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的四月天,春意正浓。郏县县委大院里的玉兰花还没谢完,县委书记王景育的仕途却提前迎来了"倒春寒"。这位44岁的副厅级干部,成了河南官场最新一只"落马小虎"。
翻开王景育的履历表,活脱脱一部"别人家孩子"的成长史。2003年军校毕业,19年就从科员干到副厅,39岁当县长,41岁任县委书记——这升迁速度,放游戏里都得充VIP。可惜存档键没按对,一不留神就进了纪委监委的"小黑屋"。
说来有趣,现在县委书记这个岗位,70后大叔们还占着主力位置。就像小区篮球场,80后想上场还得排队。甘肃去年调整的15位县委书记里,13个是70后;山西今年公示的11人名单,9个是70后。王景育这个80后能挤进去,本该是件值得嘚瑟的事。
可这位年轻书记偏要"另辟蹊径"。2019年当上县长那会儿,反腐风暴都刮了六七年了。中纪委每年通报的"大老虎"名单长得能当购物清单,河南省一年处分近4万人——这数据搁游戏里都算"地狱难度"了。但王书记硬是把官场玩成了"贪吃蛇",管他红头文件满天飞,该伸手时绝不犹豫。
知情人士透露,王景育在郏县主政期间,把"年轻有为"四个字演绎出了新境界。工程招标他"指点江山",人事安排他"排兵布阵",连扶贫资金都要过一遍"筛子"。老百姓私下都管他叫"王掌柜"——县里大小生意,没有他不过问的。
更讽刺的是,这位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书记,把"算法思维"用错了地方。团市委书记任上还算安分,一当上县长就像换了个人。39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好时候,别人想着怎么造福一方,他琢磨着怎么"造福"自己的钱包。
如今纪委监委的通报一出,郏县茶余饭后又添新话题。有人说看见他被带走那天,办公室的绿萝都没精打采的;还有人发现,县委大院门口的石狮子,最近擦得格外亮——大概是想把晦气都照干净。
这出"80后厅官现形记"给官场提了个醒:年龄从来不是廉洁的保证书,职位更不是护身符。就像网友调侃的:"现在当官啊,得学学智能手机——手伸太长容易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