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农村老汉摸军博馆文物被制止,嚎啕大哭:这是我背回来的

清风徐来心自凉 2024-11-25 14:27:55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方丈

编辑|方丈

前言:

一位衣着朴素的农村老汉,在人头攒动的军事博物馆里突然情绪失控,伸手摸向一件展品,被工作人员连忙制止。

然而,令人错愕的是,他却瞬间嚎啕大哭,满脸悲怆地喊出一句话:“这是我背回来的!”

一句简单的话,瞬间让周围的游客哑口无言。

这件展品究竟是什么?为何会让一位普通老人如此失态?

是怀旧的情感,还是压抑多年的心结终于爆发?

背后那段尘封的往事,又和他有着怎样的联系?

时间仿佛停滞,空气中弥漫着复杂的情绪。

真相背后的故事,不仅感人至深,更让人陷入沉思。

答案,就在后文娓娓道来。

泥土里走出来的军人

1898 年,江西省于都县,一个名叫谢宝金的男孩出生在贫苦的农家。

出身决定了他没有机会上学读书,可以说,从记事起,谢宝金的童年就与农活、放牛、砍柴、种田为伴。

风吹日晒,汗水与泥土,这就是谢宝金少年时代的全部。

但命运的残酷还远不止如此。

因为家境贫寒,为了糊口,他不得不在附近的矿井做工。

每一天,当太阳还未照亮大地,谢宝金已然开始了繁重的劳作。

寒来暑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子虽然艰难,但对谢宝金来说,这已经是平常。

或许是常年繁重的体力劳动,让他练就了一副健壮的体魄,据说谢宝金能挑动 300 斤重的东西,在当地也算是小有名气。

1932 年,命运的转折出现了。

那一年,谢宝金 36 岁,已经是 3 个孩子的父亲。

就在这时,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找到了他。

"谢宝金,听说你在当地很有名啊,你愿意加入我们红军吗?"

面对毛泽民的邀请,谢宝金愣住了。

他太清楚自己的出身,也太了解自己的文化水平。

一个泥腿子,怎么配得上去当红军?

可毛泽民并没有在意这些,在他眼里,谢宝金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为人老实,吃苦耐劳,正是红军需要的好苗子。

就这样,谢宝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

从此,他的命运,与这个新生的共和国紧紧相连。

一台寄托生死的发电机

1934 年,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史称长征。

谁都知道,这一走,不知要走多久,更不知道路上会遇到什么。

行前,情报部的首长把谢宝金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 老谢,这台发电机,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联系的唯一渠道。

没了它,红军就成了一盘散沙。

你可一定要保护好它。"

原来,那时的情报部只有一台手摇发电机,而这发电机,是中央红军与党中央唯一的联络工具。

谢宝金和战友们,人手一摇,就是在托举着整个红军,托举着革命的希望。

谢宝金深知使命的分量,当即回答:" 您放心,我会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它。

就算我倒下了,也一定会用身体护住它。"

为了这台发电机的绝对安全,中革军委还特意成立了一支 128 人的护卫队,谢宝金自然是队伍中的中流砥柱。

湘江,这个改变了无数红军命运的地方,当然也包括谢宝金。

敌军的飞机、大炮在红军阵地上狂轰滥炸,每一秒,都有战友倒下。

子弹和炮弹没日没夜地落下,人不断倒下,可发电机,却始终矗立在战火之中。

这一仗,打了好几天好几夜。

有时候,护卫的战士实在扛不住了,谢宝金就一个人抱着发电机在枪林弹雨中穿行。

最后,在无数红军战士的鲜血和生命中,发电机被完好无损地护送过了湘江。

一身正气映当初

发电机虽然过了湘江,可长征的路还远着呢。

草地、雪山、大渡河……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数不胜数,死神也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这支队伍。

为了让发电机不被泥土和水浸泡,战士们想尽了办法。

一层一层的油布裹在机身外,人扛在肩上,生怕有个闪失。

在过草地的时候,128 个人的加强连只剩下 3 个人了。

看着牺牲的战友,谢宝金红了眼:" 哪怕只剩我一个人,我也要把它背到延安。"

过雪山的时候,空气稀薄,呼吸困难。

有的战士实在撑不住,就把发电机用绳子绑在谢宝金身上。

就这样,他一步一步,在冰天雪地里跋涉前行。

回首往事,谢宝金常常感慨:" 活着不容易啊。

那个时候真的是在鬼门关走了好几遭。"

但每每说到发电机,老人的眼神又变得坚毅起来:" 它就是我的命啊。

我不能让革命因为我而延误。"

是的,对谢宝金来说,发电机已经不仅仅是一件武器装备了。

它,是使命,是希望,是信仰的寄托。

当谢宝金终于把发电机托到延安的那天,毛主席在全军将士面前亲切地说:" 我们有了谢宝金这样的长征模范,还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呢?"

后来,谢宝金被分配到总参的金库工作。

对一个文化水平并不高的农民来说,这是莫大的信任与殊荣。

可是,这份殊荣,谢宝金并没有享受多久。

发电机的那一头有他

建国后,国家百废待兴,处处都需要人才。

对于自己的去留,谢宝金思索再三,最后还是决定主动请缨。

他对组织说:" 我是个农民,没有文化,国家正是用人之际,我不能占着茅坑不拉屎。"

说完,谢宝金便回到了家乡江西。

回乡后的谢宝金并没有因为曾经的战功而被照顾。

他像所有人一样,参加劳动,努力工作。

他先后在废品收购站、牛皮削皮厂工作,每天和牛皮、废铜烂铁打交道。

夏天,蚊蝇环绕,臭气熏天,他也从无怨言。

有人看不过去,劝他:" 你是个长征模范啊,为什么要做这些脏活累活。"

谢宝金笑着说:" 活,总要有人干。

我是从泥土里走出来的,这些活我干着正合适。"

这一干,就是大半辈子。

在那个困难的年代,谢宝金一家的生活并不富裕。

妻儿常年生病,四个孙子要上学,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可即便这样,谢宝金也从来不向组织伸手。

他常说:" 国家还不富裕,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

就这样,谢宝金一直清贫但知足地活着。

直到 1976 年,一场与往事的重逢,让他隐藏了多年的故事重见天日。

泪洒军博

1976 年,谢宝金 76 岁,多年的病痛和操劳让他显得苍老了许多。

为了治病,他在侄子的陪同下来到北京。

路过军事博物馆时,侄子建议进去参观。

谁知,当看到那台发电机的时候,谢宝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他用颤抖的双手抚摸着展柜,泪水模糊了双眼。

" 你不知道,这台发电机,当年是我背了两万五千里路才背到延安的。

它就是我的亲人啊。

" 谢宝金哽咽着对身旁的讲解员说。

很快,谢宝金的经历传遍了军博,不少人慕名前来,只为一睹英雄的风采。

面对人们崇敬的目光,谢宝金总是笑着说:" 我不是英雄,我只是尽了自己该尽的本分。

但愿国家再也不要打仗了,和平多好。"

雨后彩虹

谢宝金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但他用自己的方式,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

发电机的分量,是使命的分量,是一个民族的分量。

在民族危亡之际,是无数个谢宝金,用血肉之躯,托起了共和国的太阳。

那个年代,有着太多太多谢宝金这样的英雄,虽然名字我们不一定知道,但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每当人们看到军博里那台发电机,每当我们回首往事,请记住,在民族最危难的时候,是他们,用生命守护了这个国家的尊严。

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怀念。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希望我们能以先辈为榜样,用奋斗诠释生命的意义。

征程漫漫,惟有奋斗。

让我们携手前行,去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的辉煌。

时间线上的故事,终有尽头,但英雄的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让我们向老一辈革命家致敬,向谢宝金致敬。

他的一生,给了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谢宝金,一路走好。

您的故事,我们会永远铭记。

前行的路上,我们不会忘记。

0 阅读:0
清风徐来心自凉

清风徐来心自凉

清风徐来心自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