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个“原始母爱贯注”这个术语吧,这个是精神分析里面所讲的。就是说母爱最伟大,不光是人啊,甚至动物,她们在保护自己的幼崽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母爱,都非常非常的感人至深。
而且这个母爱是天然就有的,不需要教育的,不需要教育一个母亲说,因为你应该有母爱,这是社会主义道德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你不需要这么教育她,自然就爱自己的孩子,甚至动物没有受过任何教育,她们仍旧可以拼死去保护自己的孩子,因为这是生物学的本性,它是一种本能。
在这个本能的背后,实际上它是有激素的作用的。就是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她在哺乳期,她会有一些激素,分泌的量会比较大,比如说催产素----催....产....素....一旦人有这种激素,她就会特别的温柔,特别的容易对孩子产生亲密感、喜欢,特别喜欢那种感觉。
所以一个孕妇,刚生完孩子,新生儿的母亲,看到那个长得丑丑的,但是非常小、非常弱、非常娇嫩的那个小孩子的时候,她就会油然而生,特别强烈的就是我要对他好,我要保护他,我为他,我做什么我都愿意。这样的一种强烈的情感,这就叫做“原始母爱贯注”。就是生理上生物学的原因,导致的那种自然而然就有的母爱大爆发。
但是你们注意到没有,这种原始母爱贯注,她一般坚持不了几年,在孩子很小的那几年还起作用,等到孩子逐渐的长大了,这个母亲就变心了。
就不是像孩子刚生下来时候那种感觉,说我要一心一意为孩子好,我自己什么都无所谓,什么都可以牺牲,我为孩子死都愿意。这种劲就没了,就开始烦了。“哎呦,我这孩子怎么这么烦人啊,太粘人了,我要自己跑出去玩”,就会开始有这种感觉了。
等到再大一点,孩子上学了,这个母亲就说,“哎呀,可算是消停了,可算是不用管他了。”如果孩子学习成绩再不好,这母亲可能就好烦呀,说这孩子怎么这样子,不好好学,然后那个一股无名的火就从心里面冒出来,就想揍他。
你想想哈,当你变成了那个看见孩子作业做不好,就恨不得要揍他的这个母亲的时候,你回想起来,几年前刚刚看到护士抱给你那个小婴儿时候的那种情景。这个差距有多大?
从生物学上的道理很简单,因为激素没有了,内心中的那个环境变了。对动物来说,其实这个是很必要的,就是动物呢,稍微的长大一点,这个母兽就要把它赶出去,对吧。你不能一天到晚在这啃老,你要自己过自己的日子去,对吧?家里也没有存粮,然后你天天在这吃你妈的,那你妈吃什么呀?所以就要赶出去的。
那么所以从动物学的这种本能来说,原始母爱贯注没有了之后,她本能的就烦那个孩子,想把他赶得离自己远一点。
那我们知道这样一个知识,我们能改变它吗?估计也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
就是你刚生下孩子那两年,你就是喜欢,等到孩子大一点,特别是上学了之后,你就是会时常产生反弹的那种心情。这个你怪自己也没用,它就是这样。但是我们知道这个道理之后呢,我们可以多多少少的做一些调节。
比如说当那个孩子作业做不好,惹你生气的时候,你就跟自己说,想想从前,想想几年前我是怎么说的来着?我是怎么想的来着?哎,那这样至少你可以把生物学所带来的那种反应,调节一下,让它不至于那么夸张,让它程度上更平滑的过渡一下,这样对孩子来说也是更好。
END
关注我们
让心理成长走进生活,
让生活有温度。
作者 | 朱建军
编辑 | 内小明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