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波顺其自然纳韵味

鹏程辽宁 2017-07-20 01:10:07

(文:滕玥 图:肖立志) 王玉波,男,笔名,腾润,大连人,一九五九年出生,大专文化,大连老年书画研究院会员,辽宁横山书画院会员,大连技术美协研究院理事,中国齐白石艺术研究院大连分院副院长,辽宁墨雨书画院副院长,翰墨画院理事。擅长于书法及国画。其书法作品钢劲有力,气势恢宏;绘画作品色彩丰富,强调细节刻画,将国画作品中的山水写意同油画中的鲜明色彩表达手法相结合,惟妙惟肖。

王玉波老师

电话里王玉波声音平柔淡雅。见了面,知天命之年的他却颇显得多些朝气,清眉阔唇,头发乌黑浓密,干净整洁,没有怪须长袍,似乎少了些艺术家的飘逸和张扬,但言谈举止却处处见其文人气息十足。在只有十几平米的画室里,挂着王玉波先生大大小小的十几幅作品,“厚德载物”“家和万兴”的书法作品最先映入眼帘,而两侧挂满了山水风光,仙鹤荷花的水墨画。建筑房地产是王玉波老师的主职工作,而这后面摆着一台大桌子,放着笔墨纸砚的简易板房,便成了闲暇时光中他追寻儿时梦想,重拾画笔的小天堂。

儿时贫困生活中的艺术梦

王玉波老师出生于庄河农村的一户普通家庭中,儿时家中兄妹七人加上父母,都只依靠着哥哥一年五六十块的工资生活,早在小学的时候他就对于美术课书法课表现出极为浓厚的兴趣。但在当时条件下对于能够上学就已经十分感激的王玉波老师,不敢再像家人提出学习书法绘画的要求。于是他便利用闲暇时间,常去村子里精通书法的同学家中做客,借着串门的名义,同朋友一起研究毛笔字画,在一张张宣纸上留下不断练习基本功的痕迹。

“写字画画毕竟不能养家糊口。”在被问到绘画历程时,王玉波老师不禁叹惜到。十九岁就读于庄河市第三十二中学的他,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选择了响应国家号召,参军成为了新疆铁路建设地区的一名铁道兵。新疆地区海拔偏高,而天山地区环境更为恶劣,想要在这里建设铁路更是难上加难。在这样的日子里,王玉波老师依旧苦中作乐,虽然没能在书画梦的路上继续远行,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依旧离不开书画的影子,他担任部队中的文教人员,在闲暇时间教大家写字画画,同时,部队中的每月一期的板报,都是王玉波老师亲自设计并撰写,战友及领导们的热情肯定,更是王玉波老师在这段军旅生活中不可抹去的美好记忆。

1980年,铁道部解散,王玉波老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庄河,而庄河地方特色文化深深的影响着他。常言道,艺术来自于生活,六年平凡而又充实的生活为王玉波老师在今后的书写绘画中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为如今重拾画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重拾画笔 再逐梦想

随着生计的逐渐改善和生活的渐渐平静,四十多岁时王玉波老师重新拿起了画笔。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绘画指导,王玉波老师便买了书自己潜心研究。别于其他艺术形式,书法绘画在于扎实的基本功和技法,在热爱的原动力下,王玉波老师近二十年来未曾再放弃过书法绘画练习。从楷书到隶书,从山水写意到动物绘画,王玉波老师在这条逐梦路上越走越远,也渐渐得到社会各界肯定。在大连首届“誉霖健康杯”书画大赛上,王玉波老师的作品成功入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全国诗词书画摄影作品大赛”活动而精心创作的艺术作品中,王玉波老师的作品获得银奖。

王玉波老师

王玉波是书法家,绝对不是个写字匠,他从事书法创作之余,还擅长写诗作画,作为知名画家,王玉波非常重视笔墨技巧,透过他的山水画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他在传统的基础上使点线面结合完美,线条精到丰富,面到达厚重,点精神气足,圆润饱满。尤其是丰富生动的留白,意境深远,每一片留白里都给人留下遐想。王玉波的山水作品可观,可居,可耕,是因懂得生活,学会生活,用艺术家的审美,创作出让人愉悦的美,在生活中抓住了灵妙把美传递出来。

山水有清音

俗话说,见字如见其人。在提笔展示书法时,王玉波老师钢劲有力地写下“家和万福”和“厚德载物”并说道,唯有家庭和睦,人才会感觉到真正的幸福。我想这就是年近六十的王玉波老师的人生实感吧,平凡的生活中有不得已放弃理想之时,但将生活的体验和想法,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待,便又是另一番天地。

在对于未来对于书画方向的规划上,王玉波老师也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与友人合作,开办文化书画院,旨在于接纳更多的书法爱好者,将我国传统艺术文化不断传承和发扬下去,利用书画院的平台,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作品相交流融合,更有助于书法爱好者根据自身的风格不断发展创新,开启中国书法绘画的新时代。同时,王玉波老师表示,也想利用爱心义卖的形式,帮助和发展更多的书画爱好者。艺术作品不再仅仅是一幅画,一副字,更是承载着人们精神的追求。在浮躁而又忙碌的社会生活中,王玉波老师的文化书画院,更成为了人们沉淀自我的栖息地。

0 阅读:15