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要求西方提供有法律约束力的安全保障:历史教训与现实困境
你说这世界奇妙吧?一个国家被人忽悠了不止一次两次,居然还抱着一丝希望,试图从那些曾经放鸽子的大佬们那儿捞点实际好处。最近,乌克兰的新任驻联合国大使安德烈·梅尔尼克又出来喊话了,说基辅现在最急切的目标就是弄到具有法律效力的安全保障。这意思很简单,就是再也不要什么口头承诺、模棱两可的支持词汇,而是要真刀真枪地白纸黑字盖上章,以免俄罗斯再来搞事情时只能干瞪眼。但问题来了,这事靠谱吗?咱得慢慢掰扯。
先讲清楚为什么乌克兰非要死磕这个所谓“法律保障”。如果你稍微翻翻近代史,就会发现乌克兰简直是个悲情角色,被大国耍得团团转。1994年,有个叫《布达佩斯备忘录》的东西,当时美国、英国和俄罗斯三个核大国信誓旦旦地对乌克兰保证:“只要你把手里的核武器交出来,我们绝对保你的平安。”听起来多像童话故事啊!结果呢?二十多年后俄罗斯直接就把人家家的土地——没错,就是那个人人都知道的克里米亚——吞下去了。不仅如此,还在顿巴斯地区挑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小规模战争。更离谱的是,那些当初拍胸脯担保的大哥们,要么装聋作哑,要么发几句空洞声明敷衍了事。这种感觉,你懂吗?就是朋友借钱时候豪言壮语,一到还债的时候却连个人影都找不到。
而且别以为只有《布达佩斯备忘录》这么坑。《明斯克协议》也是同样套路,看着挺正式,其实压根挡不住任何风浪。从这些经历来看,难怪梅尔尼克会觉得单靠政治上的友好表态完全不足够。他心想,与其指望别人良心发现,不如先让他们写个带签名画押的条款下来,好歹看上去稳妥一点嘛。然而问题就在这里,对西方而言,这种请求似乎成了一道送命题。他们愿意答应吗?
目前来看答案很明显:八成是不愿意。怎么说呢,美国和欧洲各路政客嘴上倒是没闲着,“坚定支持”之类的话已经快变成口头禅,可真的轮到行动层面,他们一个比一个滑溜。有报道显示,目前给乌军送去援助的一堆装备,多半还是仓库里吃灰已久的老古董级玩意儿;真正先进、能改变战局的大杀器,人家留得紧紧的,比守财奴护金库还严实。这摆明了是什么思路?换句话讲,在某些西方国家眼中,乌克兰不过是一枚棋子,用来牵制俄罗斯罢了。他们打心底并没有打算倾尽全力保护它,更别提冒险跟俄全面开战。所以才迟迟拖延回应,更不用奢望立什么法定文件。
其实大家心知肚明,如果北约第五条能够适用于基辅,那才是真正靠谱。然而偏偏加入北约这条路基本堵死,无奈之下才改求替代方案,比如类似于这种具有国际效力但非北约性质的新型机制。不过,你有没有注意过,即便真有人勉强坐下来谈判,又能怎样呢?历史早告诉我们一件扎心事实:白纸黑字真的有用吗?
回忆一下前阵子的伊斯坦布尔和平谈判。当时俄乌双方貌似已经草拟好了初步协议,但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堪称神反转。据透露,美英两国强势介入施加压力,把原本可能促成停火甚至结束战争的一份协定硬生生撕毁掉。不信拉倒,再看看其他案例,无论是在中东冲突还是其他地区矛盾调解过程中,美国出尔反尔简直见惯不怪。一张写满规定义务与责任感爆棚文字合同书,在利益至上的外交逻辑面前就像秋天落叶一样随风飘散。那么此刻,即便欧美象征性地点头同意,也未必意味着未来一定照办——顶多应付舆论需求而已,到时候谁又能追究他们履行情况呢?
归根到底,这场关于“是否签署具法律效益承诺”的争执,本质仍源自全球权力格局的不确定性以及小国在其中无足轻重的位置。如果依赖外界力量替自己撑腰永远无法获得长久安全,那么即使短期内通过各种方式取得暂缓危机结果,也注定不是长远解决办法。我跟你说,不管怎么包装粉饰,一味将命运寄托他人掌控终究太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