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的中国护照曝光:其中一句话扎心了,网友:国虽弱但很硬气

历史战争 2024-10-28 07:50:58

在清朝时期,尤其是晚清时期中国的国力衰退,历史开始走回头路是不争的一个事实。没有人可以否认这一点,这一口锅扣给清朝也不冤。但在清宫剧当道的现在,却依旧还是有不少人在为清朝洗白,其中洗白最有力的一点莫过于是“康乾盛世”。

确实,在康乾盛世时期,中国的生产力达到了一个顶峰。但如若拿那个时候的的中国和国外比呢?在清朝之前,每一个欧洲的贵族沙龙里面都有一个中国迷。这一点,自罗马时代就开始了。

中国越洋而去的丝绸,瓷器以及茶叶,使得他们早就对中国展开了古老的想象。对于他们来说,中国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神秘。在《世界的中国观》一书之中,我们可以看到那时候的欧洲人对中国人的想象:

“人们传说,在遥远的东方丝国,人们从一种奇特的树皮中抽取丝线,织出美丽的丝绸。”

而直到1275年,因为马可·波罗穿越了欧亚大陆真正接触到了中国,回去写下了《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国的面貌才在他们的眼前真正的展开。在他的书中,中国幅员辽阔,黄金遍地,人人都穿着绫罗绸缎。

而1522年,麦哲伦环游地球打开了大西洋到太平洋的航线,众多的传教士满怀着热情抵达到当时还处于明朝的中国时。中国的强大也令欧洲人大开眼界,传教士们告诉欧洲人,中国在千年来都受着孔夫子的思想指导,由开明的君主们所统治者。

中国的社会都是富庶的,也是和平的,百姓们也都是勤劳且有礼貌的。这些说法传回到当时还处于蒙昧的中世纪的欧洲时,一股“中国崇拜”迅速的燃遍了整个欧洲。大文豪伏尔泰在他的家中供上了孔夫子,并告诉全世界“世界的历史始于中国”。而莱布尼茨甚至是这样说的:

“在我看来,我们目前已处于道德沦落难以自拔之境,我甚至认为必须请中国派遣人员,前来教导我们关于自然神学的目的和实践。”

可以说那时候的欧洲,对中国的崇拜是无与伦比的。但是康乾盛世时的欧洲呢?乾隆在维稳的手段中,闭关锁国,牺牲了中国的社会进步和人文思想的启蒙。文艺复兴正在兴起时的欧洲,已经彻底和中国拉开了差距。

中国在乾隆维稳的手段之中,也彻底的拉开了和世界的差距。大家能想象,那个哲学家黑格尔和中国的乾隆是一个时代的人吗?一个是封建君主,一个是进步的思想家,这两个人处于同一个时代。

而那时候欧洲人对中国的评价,已经彻底颠了一个个儿。黑格尔说:“中国人喜欢自称为‘奴才’,觉得自己生来就是给权势者拉车的”。中国人喜欢自称“奴才”吗?那是清朝的入关者们用一场又一场的“大屠杀”逼迫而来的。

嘉定三屠,扬州三日,以至于国人不得不剪掉头发,化身为“奴才”。汉人被逼迫着匍匐在满人的脚下,而满人自己也匍匐于皇帝,旗主的脚下。这一点,黑格尔也有过评论,他说:

“人格构造的萎弱,信仰体系的坍塌,最后造成中国国民性的障碍性异化。中国人为求生存,可以忍受贫穷的煎熬、异族的压迫,以至被羞辱而无动于衷。”

是的,这就是令清朝迷们骄傲的,“康乾盛世”时代下的中国。但清朝也不是没有一点骨头的,所谓的“骄傲”还算是有的。1840年的时候鸦片战争爆发,中国与西方被迫签订了海关开放的条约,中国的被迫打开了国门。

这时候的中国政府层面与民间层面的外事来往逐渐增多,清政府不得不开始为中国的公民签发“单人单纸”的护照。而这时候的清政府,国虽弱,但在护照上写的话语却十分的硬气:

“持护照过境时,请立即查验放行,按照约定给予保护,不要为难阻滞。”

这时候的我国公民在国外不会受到公平对待的事实已经是众所皆知了,但清政府依旧打上了这句话,努力的去维护我国的公民尊严,也算是难得的硬气了一回。但这终究也是枉然,清政府的腐败,注定了我国的公民在外受辱。

国弱则民弱,国强则民强。当时孱弱的清政府即使是在护照上写下了这样硬气的话语,去宽慰海外的游子,但终究也是枉然。而今天的中国护照,就单凭''中国''二字。都能够让全世界的民众都投来羡慕的眼光,究其原因,还是那句国强则民强。

0 阅读:1
历史战争

历史战争

品读历史故事,解读古今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