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农作物时用地膜,天气热了是不是得揭掉?

折角书签 2025-03-04 09:27:35

地膜覆盖的作用

不少种植户都会问,农作物地膜覆盖种植,究竟要不要揭膜?

咱们先把时间倒回到四五十年前,那时候地膜覆盖这招可是新鲜事儿,被称为“白色革命”。

地膜到底有啥好处?

大伙儿知道,地膜能保温、增温、保湿。

春天一来,用上地膜,地里的温度能蹭蹭往上涨。

玉米、红薯、马铃薯啥的,生长速度能提好多。

可问题来了,夏天热了,这地膜还管用不?

揭膜的最佳时机

有人说,夏天热了还盖地膜,根系可受不了,这时候就该揭膜了。

其实,什么时候揭膜,得看天,也得看地。

春天温度低,地膜能给地里保温。

但等气温稳定在28~30度,这地膜的作用可就变了,不是保温,而是“保烤”了。

你想啊,晴天正午,盖了膜的地表温度能奔40度以上,这土都快烤干了,作物怎么受得了?

不同作物的温度需求

农作物可不是都喜欢高温,根系最健康的温度可讲究了。

马铃薯最喜欢18~20度的温度,超过29度就罢工。

红薯呢,生长阶段不同需求的温度也不同,最怕超过38度,那时根系可就遭殃了。

玉米倒是耐热,15~35度还能活蹦乱跳,但过了35度也不行。

再说茄果类蔬菜,结果期根系温度最合适25~30度,最高不超过38度。

你看,不同作物对温度要求那么细致,夏天这地膜盖不盖,可要好好掂量掂量。

提前揭膜的风险与益处

春天早早盖上膜,地温升得快,苗出得快,长得壮,这都没问题。

但当气温上来了,不揭膜的风险就大了。

根系“蒸桑拿”,土壤干得跟撒满盐一样,不但影响作物生长,还可能直接减产。

特别是遭遇干旱少雨,覆膜的地犹如“压力锅”,这一点大伙一定体会深刻。

可是,提前去膜也不是一揭了之,还有管理工作要跟上。

中耕除草、施肥浇水一样不能少。

比如说红薯、玉米、马铃薯,去膜后得中耕除草,施肥扶垄才能健康生长。

大蒜、洋葱等蔬菜,去膜后要进行中耕、除草、施肥和浇水。

这些细节的管理,能让农作物不再受地膜恶劣环境的困扰,保证作物生长周期顺畅。

揭膜不是忽视地膜覆盖这一措施,而是在适当的时机做出正确的调整,就像我们照顾孩子,春天里的保暖固然重要,夏天一来,得及时更换轻薄的衣裳,总不能让孩子一直穿着棉袄吧?

结语

总结来说,农作物地膜覆盖种植不仅仅是“盖地膜”那么简单,什么时候盖,什么时候揭,背后都有一套科学依据。

春天盖膜,保温增温,促进作物快速生长;夏天适时揭膜,避免高温对作物的伤害,确保根系健康。

农民的辛苦我们看在眼里,每一个决定都关乎丰收和辛勤劳动的回报。

适时调整策略,就能事半功倍,让地里的作物收成大好。

希望大家能在闲暇时,走进田间,感受农作物生长的每一个细节,体会大自然的奥妙,掌握种植的智慧。

记住,“爱琢磨”的心态是成功的关键,既然你愿意去了解揭膜的原因,那这颗心可真是值得称道。

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在实际种植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让丰收成为常态。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