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拼多多杯”第二届科技小院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决赛在云南大理顺利闭幕。
全国22所院校的46支队伍近200名师生经过激烈角逐,最终,中国农业大学褚橙科技小院、西南大学重庆铜梁蔬菜科技小院、中国农业大学古生村科技小院、广西大学广西兴宁富凤鸡科技小院、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如皋水稻科技小院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科技小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和团队于2009年在河北省曲周县首创,是扎根生产一线,与政府、企业、合作社和农户一起开展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新模式。
经过15年的演进,在广大科研人员和大学师生的坚持、努力下,科技小院已经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迈向科技小院“3.0+”正所谓“一叶而知秋”,通过“中国农业大学古生村科技小院”这个获得了一等奖的项目,我们能够了解到科技小院的迭代和升级。
这个项目位于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紧邻风景秀丽的洱海西岸中段,背后则是郁郁葱葱的仓山。我们知道,如今的大理凭借依山靠水的优越自然风景、恬然闲适的人文特色,已经成为众多城市居民的精神家园。
不过,由于第一产业增加值仍然占据了地区生产总值的22.3%(大理白族自治州2022年数据),农业仍然是大理的重要产业。为了保护洱海的水质,农民必须改变种植结构、少施化肥、少打农药。可是,这样一来,洱海的水质提升了,农民的收入却会受到影响,这就导致了环境保护与居民增收难平衡的困境。
2021年,张福锁院士牵头组织全国50多名专家学者,针对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找到了面源污染来源不清、土壤氮磷盈余过高、种植业产值不高等突出的问题。
第二年,古生村科技小院正式揭牌。张福锁带着团队师生长期驻扎在这里,一方面为当地村民提供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四零”服务,另一方面走访调研当地资源利用情况,寻求解决洱海面源污染问题的方案。
为打赢这场洱海流域水资源保护战,张福锁还特别邀请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面的专家做项目专员,带队攻克相关难点。凌晨起床,冒雨到田间、溪口采集水样,成为古生村科技小院师生的工作常态。
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团队初步查明了面源污染源头,并建立起面源污染来源精准解析与系统治理模式,为后续治理工作打下基础。
在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协同全国30多家单位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打赢了“洱海科技大会战”,有效治理了洱海污染。为了解决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的难题,科研团队一方面帮助村民种植环境友好型的经济作物,通过技术提升作物的产量,还培训村民做电商直播,有效增加了村民的生产性收入;另一方面,他们还组织村民开展多种具有鲜明农耕特色的文化和文娱活动,挖掘白族的生活生态,将古生村打造成了网红打卡地,发展出庭院经济,实现了三产经济与一产经济彼此促进的良性循环。
事实上,跨产业、多主体协同合作,齐力推进乡村振兴,正在成为全国科技小院的发展方向。古生村科技小院也成为首个迈向“3.0+”版本的科技小院。
老冀发现,科技小院的成功确实是多方合作的结果,而在背后默默提供支持的一股力量,就是国内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拼多多。
拼向助农新高度据老冀了解,拼多多已经连续为两届科技小院大赛提供了诸多支持。要知道,农业一直都是拼多多的核心战略。
成立至今,拼多多已通过“农地云拼”模式搭建起了农产品上行通道,建成了一条全新的供应链。
还是以云南为例,通过“农地云拼”模式,吸引消费者在拼多多平台发起拼单,根据地域、时间节点进行区分,随后统一将需求汇总至产地,由此解决传统农产品销售链条环节繁杂、消费端需求分散等问题。在新型供应链下,拼多多一方面鼓励和培训农产带的年轻新农人上平台开店创业,另一方面则帮助已经起步且具备良好供应链的商家持续扩张。由此,云南的雪莲果、人参果等小众水果,都是在拼多多上卖爆了,成为网红水果。
这还不够。老冀认为,如果说拼多多推广“农地云拼”等模式,更多地是为了帮助农户拓展农产品“销量”的话,支持“科技小院”建设则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质量”。
通过支持科技小院大赛,拼多多正在拆除科研与市场之间的那堵墙,打造更高质量的农产品;而更高质量的农产品,还能够提升当地居民整体的生活质量。
还是以这次大赛的项目“陕西永寿小麦科技小院”为例,由于当地处在黄土高原,缺硒导致大骨节病和儿童发育不良的高发。为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研人员通过大量的试验,筛选出高锌硒小麦品种、建立高效小麦锌硒施用技术等,既帮助解决了当地农民温饱问题,还有效地防治了地方病。据悉,小院通过与种植大户、农服企业等合作,推广应用锌硒施肥技术1万亩,带动提高经济效益414.5万元,推动了当地富硒富锌小麦产业的发展。
高质量发展,既是拼多多持续支持“科技小院”项目的动力之一,也已成为拼多多现阶段发展最重要的任务和首要目标。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拼多多启动了“农云行动”,集中投入优势资源推动全国100个农产带更快“拼上云端”,打造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数字化农产带;向中国农业大学捐赠1亿元人民币设立“拼多多-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基金”,立足全球农业领域相关学科前沿,在基础研究和农业卡脖子技术攻关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聘任荷兰皇家科学院(KNAW)院士、法国农科院成员Ivonne Rietjens教授担任独立董事,通过引入外部专家提升对现代农业的认知。
综合来说,拼多多通过高质量消费、高质量供给、高质量生态“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具体到农业领域,通过持续支持“科技小院”等项目,拼多多从打造供应链扩展到了参与前沿生产技术的研发、推广,正在形成“研发创新-先进生产-高效流转”的商业闭环。
走向农业强国俗话说“国无农不稳”,对于中国这个拥有超过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来说,更是如此。可是,中国虽然是农业大国,却还不是农业强国。多年以来,中国农业一直处于规模小、分散经营的状态,在农业生产率、农业产业链发展、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如何才能从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2023年年初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建设农业强国的五大指标: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
通过解读这五大指标,老冀不禁又想到了另一个说法“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科技小院15年来的实践也充分说明:要走向农业强国,我们不仅需要进一步提升农业的科研水平,还需要打造更加稳固的供应链,培育更加高效的经营管理体系。
拼多多从农产品起家,积极投入农业现代化的建设,通过支持科技小院项目,以销售助力科研;通过“农云行动”等项目,打通了从田间地头到家庭餐桌的所有环节;通过C2M、直播电商等创新模式,让农产品的流转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老冀相信如果有更多像拼多多这样的平台,中国走向农业强国的目标也就更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