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拥有了被讨厌的勇气,于是有了真正幸福的可能
正是因为这一句话,我去看了这本书,这本书像一面棱镜,并不是要去吸引被讨厌的负向能量,而是,如果这是我生命想绽放出美的光彩,那么,即使有被讨厌的可能,我都要用自己的双手双脚往那里走去;
从而折射出现代人最隐秘的生存困境:我们既渴望自由又恐惧孤独,既想特立独行又渴求群体认同。阿德勒给出的不是非此即彼的答案,而是一套动态调节系统,我就我的感悟浅淡说下自己的看法。
这本书就像心理防弹衣:
过去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别把回忆当枷锁
你的情绪你拎走,我的地盘我做主——划清责任边界
不要跪着求掌声,站着活自己爽——接纳有人不喜欢你
人生不是单机游戏,组队打怪更有趣——建立合作型关系
就算每天躺平,你也是世界的拼图——存在即意
一、为什么我们总怪过去?核心:不是过去害了你,是你用过去当借口
常见误区:
“原生家庭让我自卑”“前任让我不敢恋爱”…其实这些说法都是在逃避改变。就像有人总说“我学历差所以升不了职”,真相可能是害怕竞聘失败丢脸,干脆拿学历当安全牌。
怎么做:
每次想抱怨过去时,改成问自己:“我现在到底在怕什么?”比如同事聚会没叫你,别想“他们一直排挤我”,而是问“我是不是怕主动融入会被冷落?”
二、关你啥事 vs 关我啥事核心:分清谁该背锅
经典场景:
同事求你帮忙做他的PPT。你的课题是评估是否影响自己工作,拒绝后他生气是他的课题。就像你认真准备了汇报(你的课题),领导喜不喜欢(他的课题)不是你能控制的。
防坑指南:
别把课题分离当冷漠借口!比如父母催婚是他们的课题,但你可以选择温和沟通:“我知道你们担心(他们的课题),但我需要时间想清楚(我的课题)。”
三、不当好人也没关系核心:被讨厌才能活出自己
现实案例:
朋友总找你借钱,你怕拒绝就被说小气。阿德勒告诉你:他的评价是他的事,你的底线是你的事。就像电影院有人踢你椅背,你提醒他可能被骂“事多”,但忍受还是制止的选择权在你。
实操技巧:
建立“拒绝能量条”:每周留3次说“不”的机会。比如同事蹭车回家,这次你就能说:“今天不方便,建议你用打车软件。”
四、从比赛模式切换成联机模式核心:把身边人当队友而非对手
职场应用:
别盯着同事涨薪比你快,想想怎么合作拿下大项目。就像打游戏组队,法师不用嫉妒战士血厚,配合好才能通关。
家庭关系:
父母总比较“别人家孩子”?试着说:“我知道您希望我好(认可他们的焦虑),但我和小王在不同的赛道上(建立平等视角)。”
五、存在的本身就是100分核心:你活着就已经有价值
对抗焦虑:
看着朋友圈各种成功人士,记住:他们的精彩展示是他们的游戏,你的存在本身就像公园的长椅——不需要装饰成王座,能给路人歇脚就是意义。
每日练习:
睡前记录三件“存在价值”:今天安静听朋友吐槽(提供了安全感)、给流浪猫喂了粮(创造了温暖)、准时上班(维持了系统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