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统治后期,天灾人祸横行。
公元16年,2月。
天降大雪,关东地区尤为猛烈,雪下数丈之深,灾祸持续蔓延。
两年后,山东地区的薛崇带领一百多人在莒县聚众起义,青州、徐州贫苦百姓纷纷响应薛崇,势力很快达到一万多人,进入泰山山区。
与此同时,东海人刁子都在郯城起势。
薛崇、刁子都两人分列泰山圈南北,形成了山东起义力量的雏形。
在南阳盆地,南阳流民七千多人,在王匡、王凤的带领下,拥兵进入绿林山,成为割据势力。
在西南方向上,益州、越巂两郡夷人叛乱。
在北境,匈奴势力趁机劫掠,常常扰边。
王莽为平天下大乱,下令征调全国壮丁、罪犯、家奴,冠名“猪突”、“豨勇”,并以三十税一原则,一年两征天下赋税,试图处处出兵,全面出击。
那一年,大司马严尤上书:
“匈奴可且以为后,先忧山东盗贼。”
大司空议曹史记范升也私下议论道:
朝以远者不服为至念,升以近者不悦为重忧。今动与时戾,事与道反,驰骛覆车之辙,踵循败事之后,后出益可怪,晚发愈可惧耳。方春岁首而动发远役,藜藿不充,田荒不耕,谷价腾跃,斛至数千,吏民陷于汤火之中,非国家之民也。如此,则胡、貊守阙,青、徐之寇在于帷帐矣。
王莽皆不听。
王莽举国平叛,广征天下赋税的行为,导致青州、徐州两地百姓再度离家逃难,强壮之士皆入山东义军。
公元19年,关东地区又发大旱,泰山地区以南的刁子都势力已经高达六万余众。
公元 21年,秋季。
关东地区发生蝗灾,赤地千里。
这一年,南郡秦丰拥众一万多人宣布起义。平原女子迟昭平在黄河沿岸聚众一千多人,宣布起义。
王莽急忙下令荆州牧统兵两万进剿绿林军,绿林军统帅王匡在云杜大败新莽军,趁势席卷竟陵、安陆,返回绿林山,拥众五万余众。
公元 22 年,四月。
南阳地区刚刚进剿失败不到一年,王莽又派遣太师王匡、更始将军廉丹统帅十万大军,东征山东贼寇薛崇。
薛崇为避免大军交战误伤,起义军以朱砂涂眉,形成了赤眉军的雏形。
而太师王匡、更始将军廉丹十万大军未曾出兵进攻薛崇,反而纵兵在青州、徐州两地劫掠
民间传谣:
“宁遇赤眉,不遇太师!太师尚可,更始杀我!”
同年,南阳一带的绿林军因突发瘟疫,分兵离山,王常、成丹带领一部分军队向南进入南郡,称为“下江兵”,王匡、王凤带领一部分军队向北进入南阳,称为“新市兵”。
这一年,关东百姓食不果腹,树皮为之一空,几十万流民相继进入函谷关以西,王莽下令安置流民,不料使者和当地监管为谋取私利,吞没救济粮,入关流民饿死者十之七八。
秋季,离开绿林山的新市兵在王匡的带领下进攻随县。平林人陈牧、廖湛带领一千多人积极响应,加入了新市兵的阵营。
冬季,王莽传来诏令,勒令更始将军廉丹出兵。
在太师王匡、更始将军廉丹停驻不前近三个月的时间里,索卢恢又拥兵数万之众,在无盐积极响应赤眉军。
太师王匡、更始将军廉丹收到王莽催促后,不敢直接进攻赤眉军薛崇,转手进攻刚刚起义的索卢恢,斩杀一万多人。
刚刚进剿结束,他们又得到消息,赤眉军别部董宪带领几万人在梁地活动。
王匡不顾军队疲乏,马上冲向梁地。两军在会昌展开激战,王匡兵败向西逃亡至洛阳,廉丹战死。
王莽在进剿山东地区失败后,又将目光转移到了南阳一带。
在南阳,当绿林军因瘟疫兵分南北两路发展时,在舂陵的刘縯、刘秀两兄弟也积极响应,自称“舂陵兵”跟随新市兵相继攻克长聚、棘阳,兵锋直逼南阳重镇宛城。
镇守宛城的为新莽军统帅甄阜、梁丘赐,刘氏兄弟带领汉军向北逼近,被新莽军大败,刘氏兄弟又退回棘阳。
此时,南下的“下江兵”也已经再度北上。“下江兵”、“新市兵”、“平林兵”“舂陵兵”共聚南阳地区,大家都有南返之意。
刘縯亲自劝说,稳定人心,各部齐心协力,共定盟约,休卒三日,约定于12月30日深夜出发,进攻兰乡,奇袭甄阜军队粮草。
公元23年,正月初一。
汉军与下江兵合攻新莽军,斩杀两万多新莽军,阵斩统帅甄阜、梁丘赐,大获全胜。
新莽军纳言将军严尤、秩宗将军陈茂在淯阳构筑防线,阻止汉军北上,刘縯击溃两人,兵围宛城,拥兵十余万。
各路大军认为此时军队数量众多,又各有所属,急需整合大军。
各路统帅商议时,发生激烈冲突。
刘縯曰:
“诸将军幸欲尊立宗室,甚厚,然今赤眉起青、徐,众数十万,闻南阳立宗室,恐赤眉复有所立,王莽未灭而宗室相攻,是疑天下而自损权,非所以破莽也。舂陵去宛三百里耳,遽自尊立,为天下准的,使后人得承吾敝,非计之善者也。不如且称王以号令,王势亦足以斩诸将。若赤眉所立者贤,相率而往从之,必不夺吾爵位。若无所立,破莽,降赤眉,然后举尊号,亦未晚也。”
诸将多曰:“善!”
张卬拔剑击地曰:
“疑事无功,今日之议,不得有二!”
众皆从之。
那一年的二月,绿林军所有部队在淯水设坛,刘玄即皇帝位,史称“更始帝”。
这股势力,成为荡灭王莽新朝的一股强悍力量。
而在这股强悍力量的背后,还暗藏着一场巨大的政治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