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偷东西与道德认知发展有关,别草木皆兵,“4C法则”轻松解决

时光会逆行 2020-06-12 18:25:24

偷盗一次,做贼一世。——英国谚语

偷东西是人类公认的罪行,在重视品德教育的父母眼里,是一次都无法容忍的。我国也有类似的谚语:时偷针,大了偷金。

前几天跟小区里的宝妈闲聊,她发现儿子最近喜欢往家里偷偷拿东西,男孩喜欢的玻璃球还有一些小的刀剑类的玩具。

仔细一问,说的跟小朋友一起玩拿回来的,结果问完第二天,儿子的小伙伴带着家长找上门,说是儿子偷拿了他的玩具。一再追问之下儿子才承认,将玩具拿出来还给了小朋友,宝妈很尴尬的跟人家赔礼道歉,当时臊得脸都红了。

没过两天,儿子不知道从哪拿来的玩具,严肃的教育过孩子,让他给人家送回去。现在每天孩子出去玩宝妈都提心吊胆的,担心又不知道从哪偷来东西,孩子要是养成小偷小摸的习惯,以后不走正道可怎么办?

其实孩子小时候偷东西,不一定非要上升到道德的层面。因为宝宝的这种行为,很可能是道德发展还没有完善,无法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才出现的问题。

皮亚尔:道德发展认知的四个阶段

瑞士人让·皮亚杰,是近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在弗洛伊德奠定的心理学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认知发展理论体系,而且研究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

皮亚杰将孩子的道德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初步自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

1)自我中心标准阶段:前道德阶段

2-5岁的宝宝正处于自我意识觉醒的初步事情,这个阶段的宝宝对外界事物的判断标准,往往从“我”出发。简单的粗暴的划分为“喜欢”和“不喜欢”,还没有建立道德标准,而是一切以自己的好恶为出发点。

可能会出现因为喜欢就抢别的宝宝玩具的霸道行为,在很多事情上都是凸显“我”这个主体,是这一阶段的特性。

在皮亚杰看来,这个阶段孩子的行为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

这个阶段的宝宝往往缺乏道德的概念,行为也不受道德束缚。

2)权威标准阶段:他律道德阶段

6-8岁的宝宝,开始逐渐进入到了“听话”的阶段,对事物的判断从狭隘的“我”开始逐步拓宽。开始进入了“较真”的阶段。

出现对外界的权威的绝对服从,对于父母或者老师,在他眼里权威的人显得“言听计从”。属于“粉”的阶段,如果有人提出质疑,他会跳出来维护,而且坚决执行。

3)从众标准阶段:初步自律道德阶段

8-10岁这个阶段的宝宝属于“听人劝,吃饱饭”阶段,已经从权威的“粉”阶段走了出来。对于道德评判的标准表现出“从众”的特点。

如果有人对于权威进行质疑,他也会听从别人的意见,如果大家都同意的话,他也愿意改变规则。

这阶段的孩子开始重视同伴的认同感,知道同伴是需要互相尊重的。他们的认知也从依靠外界的规范,转变成为了自己开始自我规范,也就是从他律转向了自律。开始了解公平公正的重要性。

4)建立公正标准:自律道德阶段

10-12岁的孩子他们的道德标准更倾向于公平公正,开始自觉的就自己的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从而变得更加自律。是一种由内而外的道德约束。

皮亚杰认为公正的观念是一种高级的平等关系,这种道德观念已经能够从内部对孩子的道德判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2-8岁的孩子偷东西,还不至于上升到道德层面,家长们不用草木皆兵。

孩子偷东西背后有哪些原因呢?

① 缺乏物权意识

三岁前的宝宝对于物权没有概念,他们往往认为我喜欢的就是我的,凡事都凭着自己的喜好来。

有一次跟朋友逛街,带着她两岁半的女儿,在玩具店看中了一个芭比娃娃。孩子当时就把娃娃抱在怀里,奶声奶气的喊着,“宝宝的!”抱着就要跑,还是朋友眼疾手快抢了下来,放回了货架。

要是孩子小不注意,就可能会演变成“偷”了。

一般三岁之后宝宝的物权意识已经明确,只要家长做出正确的引导,不溺爱不纵容。明确的告诉宝宝商场货架上的东西不是你的,玩具如果是小朋友从家里带来的就是小朋友的。商场的东西要付钱才可以拿走。

宝宝基本上不会再出现物权意识模糊的问题。

② 自制力差

宝宝的各项发育还不成熟,一旦萌生了强烈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

比如,小女孩特别喜欢一个发卡,心理需求一直得不满足,就可能会出现“偷”的行为,让喜欢的东西据为己有。这个时候家长的正确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③ 寻找刺激

有的父母工作十分忙,因为没时间,就难免忽略了孩子的教育。长时间得不到父母的重视,缺乏关注的孩子,可能通过一些比较极端的行为,来引起父母的重视。

④ 模仿行为

不是所有父母都是合格的父母,有些家长本身就喜欢占便宜,偶尔有些小偷小摸。孩子看到父母的言行,下意识的去模仿,时间久了形成认知上的偏差,认为这种行为很正常,慢慢变成了一种习惯。

这种模仿行为就比较可怕了,如果父母不加以惩罚,反而鼓励孩子的这种行为,就会成为“小时偷针,大了偷金。”这种人。

孩子偷东西用“4C法则”轻松解决

所谓“4C”法则就是四个C开头的,英文字母的缩写,分别是Communicate沟通,Choices选择,Consequence结果和Connect连接;是以规则为约束,以尊重为基础,以连接和沟通为核心的管教方式。

1)沟通(Communicate):了解原因

发现孩子偷东西,家长不要急着训斥。要平静下来,了解孩子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在沟通的过程中学会做一个“倾听者”,不要打断孩子的陈述。

判断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加以引导。

2)选择(Choices):给孩子一点空间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家长需要学会一定的技巧,一味的要求孩子怎么做,而是多一些耐心,给他一点空间,让他自己思考怎样解决会更好。

比如孩子因为喜欢偷拿了别人的玩具,可以说,“宝宝觉得喜欢,小朋友也觉得喜欢呀,如果你喜欢的玩具被别人拿走了你会不伤心难过呢?”

用这种引导性的语句,让宝宝通过共情,来了解这件事给别人造成的伤害。给她一点空间,让宝宝去思考应该怎样补救。

3)结果(Consequence):让他学会承担后果

很多家长急于为孩子承担结果,就像《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的林小娘,总是一味的袒护墨兰,墨兰做错了什么事都往自己身上揽,代替接受惩罚。

做错事,别人承担后果,往往会让孩子变得的有恃无恐。所以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是必要的,让他清楚做错了事就会受到惩罚,从而建立孩子公正公平的道德意识。

4)连接(Connect):建立感情连接

找到事情的解决办法之后,家长的态度对于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孩子处于“权威标准阶段”,对于父母就是他们的天。

要对孩子敢于承认错误加以鼓励,让他学会正确面对错误,避免孩子养成自卑的性格。

0 阅读:5

时光会逆行

简介:时光不会逆行,把握好属于自己的每一个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