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让人看得爽,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好像现实中的法律圈子没这么简单。
剧里的反派都栽了,正义方赢得漂亮,看着挺解气的。但仔细想想,现实哪有这么顺利啊。法律这东西,说白了就是规则,规则总有漏洞,有人就会钻空子。有时候真相被掩盖了,正义也会被扭曲,哪有剧里演的那么干脆利落。剧中那些反派,好像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似的,正义方却总能化险为夷。这种设定太理想化了,更像是在讲童话故事,而不是反映真实的法律世界。
法庭上那些戏剧性的反转,看着是挺刺激,但也太巧合了。比如老韩突然拿出关键证据,一下子就扭转局势。这种情节设计虽然让观众兴奋,但缺乏说服力。现实中的律师哪有这么神通广大,能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拿出颠覆性证据这种情节明显是为了满足观众的爽感,完全不考虑现实可能性。
剧中人物的行为也让人觉得怪怪的。陈硕和罗英子纠缠了70集,最后因为一场法庭表白就在一起了。这种结局虽然让人欣慰,但总觉得有点牵强。还有许卓这个角色,一直被塑造成精明的律师,却在关键时刻犯低级错误。在万纥破产案中因决策失误造成巨额损失,这跟他一贯的形象完全不符。方丽虹也是,一直自诩职场精英,却因为贪婪失去律所控制权。
这些角色的行为逻辑很奇怪,感觉他们不是真实的人,更像是为了推动剧情而存在的工具。他们的行为动机不是基于现实考虑,而是为了满足剧本需要。这种人物塑造方式,让整个故事显得很不真实。剧中想展现律政行业的复杂性,打破国标签,但效果并不理想。
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律师之间的勾心斗角,而不是他们如何在现实中维护正义。比如詺山案中,陈硕为了证明自己能力,不惜违背职业道德扣留客户资金。这种行为在现实中是绝对不允许的,但剧中却美化成了英雄行为。这种对职业道德的忽视,暴露了剧本在职场真实性上的缺失。
对法律细节的描写也很敷衍。万纥破产案中,罗英子团队调查发现万老板女儿在国外买了价值三亿美元的稀有金属。但这个调查过程在剧中一笔带过,完全没展现真正的律师是如何进行调查取证的。这种对法律细节的忽视,让整部剧在专业性上显得很薄弱。
这部剧的成功和失败都暴露了一个问题:国产律政境中。要么过于理想化,要么过于商业化,无法真正触及现实中的律政生态。要打破这种困境,国产律政剧需要做到几点。首先是回归现实,律政剧的核心应该是展现法律与人性的冲突与平衡。只有深入挖掘现实案例,才能让观众感受到法律的力量与温度。
其次要注重细节,法律是个极其专业的领域,任何一部律政剧都应该注重对法律细节的描写。只有通过对细节的真实还原,才能让观众感受到法律的严肃性与权威性。再者要塑造真实的角色,角色的行为应该基于现实动机,而不是为了满足剧情需要。只有塑造出真实的角色,才能让观众产生共鸣。
这部剧的大结局虽然让观也暴露了国产律政剧在叙事与人物塑造上的诸多问题。与其追求所如回归现实,展现法律与人性的真实冲突。只有这样,国产律政剧才能真正成为既有艺术价值又有社会意义的作品。
其实法律并不是非黑即白的,现实中存在很多灰色地带。这部剧过于简单化地将正义与邪恶对立,忽视了法律的复杂性。在现实中,很多案件并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而是需要权衡利弊。律师的工作也不仅仅是追多时候是在法律框架内为当事人争取最大利益。剧中对这种复杂性的忽视,让整个故事显得过于理想化。
另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是,这叙事是否会给观众带来错误的期待现实中的司法系统并不完美,有时候正义可能会迟到甚至缺席。过度美化法律的力量,可能会让观众对现实世界产生不切实际的期待,当遇到不公平的情况时更容易感到失望和愤怒。
剧中对律师职场的描写也显得很肤浅。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办公室政治和人际关系,而不是律师们如何处理复杂的法律问题。比如,我们很少看到律师们熬夜准备案件,研究法律条文,或者与客户沟通的细节。这种对职场生活的简化处理,让整个故事失去了真实感。
实际上,律师的工作往往是枯燥和繁琐的,需要大量的阅读、研究和写作。剧中过度戏剧化的职场环境,可能会给观众带来对律师行业的错误认知。这种不切实际的描绘,不仅无法反映行业的真实状况,还可能会误导那些对法律职业感兴趣的年轻人。
我们不得不思考,这种政剧背后是否有商业考量高收视率和话题度显然是制作方的主要目标。为了吸引观众,他们可能会选择夸大戏剧性元素,简化复杂的法律问题。这种做法虽然能带来短期的商业成功,但可能会损害律政剧的长期发展。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考虑到创作者的艺术追求。也许导演和编剧们真的想通过这种方式传递某种理想主义精神,或者致敬经典的励志故事。但问题是,这种理想主义如果脱离现实太远,反而可能会失去说服力和感染力。
虽然这部剧在很多方面显得不够真实,但它的受欢迎程度或许反映了某种社会心理。人们渴望看到正义战胜邪恶,这可能源于现实生活中对公平正义的渴求。在这个意义上,剧中夸张节,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一种情感宣泄的途径。
但问题是,这种简单化的叙事是否真的能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仅仅通过虚构的故事满足人们的正义感,而不去直面和解决现实中的社会矛盾,这种做法是否有些避重就轻这或许是整个文化产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还需要考虑到,这种理想化的叙事背后可能存在某种审查压力。在当前的文化环境下,过于尖锐或批评性的内容可能难以通过审查。这可能迫使创作者们选择更加叙事方式,避免触及敏感话题或展现过于复杂的社会现实。
这种情况下,创作者们可能会选择用夸张的正面描绘来替代对现实的批评性反思。虽然这种做法可以确保作品顺利播出,但也可能会导致内容的空洞化和脱离现实。这是整个文化产业面临的一个两难困境。
尽管这部剧存在诸多问题,但我们也要看到,它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进步。相比早期完全脱离现实的法律剧,这部作品至少尝试了对法律行业的刻画,虽然还不够深入和准确。这或许预示着国产律政剧正在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中。
未来的国产律政剧应该如何发展也许我们需要更多基于真实案例的改编,更多对法律细节的尊重,更多对人性复杂性的探讨。同时,我们也需要培养观众的鉴赏能力,让他们能够欣赏更加真实、复杂的法律题材作品。只有这样,国产律政剧才能真正成长为一个成熟的类型,为观众带来既有娱乐性又有思考价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