看看不同记者的提问,差距有多大!
港媒记者会委婉指出问题,而且会详细描述当时的情况再温和提问,而内地这位记者,是直接上来就批评运动员,“你出现了严重失误”,这不但让运动员当场下不来台,还会给运动员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会不会影响接下来的心态和比赛,都很难说。
所以,记者不是那么好当的,要采访奥运冠军、采访奥运运动员的记者,更不是可以不做任何准备,张口就来的!
对比一下港媒记者,再看一下内地某些记者(当然多数记者还是很称职的,具有专业素养的,主要这些采访奥运中国队的采访人,很多并不是专业记者,而是娱乐类的主持人等等),就看出采访水准的差距来了。
好在这些“00后”的运动员,都不再像前辈们那样说话瞻前顾后的,而是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不爽就直接怼回去,主打一个“做自己”。
而且他们也都不喜欢唱高调,说那些冠冕堂皇的话,去讨好媒体,讨好大众,而是怎么舒适怎么来。
就比如潘展乐在被记者问道,在特别激烈的这种竞争和大的压力之下,如何自己去消化时,潘展乐回答说,为什么要自己消化,全部都忘记就行。
还有主持人问潘展乐:如果你对不认可你的人,去说一句话的话,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
潘展乐反问:我为什么要对不认可的人说话呢?我不理他不就好了吗?
感觉潘展乐虽然年轻,但是头脑很清醒,内心很有主见,遇事绝不内耗,真可谓是年轻一代活出自我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