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季滴灌系统这样搭,四川甘薯节水又增产

回忆在蔓延 2025-02-13 21:57:24

旱季滴灌系统这样搭,四川甘薯节水又增产

四川,这片沃野千里的土地,在甘薯种植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灌溉方式已难以满足当下甘薯种植的需求,特别是在旱季,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了种植户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今天,咱们就来探讨一下,在四川的旱季,如何搭建滴灌系统,实现甘薯种植的节水又增产。

咱们都知道,以往的灌溉方式多是漫灌和沟灌。漫灌的时候,大量的水就像脱缰的野马,在田地里肆意流淌,虽然能把土地充分地打湿,可这水资源浪费得厉害。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漫灌模式下,水的利用率往往只有百分之四十左右。沟灌的情况稍微好一点,水的利用率能达到百分之六十左右,但也意味着有百分之四十的水没有被有效地利用。

而滴灌系统可就大不一样了。这就像是给每一株甘薯都配备了一个专属的水龙头。滴灌系统主要分为几个关键部分,首先是水源部分。在四川,有不少可以利用的小型水利设施或者是水窖。只要保证水源的清洁和安全,就为滴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水窖在其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就像是一个小型的“水源储备站”。一个标准的水窖,如果有五十立方米的储水能力,在旱季足以满足三到四亩甘薯地一段时间的灌溉需求。

接着就是主管道的铺设。主管道要足够结实耐用,一般可以选用直径在八十毫米的PVC管。这种管材能够承受一定的水压,而且内壁光滑,水流阻力小。按照每亩地铺设管长五十米左右来计算,铺设好主管道就需要精确的测量和布局。如果是在地形较为平坦的地块,管道要保证水平,避免出现局部积水或者缺水的情况。

然后就是分支管道和滴头了。分支管道直径可以选择四十毫米,顺着甘薯种植的垄沟进行铺设。滴头的选择是提高灌溉效率的重点。现在有一种压力补偿式滴头就很不错,它能够让水均匀地滴出,不受压力变化的影响。每个滴头的出水量大约在每秒六到八毫升,这个出水量看似很小,但经过精确的计算和布局,能够精准地滋润每一株甘薯的根部。

从种植效果来看,采用滴灌系统的甘薯与传统灌溉方式的甘薯有着明显的对比。在干旱条件下,经过滴灌系统的甘薯叶片,平均叶绿素含量能达到每百克叶片三点五毫克。而用传统漫灌的甘薯叶片,叶绿素含量只有每百克两点八毫克左右。叶绿素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叶绿素含量高,光合作用就强,甘薯制造的养分就更多,更有利于块根的生长。

从产量数据上看,滴灌系统下的甘薯亩产量可以达到两千斤以上,在一些管理较好的地块,甚至能突破两千五百斤。而传统灌溉方式下,亩产量一般在一千六百斤到一千八百斤之间。这可不是一个小的差距啊。

在温度调节方面,滴灌系统也有着独特的作用。在炎热的旱季,滴灌能够降低田间小气候的温度。通过对几个试验田的监测,发现采用滴灌系统的田块,中午时分的气温比采用漫灌的田块平均低两摄氏度左右。这低两摄氏度呀,对于甘薯这种比较怕热的作物来说,可是非常关键的。它能够让甘薯在较长时间的旱季高温环境中保持相对稳定的生长状态,减少高温对植株的伤害,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从水分利用效率来说,滴灌系统能让水分直接滴到甘薯根部,土壤的蒸发量大大降低。据实验统计,在同样的土壤条件和种植密度下,滴灌系统使土壤的蒸发量比漫灌减少了将近百分之五十。这意味着节约下来的水又可以继续用于灌溉,进一步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而且,滴灌系统的搭建也不是特别复杂。从材料成本来看,一套一亩地规模的滴灌系统,包括水源设施、主管道、分支管道、滴头以及必要的附属设备,材料成本大约在三千元左右。虽然前期有一定的投入,但是从长期来看,由于节水增产带来的收益远远超过这个成本。

在旱季,四川甘薯种植如果能够合理搭建滴灌系统,不仅能极大地节约水资源,还能让甘薯获得更好的生长环境,实现产量的显著提高。这就像是给甘薯种植找到了一把适应干旱环境的金钥匙,让这片土地上的甘薯产业在节能与增产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