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诚为何牺牲20万精锐与日本死战?8年后发现其高明之处

史新说 2024-05-28 08:02:14

自中日甲午战争开始,日本便体会到了侵略带来的快感,辛丑条约的签订,让日本白白得了4.5亿两白银,这一度让他们更加坚定的踏上侵略扩张这条路。

到了民国时期,在东北地区搞摩擦,进而通过918事变兵不血刃的占领了东三省,日本这一路走得过于轻巧,让他们的嚣张气焰更是达到了顶峰。

在东三省,几个日本士兵就敢追着一个县城的人到处跑。到了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日军更是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

嚣张的日本竟然喊出了3个月灭亡中国的口号,他们占领了华北,一路向南,如果不能阻止日军的侵略步伐,那就危险了。

因此,蒋介石便派陈诚组织了一场大型会战,用以抵挡日寇的铁蹄。此战我方投入的兵力是日军的几倍之多,全国各地区的部队都参加了这场混战,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保家卫国的誓言。

之所以陈诚选择上海这个地区,上海是日军南下的枢纽,一旦上海失守,那么西南多个省区就会让日寇长驱直入。

最为关键的就是,上海的地理位置特殊,水系发达,一旦将桥梁炸断,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就很难以展开行动。而我方便可利用地理的有利条件,乘坐小船进行活动。

除此之外,上海算得上是当时的一个大城市了,城镇化水平远超当时的平均水平,在高度城镇化的地方,便可以借助居民住宅进行隐藏,即便是阵地被攻破,也可以利用街道与日军打巷战,充分发挥我军短兵相接的优势。

在这种大背景下,淞沪会战打响了,这场会战打得异常惨烈,不少来自于其他地方的部队,都被成建制的打没了。

最终是靠着天时地利和人数的优势硬撑,这场会战打了三个月的时间,牺牲了20多万人,最终也没能挡得住日军的铁蹄。

付出了20万的代价,没能阻止日军的继续入侵,陈诚的这次会战被不少人诟病,但是,像张学良的东北军那样,打不过就不打了,就是明智之举吗?

抗日战争进行了8年之后,最后反过头来看陈诚组织的这场会战,便会发现陈诚的高明之处。

首先来说,虽然从大的结果来看,我们是输了这场会战,但是,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嚣张气焰。

还通过这场会战证明了一点,日军也是有血有肉的,子弹打上一样会流血,刀砍上去一样杀敌。对于日军害怕的心魔被打开,为后续的抗战提供了经验与数据。

我们虽然耗尽力气,在这场战斗中扛了3个月的日军,同样是付出了代价,他们原本物资和人员就没有那么充裕,三个月的焦灼战斗打下来,消耗了日军的有生战力。

让日军每前进一步,都付出血的代价,这就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核心思想。在之后的会战中,虽然我们还是败多胜少,但是随着战争的深入,日军被陷入了持久战的泥潭当中。

战争的天平开始倾斜,最终日本耗不住了,坚持了8年之久,骄纵的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我们取得了这场伟大的胜利。

回过头来看,如果当时东北军能够拼死抵抗日军,让他在1931年就付出血的代价,或许他们就不敢迈出前面侵华的步伐。

因此,不管在啥时候,一味的退却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敢于亮剑,敢于拼命,面对侵略者,唯有以命相抵,才是胜利的唯一方法。

2 阅读:1387

史新说

简介:旧的历史新的解说,和我一起畅游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